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8 章

A+A-

    …………

    偏殿里头一时间安静下来,皇后娘娘看一眼皇上,夫妻俩默契地用着点心,都没有话。

    皇上似乎是做了决定,有自己的理由,却是和很多次一样,无法出来。

    皇后娘娘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却也没有多问,眉眼带笑。

    皇上也笑。

    “南方的宗族社会,有其特殊性。如果我们学着儒家、理学家那一套笼络人心,那不是走了回头路?”

    皇后娘娘用着“阿玛饼”的间隙又看一眼皇上,这次是明显的不认同。

    “梓童别担心。”皇上的一双丹凤眼还是曾经的模样,明亮清透,点尘不染。

    看得明白,却有自己的坚持。

    “福建、广东,再朝南的地方,包括西部,北方等等,凡是和朝廷对着来,欺压平民的宗族、家族势力,需要压,没错儿。

    但这是两个方面。”

    “朝野上下,不管是保守派还是改革派,都对一些文人、年轻人不断的闹腾着要反宗族要求严加压。

    其根本,这场风起来,是由江南的年轻人要反对家庭和父亲的权威引起。”

    皇后娘娘眉心一跳。

    皇上对着媳妇儿露出安抚的笑儿,语气轻缓,“这伙儿学贯中西的年轻人,聪明有才,热情冲动。

    因为朝廷这些年明里暗里的宣传引导,民风开放进步,自己也知道没有理由直接反对父母的管制,干脆拐个弯儿借助宗族引起朝廷的注意。”

    ……这下子皇后娘娘不话了。

    年轻人要争取婚事自由,她作为曾经年轻过的人,现在即将娶儿媳妇的母亲,好像没有立场发言。??

    皇上喝完一杯纯奶,发现媳妇儿用完一杯纯奶,把点心碟子朝她面前推推,接着,“这些年我们领着臣工们在全球各地忙乎,看似都忽视了江南。”

    “江南作为大清国的根本之一,是大清国的重中之重,江南这些年自由发展,变化很大,超过我们想象的大,群臣,或者江南当地士绅们--不安。”

    不安?皇后娘娘目光一冷。

    “他们是怕江南和西方学习?”

    “怕,怎么不怕?

    大清入关三十年,国家基本稳定,和平富庶,外患基本没有,内部自然滋生很多新问题。

    群臣都开始着眼内部,各有各的考虑,都想要把自己手里的“蛋糕”巩固……。”

    夫妻两个着话,看看时间,十一点,孩子们都还没有回来的,自去午休。

    洗漱躺下,皇后娘娘很快睡着,皇上睁着眼睛,睡不着。

    这些年,他顾虑着清末民国,后来几代人的女权奋斗过程中的各种家庭悲剧,一直是让十五叔不着痕迹地宣传着。

    比如父母给儿女们亲事的时候,问一问儿女们的意见之类的家庭伦理。

    上次有关于“以孝治国”的事儿,也是尽可能地让儿女们体谅做父母的想法,千万不要冲动之下来个“私奔”之类。

    皇上希望现在大清国的子民,都是一家和乐,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平稳地过渡到男女基本平等,婚事基本自由的时代。

    自己上辈子的时代。

    年轻的男女们,嬉笑怒骂,肆意张扬,找一个让自己“惊心动魄”的人,谈一场“天崩地裂”的恋爱。

    或者哭天抹泪地分手,或者欢欢喜喜地领红本本晒微博和朋友圈……。

    想着想着,皇上轻轻笑出来。

    依稀还记得,五岁那年被爷爷带着回老家祭祖。

    祠堂是一座古老的“书院”。

    乾隆皇帝下禁令要拆除南方各省的祠堂,焚毁族谱,很多江南的家族暗度陈仓,改头换面,把祠堂改名叫“书院”,把族谱上的先人变成家族圣贤来拜。

    “书院”,祠堂,经历朝代变迁,历史沧桑,几经焚毁,几经重建,在奔忙在世界各地的族人看来,那就是一个标识,一个精神寄托。

    法律深入人心,文明发达,各家过各家的红火日子,可不就只是一个象征?

    过年过节的时候祭拜祭拜,哪家有红白喜事的时候家族里有空闲的人都帮着忙乎。

    发现哪个族人的个人事儿没有处理好,搬出来家训祖规、人伦道德念叨念叨……。

    而现在的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王阳明的心学在他和十五叔的刻意引导下又有发展,年轻人不分男女走出家门,游遍大清,出洋跨海,开始追求个体解放,追求男女婚恋自由……。

    自然就引起全大清国人的关注。

    皇上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睡了过去,下午起来的时候看到孩子们一个个脸蛋红扑扑的,兴高采烈的模样,笑开来。

    第二天下起来大雪,堆的雪人还没融化,春节过去。

    皇上开始上朝,太医们在各家转悠解油去腻开胃。??

    御医从睿亲王府回来乾清宫。

    睿亲王的身体全靠精神撑着。

    皇上没有话,宫人们都退下,乾清宫的偏殿只有他一个人。

    脑袋里乱哄哄的一片混沌。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放下手里的地图,站起身来。

    慈宁宫。

    苏茉儿姑姑给皇上脱下外袍,领着宫人们都退下,自己守在门口。

    皇上和亲娘对坐话儿。

    “叔父的事儿,额涅知道。”

    皇上的声音艰难,一字一顿都好似用尽全身力气挤出来,“我过两天去皇陵检查地宫情况。”

    “顺便看看其他地方的地形……”

    “额涅……额涅的将来……”

    太后娘娘没有话,面色平静,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皇上微微抬头,迎着亲娘的目光,面无表情,声音好似从天外传来。

    “额涅……将来……和我们在这边,可好?”

    太后娘娘的眼睛蓦地睁大,呆呆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皇上把一直压在自己心里的话出来,接下来就顺畅很多,“这是儿子的个人想法,额涅若是……儿子自是听额涅的意愿。”

    …………

    一片静默中,太后娘娘想要开口,却是抬手捂住嘴,眼泪哗啦哗啦地流下来。

    “额涅--。”

    皇上惊慌,急忙忙地起身,掏出帕子给亲娘擦眼泪。

    “额涅,不哭。”

    “额涅若是不喜欢,就当儿子今儿没来过慈宁宫。”

    皇上有点不确定自己的做法。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一向好强的额涅流泪。

    太后娘娘的泪水好似是压抑了好久终于有机会哭出来,她好似是摇了摇头,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一张口却是眼泪先下来。

    “额涅是高兴。”

    一句话完,眼泪又是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个不停。

    “额涅怎么会不答应?额涅能在百年后还能看着儿孙们……”

    “额涅有个好儿子。”

    “额涅高兴。”

    太后娘娘边边哭,大颗大颗的泪水无声的落下。

    皇上心里酸涩难忍,唯有沉默。

    这是他的额涅。

    这么多年,终于能哭出来,却还是无声。

    皇上默默地陪着亲娘一个下午。

    第二天晚上,皇上领着孩子们在乾清宫,把这个事儿和他们都一声。

    “你们祖母的事儿,就是如此的决定。”

    皇上面对儿女们或震惊或沉默的表情,表示他的话只是告知。

    “京郊的皇陵,现在有你们的代善二爷爷等忠臣良将,将来会安葬更多人。你们十四爷爷是一个帝皇陵,你们的祖母是一个太后陵,将来阿玛和额涅一起。”

    八个孩子一起心里一抖,声音发颤,“阿玛,我们明白。”

    “我们将来,都和阿玛、额涅一起。”

    亲阿玛含笑点头,“虽然阿玛认为薄葬即可。可这也是阿玛的个人看法,将来随你们个人意愿。”

    “只记得,若是百姓没有安身之处,皇陵修的再好,风水找的再好,也是逆天之举。”

    家伙们站起来行礼,朗声回答,“记得,遵阿玛教诲。”

    “嗯。这些日子朝堂上的事儿都听了,自己回去看看地图,琢磨琢磨,或者一起商议也行。

    除了关外、关外必须要大建设的几个地方外,还有那几个地方要特别注意,原因为何。”

    “写一个章程送上来,阿玛看看。再一个,有关于最近的宗族之事,也都写写你们的个人看法。”

    皇上简单地交代一番,父子一行人来到坤宁宫用晚食的时候,皇后娘娘发现孩子们的表情不对劲儿,看一眼皇上。

    皇上微笑,很自然地给媳妇儿夹一筷子她最喜欢用的菜。

    ……皇后娘娘望着自己碟子里的肉丁,轻轻瞪一眼皇上,心里的疑问被岔开。

    孩子们忍住不让自己笑出来,心里刚刚因着阿玛提到的事儿引起的阴影,消散了大半儿。

    一家和乐。

    睿亲王、豫亲王听皇上要在他自己的地宫旁边建太后娘娘的地宫,惊讶,感叹一阵,也没有多。

    倒是朝臣们对此的反应比较大。

    太后娘娘母仪天下,岂能有不去盛京和先帝合葬的道理?

    虽然他们都知道当年先帝和宸妃娘娘不得不的故事,可太后娘娘是太后。

    就算先帝在时,太后娘娘按照满洲规矩,也是正妻之一,妻子单独立墓,于礼法不合。

    皇上意决,就差直接,额涅百年后爱怎么安葬。

    有大臣揣度着皇上的意思,没等豫亲王开口,直接跳出来。

    “先帝和端文皇后在盛京好好的,太后娘娘不想去扰也是情理之中,谁规定妻子必须附葬丈夫?”

    “妻从夫葬,千古道理。”

    “你也了千古道理,我们华夏延续了几千年,要不要远古时期的墓葬规矩?商周时期的‘同穴异坟’,现在的‘同穴同坟’。”

    “莫要乱扯。出嫁从夫,与夫君合葬,乃女子的最终归宿。”

    “你才乱扯。现在民间寡妇再嫁多得是,你倒是和哪一个夫君合葬?唐时候也有女子回葬娘家,这是血亲。

    血亲之情,夫妻之情,怎么就有高低了?太后娘娘要留在京城怎么行不通?”

    …………

    皇上听着下面的人为了一件,在他眼里是自家家庭私事的事儿,吵成一团,额头青筋突突跳,急欲爆发。

    跟着上朝听政的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低着头脸紧绷。

    豫亲王发现皇上和孩子们的模样,心疼。

    反正他对先帝一丁点儿好印象也没有。

    “启奏皇上。”豫亲王大喊一声,等到殿上的声音都停了,接着道:“太后娘娘的身后事,是国事,也是家事。”

    “论国事,太后娘娘母仪天下,功劳苦劳都有,单独安葬,完全当得。论家事,皇上和太后娘娘决定即可。”

    “臣附议。”

    “臣附议。”

    …………

    满蒙等其他民族的大臣们一个个站出来,汉家大臣也有三分之一站出来。

    三分之四,对比三分之二,此事议定。

    男女之事最引人好奇,太后娘娘的身后事更是牵扯到大清国人的神经,事情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来,大清国上下都是议论纷纷。

    谁也没想到一向对民间的言语争论不偏不倚的皇上,会让太后娘娘将来葬在关内。

    就连基本上都是一夫一妻吵吵闹闹过日子,“不问国事”的平民百姓,也都是张口结舌。

    很多老夫子对着京城的方向大声痛哭。

    “皇上啊,此举必然造成阴阳不平,尊卑失秩,伦理沦丧……”。

    很多年轻人琢磨着自己的道道。

    当年叱咤风云的大唐女皇去世后,也是以皇后的身份“附葬高宗乾陵”……大清国的女子们,将来会比大唐、大宋时期还能蹦跶嗷。

    很多当家夫人默不作声。

    作为女子,生前面对丈夫的三妻四妾,心都操碎掉;死后还要妻子附葬,要同穴,要侧身屈肢,恭敬地面相丈夫,到地府还伺候着。

    为哪般?

    沉默的对抗最为吓人。

    大清国的男子都深刻地感受到这股排山倒海的洪流。

    男尊女卑几千年了又如何?三纲五常又如何?华夏人从母系走到父系,再到如今,皇上的意志明白着,个人谁能阻挡?

    皇上……

    皇上面对这一切,唯有沉默。

    苍天做证,他的初衷,只是不忍心看亲娘百年后去挤昭陵。

    皇后娘娘面对皇上冷不丁扔下的惊天大雷,既有诧异,也有意料之中。

    此刻面对皇上一脸“我很无辜”的表情,想笑。

    “华夏文化,对比生前幸福,更重视死后哀荣。废掉女子必须附葬丈夫才有身份认可的规矩,绑在女子身上的‘紧箍咒’一下子松了大半儿。”

    “那些算着开始争权夺利的大臣们,也都乱了阵脚,先应付自家后院起火。”

    皇上……

    亲亲媳妇儿的额头,眉眼舒展,眼角带着勾人的笑儿,的风流流泻而下。

    “今儿天好,我们去梅园赏梅花?”

    …………

    忙完这一段时间,皇上把大事儿,国家家事都扔给儿女们,专门陪着媳妇儿,每天不是赏梅花,就是赏迎春花。

    皇后娘娘自知争不过皇上,“无视”周围恨不得隐身的宫人,耳朵红红地跟着皇上手拉手,出发去梅园。

    都有事儿做的孩子们,呆呆地望着阿玛、额涅潇洒的背影。

    鼓鼓腮帮子继续忙碌嗷。

    三月十八,春和景明,风和丽日。

    皇上的三十六岁大寿。

    六岁登基到现在,三十年为帝,作为地球上最大国家,最强盛国家的皇帝,不管皇上多么不乐意热闹大办,面对事实还是只能接受。

    无他,自动跑来送贺礼的人,太多。

    大清国的官员们,皇上一冷脸,不敢折腾。

    其他人,比如东北老家、蒙古各部的人,比如西方国家的几位国王,都来北京城蹭皇上的这顿寿宴。

    穿着一双高高的高跟鞋使劲儿增高的路易十四,和三位大阿哥差不多同龄却身体瘦弱的卡洛斯二世,同样身体瘦弱,面色苍白的利奥波德一世……。

    丹陛大乐奏响,太和殿大宴。

    皇上按照流程走了一个上午,和亲娘,姐姐妹妹们,老叔们,兄弟们,孩子们一声,光明正大地陪着媳妇儿午休,给宝宝们做胎教。

    美其名曰,和皇后娘娘单独过生辰。

    哎呦呦,皇帝/皇上/阿玛,你还记得自己是三十六岁生辰,不是十六岁生辰不?

    亲娘,姐姐妹妹们,老叔们,兄弟们,孩子们……一边牙酸,一边面对一位位寻找皇上/阿玛的人,哈哈哈。

    唯有睿亲王带着果宝、海宝、山宝这一桌儿,作为老的,的,没人扰。

    三胞胎吃饱喝足,懒懒地摊在自己的软椅子上,和十四爷爷显摆。

    “十四爷爷,宝宝有照相机啊。”

    “照相机照相比画儿清晰。”

    “咔嚓一声,全家福,喜气满满。”

    十四爷爷起来兴趣,“没忽悠十四爷爷?”

    宝宝的大眼睛炯炯发光,做出被“冤枉”的模样。

    “宝宝们乖乖啊,十四爷爷。”

    “祖母、阿玛、额涅……的全家福。”

    “很多很多人一起啊。”

    十四爷爷心动,让人给皇上和皇后娘娘传话,皇上果然来了兴趣。

    虽然皇上知道儿子们捣鼓的照相机还处于试验阶段,时灵时不灵。

    一个大家庭,今儿在京的人都站在一起。

    玉树临风、芝兰玉树的皇上;四五个月的身孕,腹部圆滚的皇后娘娘。

    端正地站着,身形开始发胖的太后娘娘。

    被儿孙们搀扶着,身形瘦弱,微微躬着背的睿亲王。

    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大格格……依次排序到七阿哥。

    肃亲王,裕亲王、英亲王……

    养心殿的大师摆弄了三四分钟,“咔嚓”了十来次,终于成功一次,留下了大清国的第一张照片。

    其他人纷纷闻风而动。

    皇上的三十六岁生辰,别开生面,创新千古,在此起彼伏的“咔嚓”,“咔嚓”声中圆满结束。

    《大清快乐报》:

    皇上英俊的面容上含着少年郎的笑意,是生生不息的希望,春风化雨的清凉,静谧安详的幽雅。

    丹凤眼里的光芒好像欣欣向荣的春天,蒸蒸日上的大清国,惊艳时光,感动岁月,尊重你我他,温暖整个世界。

    作者有话要:  本文正文完结,番外陆续送上。有想看的内容,或者人物,请留评论吼。

    乾隆皇帝命令拆除南方各省的祠堂,史书有记载。

    英国当年从美国和印度撤军,一方面是独立,个人感觉,还有一个原因,英国无法把两个地方融进英国。每年花费那么多年英镑做基础建设,可最终都是亏空。

    查了资料,夫妻同穴,好像就是一个笑话。妻子是附葬,葬的时候不是平等的各自平躺着,而是和生前一样行礼。

    感谢在2019-11-1109:14:30~2019-11-1114:35:4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天使:緋羽☆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