第109章 唐怀瑾

A+A-

    十八岁生日那天,唐怀瑾做了一件自己想过许久、却一直没有付诸实施的事。

    他找到一家DNA鉴定机构。送进去的,是自己与谢玲的样本。

    从到大,听过多次谢玲讲她怀孕辛苦。验出是双胞胎时,又有多少欣喜、多少忧虑。那时候,她与丈夫刚从乡下出来。虽然国家宣传多年计划生育、一对夫妻一个孩子,但在他们的观念里,仍然是多子多福。现在,一胎就能得两个孩,谢玲自然高兴。

    但也有衍生问题:两个孩子,自家养得起吗?

    谢玲对着儿女忆苦思甜,:“当初,和我一个病房的,是个城里的孕妇。咱们家还住着租来的破房,他们已经在市区买好房子。我看着那边的孩儿,都是刚出生,像是猴子似的。就觉得吧,可能过上两年,你们会成为不太一样的样子。”

    城里孩儿白净,乡下孩子则脸上两块高原红、身上一堆污渍。平时没有玩具,只能在家门口抓沙子。

    谢玲:“我有个朋友,那时候,她孩已经三岁了。我怀孕前去看她,她要干活儿,就由婆婆看孩子。东西就在门口坐着,抓一把土,往头上扔,还乐呵呵。你们出生之后,我一直想到那个画面。”

    然后寝食难安。

    谢玲:“当初啊,没钱给你和怀瑜买新衣服。又发愁,之前借来的旧衣服可能不够用。邻床就不一样了,他们所有东西都是新的。我想着奶不够,就往里掺米糊。他们呢,孕妇奶不够,就干脆给孩儿喂奶粉。哦,不止孩儿,孕妇也有专门的奶粉。你们不知道啊,我当时,有多羡慕。”

    她到这里时,唐怀瑜会握住她的手,:“妈,都过去了。”

    唐怀瑾则会若有所思。他不记得自己是哪天第一次冒出那个念头:所有人都我和这家子长得不像。如果我真的……不是这家的孩儿呢?

    但随着唐家的家境一天天好转,唐怀瑾十几岁时可以踩着所有人都羡慕的AJ上学。这样的疑惑,慢慢被他埋在心里。

    原因是:一开始觉得“抱错”,是因为讲起曾经时,谢玲言语里的一丝艳羡太真切。唐怀瑾不由觉得,如果谢玲想让自己亲生孩儿“享福”,没准会把两个孩子——在襁褓中的自己,与另一个命运调换的孩儿——互换。

    但成长过程中,唐怀瑾必须承认,谢玲对自己与唐怀瑜一视同仁。某种程度上,她有点“重男轻女”,于是便对唐怀瑾更加体贴关怀。

    再了。

    哪怕是谢玲话语中那个会给婴儿和孕妇一起买奶粉补充营养、婴儿所有衣服被褥都是新的的家庭,能有唐家现在的家境?

    唐怀瑾决定不再去想。

    他家里,父亲一心工作,但仍然关心家人;

    母亲难免唠叨,但真心替一双儿女考虑,送他们学各种东西,将他们当做精神上的安慰剂;

    妹妹……唐怀瑜从,就是个不太爱话,有点敏感,又很体贴的孩儿。最初,唐怀瑾没觉得这样的妹妹有多珍惜。但见多了别家的混世魔王,就也感慨:还是我家妹妹好。

    嗯,他家的。

    他是唐怀瑾。

    谢玲和唐德的儿子。还有个双胞胎妹妹,年纪,就出落得亭亭玉立。唐怀瑾会与家人玩笑,:“以后谁要娶怀瑜,必须过我这关。”

    唐怀瑜羞赧、轻轻锤他,:“哥,你这些做什么。”

    谢玲和唐德倒是很欣慰,觉得唐怀瑾这个哥哥,很会照顾、保护妹妹。

    ……

    ……

    如果日子真的一天天过下去,倒是不错。

    他们一路读着“贵族学校”,会有光明前途。

    可在高三暑假,那些缠绕了唐怀瑾经年的梦魇,又卷土重来。

    那时候,行舟培训已经有现在的规模,只是在一些制度、设施上,仍有改进空间。也就是这时候,当年被唐德“裁员”的同乡们又来了。他们撒泼滚、无所不用其极,听闻唐德准备上市,这样来看,自己也是最初的“股东”啊。这样闹老闹去,要原始股。

    唐德自然不会答应。

    当时唐家兄妹已经分别拿到国外学校的offer。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赴国外读书。这样的情形中,唐德只和谢玲了同乡闹事的事儿,又:“怀瑜、怀瑾马上要出国了,这些事,就不用和他们。”了也是平添担心,没有其他作用。

    谢玲很赞同。

    奈何他们千防万防,偏偏防不住。自己不、对方不,那些同乡,却长了脚,长了嘴,一个个去堵唐怀瑜唐怀瑾,躺在地上不起来,让周围路人评理。唐怀瑜哪里见过这样的无赖架势,愣在原地不知所措。还是与她一起的朋友强硬一些,报了警,好不容易脱身,拉唐怀瑜回家。

    这个朋友,就是日后与唐怀瑜关系始终颇好、曾与她一起去京市的慕芸。

    这是后话了。

    唐怀瑜遇到这种情况,唐怀瑾那边,也不遑多让。但也有一点区别。在唐怀瑜面前,同乡们觉得这是个文文弱弱的姑娘,很好欺负,细胳膊细腿,哪掰得过自己。可到唐怀瑾面前,就要换一副姿态。

    不敢有什么动作,嘴皮子飞快,抹黑、信口开河,唐怀瑾不是唐德的种,否则怎么一点儿都不像唐德。还有更难听的话、污言秽语,唐怀瑾到现在都记得。又因太过难听,只是想想,他都觉得恶心。

    他理智上知道,那些人讲的都是无稽之谈,完全不符合生物常识。

    但还是被提了个醒。童年时一直缠绕他的问题再度浮现。

    于是,他决定去做个检验,一劳永逸,让自己安心。

    那时候,唐怀瑾还是很自信的。他查过许多资料,明白龙凤胎的面容不相似,是很寻常的事。再有,自己和唐德的眼睛一模一样,哪里是半点不像?

    他偷偷拿到谢玲头发时,觉得:只是一个检查罢了。

    甚至想好,等检验结果出来,自己差不多就要离开。到时候,给谢玲许诺。等到了国外,会给她时常寄各样礼物回来。

    然后结果真的出来了。

    给唐怀瑾浇了一盆冷水。

    他真的不是谢玲的孩子。

    当然,也不会是唐德的孩子。

    更不是唐怀瑜的双胞胎哥哥。

    ……

    ……

    那他是谁呢?

    唐怀瑾毕竟没有丧失理智。

    他根据自己这些年,在唐家受到的对待,推断出:唐德、谢玲……他们是真的把自己当亲生骨肉对待。

    那他又是怎么阴差阳错,成为“唐怀瑾”的?

    他想了许多种可能。谢玲的没错,不同人家,养孩子的方式不同。在医院时,尚会因为穿着统一的衣服,有认错的风险。等到出院以后,又有自己年幼时模模糊糊的记忆佐证,又怎么会孩子被抱错、谢玲都不曾发觉?

    思绪转到这里,唐怀瑾微微冷笑。

    至少在医院,她的确没有发觉。

    这就是他那个亲爱的、自诩深爱自家孩的母亲。

    唐怀瑾得出结论:在医院时,有人有意把我和唐德、谢玲的孩互换。

    对方也是个男孩儿。

    和自己差不多的时候出生。

    ……然后,再没有其他线索。

    他很想知道更多。可自己势单力薄,真要调查,难免惊动其他。到时候,如果唐家发觉抱错事实,而他们的亲儿子或许过得好、或许过得不好……二十年过去,唐家可以从破落户,成长成现在的全国连锁教育机构创办人;另一户人家,也可能从二十年前值得艳羡的“城里人”,转为其他境遇。

    可能会好,可能会坏。

    唐怀瑾扪心自问:我愿意冒着这样的风险吗?

    答案很简单。他始终知道。

    自己是不愿意的。

    人生在世,总有些在意的东西。他是个俗人,喜欢自己十几岁时穿AJ限量版,是雇了许多人排队,这才买来——这时候,同学们带点羡慕的目光。

    也喜欢在国外读书时,提到家庭,女孩儿们靠来时的或坦率或娇怯。

    就连闹事同乡们浑浊的、带着难言羡慕与妒忌的眼神,都让唐怀瑾由衷觉得愉快。

    他不愿意失去这些。

    所以他按捺不动。

    想:那么多年过去了,有谁知道当初的事呢?

    但唐怀瑾也知道,这样的侥幸心理,不是长久之计。

    在约钟奕会面时,他细数过往点滴,觉得自己依然抢占先机。

    先不论钟奕是否真的是那个被抱错的对象。

    ——如果真的是,那这未免过于巧合了,仿佛上天注定的玩笑。

    唐怀瑾是很懂谢玲的。谢玲也乐于与他讲许多事。他知道,至少在过往几年内,谢玲为女儿看好的“女婿”都是盛源的太子。唐怀瑾不明白,她怎么会有这样的自信。当时,尚觉得家里好歹有一个清醒的人——唐德——但现在,唐德盯上钟奕,唐怀瑾彻底无言以对。

    没办法。

    他来当那个清醒的人吧。

    但要,如果钟奕真的是唐、谢的儿子。

    唐怀瑾只想捂脸笑一声:这是怎样的造化弄人。

    他轻而易举得到了唐家经年都得不到的东西。

    仅仅凭借与池珺的同学关系。

    就能一朝得势、一步登天。

    ……

    ……

    钟奕:“没有‘一步登天’这回事。”他啼笑皆非,“老师,怎么你也这么想。”

    回了海城,原本一年一次的请老师吃饭,成了不定时活动。

    而在这时候,老师们终于迟迟得知,原来钟奕在过去一年里,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别的不,她们自己家里,每周天晚上,会雷不动地看《超人快来吧》。至于班里学生,大多芭蕉的三个综艺都有涉猎。尤其是女孩子,放暑假前那段时间,每天课间,都要哥哥长、哥哥短。

    那时候,老师们还私下里:“这种节目,太带坏孩儿。”

    结果没想到,这种带坏孩儿的节目,是她们心里的另一个孩儿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