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桂枝新加汤

A+A-

    程静舟离开了,没有多久,就带着一个背着药箱的老头进来。

    苏雪烟不知道程静舟是怎么办到的,但她承情。

    程静舟就算是很简单,但那也是因为他是程静舟。

    至少苏雪烟就无法简单而轻松的做到这个。

    “郎中先生,请过来这边。”苏雪烟道,同时让开了位置。

    这是一位老郎中,半夜起来,显然也是有些困。这从老人精神上就可以看出来,有一些困乏。

    不过看他的样子,还算是比较慈祥,也知道这位郎中应该心地还行。

    郎中来到床边,看着背部一条条的红印,点了点头。

    将家伙翻过来,郎中仔细的看着家伙的面色,郎中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这位郎中就是之前给家伙看病的郎中,对于苏府的公子,他知道一些。

    早产儿,先天不良。

    原本就了,要精心的养着,这才几天啊。

    郎中的心里也有一些气愤,但到底医者仁心,再和也不是自己应该管的事情。

    孩子的脉搏并不是很好摸,但郎中还是强自让自己静下心来。

    好在屋子里的温度还可以,即使没有穿衣服,家伙应该也不冷。

    等了大概有一盏茶的时间,郎中这才放开,道“你们可以给他穿上衣服了。”

    所谓的衣服,其实就是襁褓,其实就是用被子做的。

    这些事情有纤巧在做,苏雪烟就跟着郎中走到桌子旁。

    “郎中先生,我弟弟怎么样了”

    苏雪烟很着急,但再着急,她也没有疯狂。没有去抓郎中的,只是脸色很是焦急。

    郎中叹息一声,这么的孩子呢,就看着自己的弟弟

    看样子,苏府里其他人,恐怕都没有人关心这两个孩子。

    来请自己出诊的,也就是一个不大的孩子,看起来,不过是十四五岁,还没及冠呢。

    来到这里,又被堵在了二门上,这就是没有得到家里大人的允许。

    虽然后来来了个哥儿,将二门的门房给喝退了。

    但郎中也侧面的了解了,这姐弟两个,恐怕在这个苏府的生活并不是很好。

    郎中一叹息,苏雪烟就觉得是不是没救了顿时眼睛就耷拉下来,眼睛一阵酸楚,自己都下定了决心了,一定要讲弟弟保住。

    结果还是不行么

    她是学西医的,在没有仪器,没有西药的古代,真的没有什么大用啊。

    一种无力的感觉,从心底升起。

    同时一种孤寂的感觉冒出,在这个古代社会,她就要连最后一个亲人都要失去了么

    郎中见状,也知道自己的表现吓坏了这个女孩了。

    只是家伙的情况真的不乐观,他道“我也不欺骗你,家伙的情况不乐观,原本我就过,这孩子活不活的下来,都是一个未知。你们要好好的养着,可怎么就让他给受寒了”

    他着,苏雪烟就转头,用愤恨的目光盯着吴娘子。

    如果弟弟有个三长两短的,她一定不会让吴娘子好过

    卖我的信息赚钱也就罢了,居然还那么疏忽,晚上居然将弟弟的被子给扯掉了

    这虽然不是故意的,但也是直接原因。

    一个奶娘,又不是第一次做娘,这一点都不知道么

    要孩子给蹬掉的,苏雪烟是绝对不相信的,不脚都在襁褓里,就这孩子也没有那力气啊。

    郎中再次叹息,他也是束无策啊。

    程静舟道“郎中,不管怎么,您还是给开个方子。至于能不能行,我们一定也不会怪罪你,就算是”

    到这里,他顿了顿,看了看已经被纤巧给包裹起来的一丁点。

    内心也是感叹,一个那么的孩子,就要遭受这些。

    他目光犀利的看着吴娘子,就看到她躲闪的目光。

    心里一动,程静舟也没有多什么。

    而是回过头,对着郎中道“就算是未来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情,我们也一定不会怪罪郎中先生的。只盼您看着他还这么,刚来到这个世界,眼睛都没有睁开。您就行行好,给开个方子,万一救活了,她们姐弟俩都会记得您的好。以后会报答你的。”

    他竟是将苏雪烟之前过的话,再次搬来,给了郎中听。

    苏雪烟虽然觉得有一些耳熟,但也没有在意。

    她点头,对着郎中道“是的,郎中先生,无论如何,还是很请你开个方子。不管行不行,我都会记着您的恩情的。”

    郎中没有办法,禁不住两人的求情,道“给我笔墨吧。”

    其实古代的郎中,如果不是没有办法,对于这种自己根本束无策的病人,是不会写方子的。

    就怕万一死了,砸了自己的招牌。

    这位老郎中原本也有这个顾虑,但看到两人真诚的面容。

    又想到,这可是县太爷的家里,县太爷的公子,就算是县太爷不重视,万一哪天想起来了,到时候自己可就得不了好。

    别看县令不过是九品,但有一句话的好。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

    老郎中也得思虑一二,纤巧去拿了笔墨纸砚来,老郎中想了想,就写下了一个方子。

    郎中拿着方子,思虑再三,才递了过来“你拿去吧,我也没有把握。”

    是没有把握,其实是完全没有信心。看家伙的样子,郎中其实是一件放弃了的。

    苏雪烟可不管,接过方子看了起来。

    “桂枝去皮、芍药、甘草炙、生姜切、大枣擘、人参这是桂枝新加汤”

    苏雪烟这几天也看了一些医书,加上在现代的时候,也去听过中医的课程。虽然对于望闻问切没有办法,也不敢开方子。

    但对于一些中药汤剂还是知道的。

    老郎中却露出了震惊的表情“你知道桂枝新加汤”

    接着不等苏雪烟回答,他就道“这可是东汉的张仲景著的伤寒论里记载的,知道的人可不多。”

    古代因为纸张和印刷的难题,加上知识阶层的垄断,知识的传播不是很方便。

    所以医生也多半都是家族或者是师徒传承,一些方子更是藏起来,生怕别人知道的。

    连徒弟都不敢随便的传,这就叫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