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A+A-

    公孙衍看着手上的信, 满意一笑,“这事成了。”

    旁边的幕僚上前问道:“可是义渠王答应了?”

    公孙衍笑着点了点头,“不错,义渠王已经答应与我们里应外合, 齐楚燕韩赵五国都有了回信, 伐秦之事必成!”

    公孙衍心里舒畅得很,这么多年了, 总算是可施展自己的抱负了。

    “恭喜相国!”幕僚在一旁笑呵呵恭喜。

    第二日上朝之时公孙衍上前, “王上,诸国国书已到, 伐秦之事势在必行, 还请我王定夺。”

    魏王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次六国声势浩大,秦国虽强, 难不成还能一力抵挡天下?

    “好,相国, 接下来如何做?”

    公孙衍拱手, “臣请以推楚王为约长, 主持大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魏国衰弱,若以魏王为主齐楚两国自然不会同意,而齐国刚刚败于秦,也不适合做约长,那就只有楚国了。

    魏王心里有些不得劲, 但他也知道道理,于是有些有气无力道:“如此,就交给相国去办吧。”

    “诺。”

    很快五国推便推了楚王为约长,共同伐秦,消息一出,天下皆惊,尤其是秦国的百姓,都有些惶惶不安。

    楚国,楚王看着大家在国书上印了五个国君印,心里得意的同时又有些烦闷,一旁的子兰拿起国书,乐颠颠地笑道:“父王,您如今可是不得了了,都成了约长了,这明什么?明咱们楚国强大啊!”

    楚国强大是不假,但是楚王看到他这嘚瑟样就心里烦,“你知道什么?你当这约长是当着好玩的吗?”

    子兰不以为意,“这多威风啊,秦国屡次冒犯我楚国,合该给他们个教训!”

    楚王气不一处来,他怎么生了这么个儿子哟,“去去去,喝你的酒去!”

    待子兰走后,楚王在心里暗暗盘算,虽然这约长他是当了,可这兵却不能多出,不然把楚国的兵力消耗了,他找谁哭去?

    ......

    “乖乖,这可是六国一起伐秦啊,咱们挡得住吗?”

    “怎么就挡不住了?想当年献公之时可不比现在难得多?那时都挡住了,何况现在?”

    话是这么,可这心里还是有些不安。

    旁边人见状,瞥了他一眼,“怎么,难不成你想跑?”

    “谁想跑了?我堂堂七尺汉子,怎么会做这样的窝囊事?不就是东边的那几个吗,撸起袖子上就是了!”

    ......

    “王上,六国果然动了。”张仪站在一旁道。

    嬴驷没有很焦虑,对这种情况大家早已有了准备,如今不过是落了下来罢了。

    “阿疾,军队整理得如何了?”嬴驷朝着樗里疾问道。

    “将士们士气昂扬,状态很好。”樗里疾回道。

    嬴驷点了点头,“义渠那边呢?”

    樗里疾皱眉,“义渠的确异动频频,不是很安稳,只怕的确要有动作了。”

    嬴驷道:“既然如此,咱们就先下手为强,趁六国还没反应过来,先捣了义渠的老穴,以防他们来阴的。”

    魏章主动请命,“臣愿往!”

    嬴驷盯着他看了看,樗里疾是不能派出去的,魏章倒还真的可以,于是点了头,“你去也可以,但是你要搞清楚自己的使命,万万不可因私废公。”

    魏章郑重应诺,“臣必不辱使命。”

    嬴驷又让人拿了一副地图上来,开让他们一看,“魏章过来,你瞧”着用手指指着一块地方,“这是当年咸阳城内修水泥路时寡人秘密让人修建的一条道,就是为了以防不时之需。”

    这条路是连通秦国与义渠的路,是他特意派人侦查后标出的,“奇袭的要点就在一个快字,你领着兵从这条路上出发,速战速决。”

    魏章闻言十分激动,“王上当真深谋远虑!臣必定不负王上一片苦心!”

    就在六国还在扯着皮的时候,魏章已经带着几万秦军偷偷前去义渠了。

    芈月得知他要去义渠,心里很是担心,思索再三还是道:“夫君,你若是遇到了我的孩儿,还请你放他一马,不要伤害他。”至于义渠骇,她只口不提。

    魏章道:“你放心,他是你的孩子,我怎么会伤害他。”

    魏章带着秦军从路出发,一路上疾速前进,花了两天的时间就到了义渠境内,然后趁夜埋伏在义渠人帐外。

    等到时间差不多了,外面巡逻的人已经起了瞌睡,魏章做了个手势,秦军黑压压的一片逼近帐内,另一队人偷偷溜到了他们储放粮食的地方,一把火烧了个干净,不过义渠人大多还是吃羊肉的,所以粮食也并不多。

    义渠骇已经入睡,突然感到一阵燥热,一股隐隐约约的血腥味传来,敏锐的直觉让他有些不安,正准备起身,就听到有人大呼,“秦军来了——”

    义渠骇三两下穿好了衣服,拿起了刀快步跑了出去,外面已经有很多人了,大家都是慌乱被喊出来的,见到了他个个像见到了救星一样,“大王!”

    义渠骇急了,“都愣着做什么,还不快迎敌!”喊完就一马当先前去杀敌,后面的义渠人也回过了神,赶紧骑上马杀敌。

    这一仗一直到了天将将白,秦军就像来时那样,又悄悄退走了,看着满地的尸体和鲜血,义渠骇眼都急红了,“秦国!”

    ......

    “王上,臣不辱使命,斩杀义渠三万人!”魏章带着秦军回来了,这次可谓是大胜,虽然还是损失了很多兄弟,但是值了!

    嬴驷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好!做得好!”

    张仪也在一旁笑道:“这次义渠元气大伤,想必没有精力再掺和了。”义渠人本就不多,这次又死伤这么多,哪里还敢伸头?

    嬴驷也是一笑,“通知下面,严格封锁义渠与外界的联系,这个消息别让他国知道了。”

    闻言大家相视一笑,这个法子绝了,就让他们慢慢等着义渠吧...

    六国对义渠发生的事浑然不知,只有公孙衍有些不安,义渠王已经很久没有送信来了,该不会出什么纰漏吧。

    还没等他搞清楚,又有一件事来了,齐国退了盟。

    “你什么?齐国退了盟?”魏王有些焦虑地踱着步,“这齐国怎么会好端端的退了盟?”魏王十分不解,当然更多的是忧心,这六国联盟,里面的大头就是齐国楚国了,齐国退了盟,那剩下的兵力可就大减了。

    魏王又想到了当初称王的时候,也是最初得好,后来一个个的靠不上。

    公孙衍安慰道:“王上不必忧心,即使齐国退了盟,剩下的五国再加上义渠也一定可以给予秦国重击。”

    魏王被他这话稍微安慰到了,“那好,再看看吧。”如今箭在弦上,如何能退呢?

    齐国退盟的消息传来,张仪哈哈一笑,“果然不出我所料,齐王果然退出了。”

    嬴驷也笑,“相国足智多谋,齐国一退,咱们的阻力便轻了许多,这仗也更有把握了。”

    张仪依旧那副神秘笑意,“不急,且再等等,不定还有惊喜。”

    这惊喜来就来,没多久又一件震惊天下的事情发生了,燕国内乱了。

    燕王被逼将王位禅让给了燕国相邦,子之。

    燕王的儿子们当然不会同意,可惜子之权势遮天,他们只能四处寻找帮助,夺回王位,这下可就乱了。

    嬴驷笑呵呵地将这件事讲给了魏纾听,“这燕王当真是无能。”竟然被一个臣子拿捏住了,嬴驷叹息的同时也警告着自己。

    魏纾笑道:“如此,这六国联盟就去了其二,秦国压力骤减啊。”

    嬴驷也觉得这事情发展地太过匪夷所思,不过心中豪气更甚,秦国每每化险为夷,除了自身的强大实力外,运气也是占了一部分的,想必这天意在秦,嬴驷想到这心情就好得不得了。

    见他这么高兴,魏纾也跟着高兴,心疼地抱怨“这下王上可以稍微休息休息了吧,瞧您都累成什么样了。”

    嬴驷对她的关心十分受用,“现在还不成,还有四国没有动静,纾儿放心,寡人会照顾好身体的。”

    另一边的魏王得到了这个消息,心里的那股猜测愈演愈烈,他们每每想做些什么的时候总是十分不顺,难不成老天爷真的在帮秦国?

    这种猜测让魏王心头一哽,原本就衰老的身体越发难受了起来,猛地咳嗽了两声,皱巴巴的脸上露出几抹不正常的红晕。

    “父王!”太子嗣连忙上前给他顺气,“您别急,燕国不来便不来吧,本来也没指望他们什么,咱们还有胜算呢!”

    魏王缓过来点气,拍了拍他的手,“你去找相国来。”

    公孙衍很快到了,接二连三的击让他的脸色也没了当初的喜色,不过他知道魏王的性格,所以在魏王面前还是要十分坚定,“王上。”

    魏王免了他的礼,“相国啊,你如今这局势如何是好?”慢吞吞地将一句话完,魏王喘了几口气。

    公孙衍低头,“王上,虽然齐燕不能来,但咱们的胜算依旧很大,大王不必忧心,只是为防计划再变,咱们还是尽快开始。”

    魏王微微点头,“那就多劳相国费心了,对了,太子年岁已大,也该学着些了,不如让太子跟着相国学习学习。”

    公孙衍心里一惊,面上不动声色,“臣不敢当。”

    魏王不再什么,捏了捏眉角,“好啦,你们去吧。”完摆了摆手,闭上了眼睛。

    公孙衍心里忧心不已,魏王这样子分明是油灯快尽的模样,此时正逢伐秦,若是魏王有个万一,这计划十之□□就白费了。

    楚国

    楚王看着手下呈上来的消息,内心纠结不已,这齐燕都不去,剩下个魏赵韩,这三国都不能,这大头压力不就在他身上吗?

    “诸位爱卿怎么看?”楚王决定问问。

    有人站了出来,“王上,依臣看此事还是作罢吧,齐燕不出兵,只咱们四国恐怕兵力不足。”

    芈原站了出来,“王上,万万不可!五国有约在先,若是失信,岂不惹天下人耻笑?更何况大王为约长,大家都看着呢,秦国不能不遏制,若是错过了这次,下次便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了!”

    楚王又开始犹豫了,芈原得有理,但是他又确实舍不得消耗自家的兵力啊...

    在他愣神的时候,下面又开始吵了起来,吵得人烦躁不已,“好了好了,再议吧!”

    “大王。”郑袖殷勤迎着他,“大王为何愁眉不展?”

    楚王见到了心爱的宠妾心情好了不少,“还不是这伐秦之事,齐燕都不去,剩下咱们和那魏赵韩,本王举棋不定啊。”

    郑袖眼睛一转,瘪了瘪嘴,“要我啊这仗得亏得慌,这魏赵韩能出什么兵力?最后还不是仰仗大王,要是将秦国败了,咱们损耗了兵力,最后得了便宜的却是别人了。”

    楚王觉得这话简直到了他的心坎上了,可不就是这样吗?这秦国可不是好的,要下来那就得硬碰硬,可这四国除了他楚国哪里还有拿得出手的?

    “爱妃这话得极是,本王也觉得不妥,可又怕失信于天下人。”楚王还有点犹豫。

    郑袖道:“这有什么,那齐燕还不是不来就不来了?大王何不拖着?让他们三国先头阵,大王再坐收渔翁之利?”

    楚王闻言哈哈一笑,“本王的爱妃真是聪慧过人啊!”

    楚王的算其他三国都还不清楚,但是见楚国没有传来不好的消息,魏王的心总算稍微放下了。

    等到了时间,三国一起集结军队,却久久没有见到楚王的军队。

    “楚王是什么意思?不会不来了吧。”韩王忧心忡忡地问道,要是楚王不来,仅凭他们三国,心里慌得很啊。

    魏王也有些心不在焉,楚王这个人,得好听是行事不羁,得难听就是贪婪荒唐,做出这种临阵退缩的事也不是不可能的。

    又等了许久,士兵们已经开始浮躁不安了,魏王知道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不利于士气,“出发吧。”

    韩王和赵王对视了一眼,知道只能硬着头皮往上顶了,“出发!”

    好的六国联军如今只剩下三国,三国联军行进到了函谷关,看着这险峻的函谷关,竟然有些胆怯。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红绿蓝三色的军队驻扎在函谷关外,踟蹰不前,前来查探情况的探子连忙快马加鞭回去送信。

    “三国军队驻扎在函谷关外不敢上前?”嬴驷听了这消息差点没笑出来。

    嬴华倒是毫不客气地笑出了声,“就这胆子还敢来攻秦?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嬴华一直在军队,最近才回到咸阳。

    “阿疾,你怎么看?”嬴驷对着樗里疾问道。

    樗里疾一副正经得不得了的表情,“既然他们如此矜持,咱们做主人的只好前往相迎了。”

    “哈哈哈哈,好!”嬴华闻言笑出了声,正该好好迎迎,免得我们不懂礼数。

    嬴驷也笑,“既然如此,阿疾你就领着兵前去迎客吧。”

    “诺!”樗里疾抱拳领命,下去了。

    “王上,臣弟也想去!”嬴华不干了,他都憋了好久了,手都痒了。

    嬴驷斜睨了他一眼,“以后有的是机会,急什么,还怕没仗?”

    嬴华只好按捺下。

    樗里疾带着兵来到了函谷关,黑压压的铁骑行走时发出了令人胆颤的震动。

    “秦军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三国军队立刻就出现了肉眼可见的骚动。

    “慌什么?!”公孙衍黑着脸厉声喝止。

    双方短暂地交锋后接着便是拼命厮杀,血肉洒落在各处,黑色的铁骑越战越勇,势不可挡,再接着便是三国军队的溃不成军。

    “相国,咱们撤吧!”一人带着满身的血污来到了公孙衍身边。

    公孙衍脸色十分难看,“义渠那边还没消息吗?”心里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那人苦苦哀求,“看这情形,义渠王应该不会发兵了,咱们还是撤吧,再这样下去恐怕咱们的人就要死光了…”

    公孙衍一拳锤在了桌子上,咬牙切齿憋出了一个字,“撤!”

    至此,六国伐秦之事落下帷幕,秦国之威名深入人心。

    ……

    “王上!樗里疾将军带着将士们斩首联军八万余人!”前来汇报的人一脸喜色。

    “好!”赢驷激动地一拍桌,“都有功,赏!”

    樗里疾回来时受到了十分隆重的欢迎,这一仗可谓是大获全胜。

    “阿疾,这次做得不错。”赢驷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脸欣慰。

    “这是弟弟应该做的”樗里疾笑道。

    嬴华在一旁又是高兴又带些不服气的道:“我下次也可以。”

    大家闻言哈哈一笑。

    晚上赢驷回到了寝殿,十分快慰地搂着她的肩,“这事总算是过去了。”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魏纾笑道:“天命在秦,更何况咱们有这么好的将士百姓们。”

    赢驷看着魏纾已经很鼓的肚子,有些担忧道:“看这样子似乎要临盆了吧?最近感觉怎样?”

    魏姝笑着轻抚肚子,得到了肚中孩子招呼地几下轻踢,“我好着呢,这孩子乖的很。”

    赢驷笑道:“是个会疼人的子。”话头一转又道:“这次魏章也立了大功,这爵位该升一升了。”

    魏纾却有些顾虑,“这才多久又要升,会不会太急了?”

    赢驷摆了摆手道:“他这次立了大功,在左庶长这个位置,又已经呆了两年了,该升一升了。”

    听他这么,魏纾也没有话了,她巴不得魏章可以更好呢。

    秦国大败三国联军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天下人的耳朵里,义渠骇听到了这个消息暴怒不已,同时心里又闪过了一丝。惊惶。

    秦国原本就与义渠不和,如今连三国联军都遏制不住秦国,就凭义渠又能如何呢?

    经此一战秦国名声大噪,无形之中已经称霸七国。

    或许是好事成双,没多久魏纾就生了,是个男孩,赢驷给他取名为嬴壮。

    生他的时候赢驷正在上朝,还没等他到寝殿呢,这孩子就生了下来。

    魏纾筋疲力尽地看着怀中的孩子,脸上满是慈爱的笑容。

    一旁的喜妹笑道:“公子长得真健康,这胎生的顺利极,果然是会疼人的。”

    突然听到门外嬴荡兴奋的声音,“阿娘,我想看看弟弟。”

    接着便是赢驷的焦急声音,“纾儿可好?”

    魏纾笑了笑便让喜妹将孩子抱了出去,“让王上和太子看看,顺便让王上别担心。”

    喜妹笑着应了,将孩子抱了出去。

    赢驷一见她就连忙问道:“王后可还好?”

    喜妹笑道:“王上不必担心,王后一切都好。”又将怀中的孩子抱了上来,“这是公子。”

    赢驷听她一切都好才松了一口气,这时才分开了注意力,看着怀中的孩子,“这孩子长得好,像纾儿。”

    嬴荡在一旁努力地伸长了脖子,有些惊奇道:“弟弟长得皱巴巴的,皮肤红红的。”

    赢驷有几分怀念地笑道:“你时候也这样,等弟弟再长大一点就好看了。”

    看着已经初见风范的嬴荡,赢驷心里感怀,“荡儿不是一直想要弟弟吗?现在弟弟来了,以后你们兄弟二人可要互相扶持,同心同德。”

    嬴荡认真点了点头,“荡儿定不负父王教诲!”

    刚刚生产完的产房污秽,不宜让人进去,等到有侍女来将房间收拾干净后,赢驷才被允许进去。

    看着还有些虚弱的魏纾,赢驷十分心疼,轻轻握住她的手,“纾儿受苦了。”

    魏纾温柔一笑,“为王上生儿育女,我心甘情愿,再了,这次也十分顺利,王上以后不要再担心了。”

    怕他又再什么,魏纾转移了话题,“王上可为咱们的二取了名字?”

    赢驷认真点了点头,“就取名为壮吧。”

    嬴壮,魏纾在心里默默品味着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并没有那么多的寓意,只是寄予了父母最单纯朴素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