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习惯了被人各种注视的顺治毫无所觉,君臣几个安安静静、开开心心地用完了这顿宁波海鲜大宴。简单地洗漱收拾好,散步消食的时候,他首先和穆特布起宁波港目前的繁荣,宁波富商士族喜好奢靡的事儿。
“是不是因为有一段时间京城流行新饮食,你们都觉得西方的葡萄酒好而忽视了自己的当地酒水?”
穆特布嘿嘿笑。
多铎拍拍他的肩膀,“惋惜”地摇头,“其他的且不。因为葡萄酒在国内的生产还没正式开始,量不大价格高,我们老早就开始喝几两银子一坛的薄酒了。黄酒配豆腐干、鱼干、花生米,挺好。”
鳌拜抓着机会嗤笑一声。
喀兰图厚道一点儿,“我们现在开始喝薄酒加果蔬汁调出来的调酒。”
穆特布……稍稍察觉其中“误会”的穆特布没想到“误会”这般大。
用膳期间随着一道道味美价廉的“渔家菜”上来,他发现多铎他们开开心心地用着到处都是的民家米酒,就是点心也用宁波当地的民家点心,流露出来的表情就好像在用着那些昂贵的葡萄酒、竹叶青、鹤年贡酒一样,他实际上已经是羞愧加不安。
误以为几位同袍是跟着皇上习惯了简朴节约的他不想扫兴只得尽量克制自己的不自在。
他在京城的时候就已经跟着顺治,跟着京城的饮食新潮流喝黑茶,用红酒,吃着阿玛饼、蛋糕以及各国各地方美食;到了宁波港自然是凭着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尽情享受大清新式饮食。
就好比他昨天招待顺治的接风宴,在顺治看来太过奢华丰盛,在他看来这是很应该,很正常的。
顺治看着他呆愣的样子,忍不住笑出来,又是安慰又是解释,“在朕看来,当地菜配当地的酒,当地的点心最好。吃的原始智慧都在世界上每一个地方的老百姓的手里。灰汁团是宁波夏天消暑最好的点心,而糯米发酵的米酒活血暖胃,是搭配宁波当地海鲜的最佳拍档。”
“清淡纯净,既不会抢了海鲜的鲜味儿,还因为它里面的某种物事激发出海鲜更好的鲜劲儿。”
多铎和鳌拜对于皇上这般“接地气”的美食经都已经接受良好,而且今儿这顿农家味道十足的“海鲜大宴”配合当地米酒、当地点心,确实是相得益彰。
喀兰特更是有所悟地道:“我们这的海水和海外的不一样,海鲜也不一样。海鲜的吃法不一样,搭配的酒自然也不一样。”
“正是这个理儿。”顺治对于他们真心地接纳这些农家美食而不是因为他的缘故被迫吃的简朴,很是欣慰。他伸手拍拍穆特布的肩膀,笑着问道:“明白没?”
“明白了。”年过四旬,身材魁梧的穆特布对着顺治诚恳地点头--所以皇上不是爱喝哪一种酒,爱吃哪一种点心。他只是喜欢吃所有的美食,不分贵人的平民的。然后不同地方的美食搭配不同的酒水、点心,也是不分贵人的平民的。
顺治“嗯”了一声,他自己也在自我反省。自己那段时间把个人爱好表现的明显了一点儿,带动的其他人也跟着喜好外物,这是非常不对的。而其实他们家的人不管个人爱好如何,日常饮食习惯随他爷爷奶奶的吃法,属于比较传统的类型。
比如每次他们吃海鲜都要配合当地的米酒。因为好的米酒对于喜欢把海鲜各种烧、烤、炸、炖的江南人来,就像一个善解人意的知己好友一样,酸度、甜度、酒度和海鲜的鲜味儿完美融合,舒服利口。
“朕以后要注意这方面的影响。”顺治幡然醒悟,这不是他的上辈子一个人在国外的时候,随心所欲地想吃什么想喝就是什么。他该记得他现在是“皇帝”,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其他人带去影响。
三位大臣对视一眼,纷纷在心里摇头,皇上您已经是一个活样本了幺,真的不需要再怎么注意了。
然而自觉没有做好“皇帝本分”的顺治已经在心里转了好多个类似的“注意事项”,他望着在海风下浪涛阵阵的大海,目光停在穆特布的身上。
“穆特布这两年在宁波府,可还习惯?”
“回皇上,习惯。”
“宁波府物宝天华、人灵地杰,想不想多待几年?”
多铎几个人都是心里一突。已经查明绾陌姑娘来历的他们都知道,穆特布昨天晚上的行为在其他人,其他的帝王看来可能只是节上的失误,但是在为人处世严守原则的皇上看来,却是有着“大节有损”的苗头。
同样紧张不安的穆特布望着皇上,皇上的目光是尊重的,坦诚的,却也是不容回避的。
“回皇上,穆特布想呆在宁波府。”穆特布鼓起勇气出心底的想法。
顺治轻轻地点头,“宁波港很好,宁波的海滩,海鲜,海港,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好。宁波也很重要,它是我们大清的门户之一,中外混居,龙蛇混杂,尤其还有很多前朝遗民、李自成残部的闹事,海盗、海贼的侵扰等等,要想管理好确实不易。
“沿海民众的安全朝廷一直没有忘记,请百姓们放心。宁波人以宁波自豪,穆特布是宁波府的地方官,也当以宁波自豪。把宁波当地的、大清本土的衣食住行文化传给来到宁波的所有海外之人,让这些洋人回到他们的国家还在想念宁波的一切……。”
顺治把他对宁波府的重视,对穆特布的重视细细地表达出来;多铎、鳌拜、喀兰图都听得连连点头,而穆特布终于领悟了皇上的意思。作为宁波知府当为百姓表率,持正民风,克己正身;作为一个大清国人,八旗子弟,应该以自己的传统为荣。
更重要的是,要把大清的,宁波的衣食住行,海鲜、米酒、点心甚至“三臭”推广给洋人卖出去。
“穆特布明白了。皇上您放心。穆特布一定爱咱们宁波府的一草一木,一鱼一虾。一定守住自己的本分,不让皇上您失望。”
顺治对于他眼里的真诚和郑重很是欣慰。不管未来如何,至少他现在的心态是好的。而他也确实喜欢穆特布的这一点,有着大多数满人没有的商业活泛,所以他对于穆特布待在宁波府寄于厚望,也想让他有始有终地带着美名回京城。
“朕相信我们的穆特布巴图鲁。宁波港会很繁华,这只是一个开始。将来它会有十来万的洋人定居,会有很多很多的机遇。穆特布要稳住自己,坚持住底线。”
他对穆特布描绘他计划中的宁波港,包括附近的泉州港等等,谆谆叮嘱处于江南繁华中心的穆特布,希望他可以一直保持这份清明。穆特布听得眼圈儿发红,旁听的几个人也被感染的心有戚戚焉,暗自警醒自己。
君臣这里掏心掏肺的相谈甚欢。天上黄灿灿的大太阳稍稍偏西,一团乌云过来,天气看着好像要下雨。吴良辅领着宫人把外面的物事收拾进船舱,绾陌姑娘瞅着他休息的机会声地用汉话和他聊天。
吴良辅看着姑娘眼里的纯净,知道她是真的好奇,就把皇上的日常生活稍稍透漏给犹自纳闷不解的绾陌姑娘,“绾陌姑娘,皇上每天的饮食就是这样,简单得很。虽然喜欢喝黑茶但是很少喝,薄酒也是今年才开始偶尔喝两口。”
他想着那年那天皇上大变化后要喝酒,还要喝葡萄酒,结果他面对自己不到年龄的现状,眼睁睁地看着几瓶葡萄酒全进了摄政王的肚子的那个模样,笑得一脸慈祥。绾陌姑娘听了更是好奇,鞑子的自制力居然这么高?
“那皇上的后宫里头也还没个妃嫔?”
“没。”到这个事儿吴良辅更是笑得骄傲自豪,“虽然时人成婚早,但皇上还没到十五,不用着急。”
…………
早知道她直接冒险一趟见他就好了,何苦劳烦文姑娘受这一遭儿?
同样后悔的还有穆特布。他回到府衙里想着昨天自己的所做所为,以及皇上今天对他的态度,越想越是悔恨不已。他真的是被鬼迷了心窍。
原本他担心自己离开京城,离开皇上的身边久了,君臣感情生疏就想着借皇上南下的机会大献殷勤一番,结果弄巧成拙不,还差点儿害了皇上的安全。虽然豫亲王已经查明绾陌姑娘的身份确认她应该、可以留下,但是他却不能原谅自己的失察。
痛定思痛的穆特布琢磨着皇上对“三寸金莲”的厌恶,汉人对“三寸金莲”的热衷,首先根据豫亲王的指示让人在宁波府宣扬婉陌姑娘的那个“北宋裹脚方法”。然后他又吩咐福晋把家里收拾一新,一些来自西洋的奢靡物件儿该撤掉的撤掉。
换上满人的传统物事,当地人的传统物事,吩咐厨房去找一两个当地人的厨子……,如此这般的折腾一番,他总算是感觉心里舒坦一点儿。
今天夜里一直是阴霾霾的,第二天早上果然下起了雨,丝丝缕缕的缠绵。即使是依旧忙碌的港口上也有一种烟雨江南的温情万种,诗意朦胧。顺治站在舱门口对着雨幕露出一个招呼的微笑,透着一种孩子气的纯真,看的一直偷偷观察他的绾陌姑娘两眼直发愣。
这鞑子……长得也太好了……绾陌姑娘想着吴良辅的话,突然也觉得鞑子皇帝确实还是一个孩子……
“朕待会儿要去参观宁波港的钟表作坊,绾陌姑娘可要跟去?”
顺治感受到她强烈的探究的目光,微笑着做出邀请;绾陌姑娘条件反射就想“她的身份跟去不好”,不过她瞬间反应过来,毫无礼制的满人鞑子又不会讲究男女大妨的规矩,随即嘴角一翘,一脸倔强的回答,“去就去。”
“好。辰时正出发。”
顺治对于绾陌姑娘的勇敢很是欣赏,多铎对于绾陌姑娘跟着出门没有意见,既能增加那些汉人的好感,还能引导一下放脚的风气。倒是穆特布看到她就想起自己犯的错误,浑身不自在。
君臣三个人穿着蓑衣雨鞋各自着伞,多铎和穆特布一边细细地聊着怎么把“北宋脚”作为一个“点”,把南方这一带被当年的朱子先生弄得“渔女也脚”的现状整治过来,尤其证明前朝作为正统学的程朱理学的不合理性。
绾陌姑娘安静地听着他们的聊天,虽然她听不懂满语,却是听明白了那个“北宋脚”的词儿。
被称呼“北宋脚”的绾陌姑娘气的转头对着他们狠狠地瞪了一眼,“本姑娘已经放脚了,天足。”
“看着确实像天足。”多铎笑眯眯脸。
绾陌姑娘被刺激到,顾不得害羞直接不服气地反驳,“比你们的大脚板好看。”
“好看不好看无所谓,能跑能跳就行。”
“既能好看,又能跑能跳。”
“咳咳,姑娘错了,”穆特布同样笑眯眯脸,“凡是都要防微杜渐。你想想“北宋脚”是怎么变成“三寸金莲”的?关键不是不让你们裹脚,而是不能成为习俗。”
感觉自己是“秀才遇到兵”的绾陌姑娘被他们一口一个“北宋脚”气的跳脚;微笑着听着他们闹腾的顺治不自觉地面带笑容加大。他知道多铎的主要目的是压程朱理学,压汉家文人来自程朱理学的傲气,但是结果是好的,就好。
最近两年江南一带新建了一批钟表、大船作坊,一行人按照计划先来到宁波府最大的一家钟表作坊。
“距今一千五百年前的东汉年间,张衡先生制造出漏水转浑天仪,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
“五百年前的北宋宰相苏颂相公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能报时钟,结构和我们现在的钟表很相似,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而且上面还装有在运转时能发出“嘀嗒、嘀嗒”声的擒纵器,堪称一个奇迹。”
一个腰背因为常年弯腰做工而稍稍拱起的中年人因为几个洋人用蹩脚的汉话对顺治显摆,抢着站出来对着顺治细细地介绍华夏的钟表历史。一双带着红血丝的眼睛里透着对先人们的敬佩和崇拜,对自家文化技艺的信任和自豪。
多铎和穆特布虽然听不大懂他那口音浓重的汉话,却是因为他隐隐流露出来的排斥气息一起皱眉;绾陌姑娘心有所感,又怕这些鞑子一个不开心要处罚这些匠人,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顺治的嘴巴。
顺治瞅着中年匠人木讷的面部表情,知道这是一个平时不大话的人,再看着他倔强地坚持着的表情,一副“古板的技术宅式”的匠者傲气,情不自禁地微笑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