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这就是本质的区别
“这就是你想出来的办法吗?”
冈田清三把一摞报纸扔在永井宏的面前,怒气冲冲地质问道:
“你你能够把中国产品的信誉打败。可现在的情况,却是中国人利用你创造的会,搞出了更大的宣传。现在媒体上都在对比中国产品和日本产品的售后服务,我们染野公司20年前的一些旧事都被翻出来了。
“有些媒体甚至还,那些假冒的长缨床,其实都是日本生产的,因为上面写的都是日文。
“我刚刚收到的统计数字,我们这个季度的销售量又下降了,中国床的销售量却是大幅度上升了。”
原来,临此前遭遇的危,正是出自于永井宏之。枫铺床假冒长缨床的事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且有些用户也并非不知道自己买到的并不是正宗的长缨床,只是他们的生产中对床品质的要求并不高,买几台山寨的“长缨”床也能应付。
永井宏是偶然听此事的,他觉得其中有可趁,便出钱收买了几位当地记者,安排他们去对那些使用假冒品牌床的用户进行调查,搜集了一些黑材料,巧妙组织之后,便把脏水泼到了临的头上。
永井宏当然知道这种伎俩只能起到短期的作用,假的就是假的,临集团要想澄清事实并不困难。更何况,在当地还有一位极具人气的“宁校长”,只要他站出来替长缨床正名,大多数的企业主是会选择相信的。
永井宏想要的,只是暂时打临一个措不及。在他想来,临集团知晓此事,再派人调查,还有各种善后,怎么也得拖出去一年半载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染野如果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比如做一些促销,很有可能从临里夺回一些市场份额,这就足以让永井宏向总部吹嘘自己的能力了。
他没有想到的是,中方的反应会是如此迅速。前后也就是几周时间,中方非但调查清楚了事情的原委,还派出了人员前往卢桑亚对受损失的业主进行赔偿。
几台床其实值不了多少钱,临集团直接回收了那些假冒品牌的床,向受损失业主赠送了崭新的正牌长缨床。借这个会,临集团展开了一轮强大的宣传,推出了“先行赔付”之类的新的售后服务条款。
更有被临买通的记者,口口声声自称是独立记者,不代表任何一方利益,写出来的稿子却是红果果地吹嘘中国床,贬损日本床,并找出了许多陈年事例来明日本床企业曾经如何傲慢地对待非洲用户。
“天下苦倭久矣”,这是记者在一篇文章的最后发出的感慨,当然,译成当地语言之后,多少还是损失了一些韵味。
而此时,由冈田清三提出的降价促销方案,还在日本总部进行马拉松式的讨论,没有三两个月估计是不可能讨论出个结果的。
一方是雷厉风行,化被动为主动;另一方是犹豫不决,眼睁睁地看着到的主动变成了被动。到了这个地步,永井宏也回天无力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些技巧都是徒劳的。”永井宏叹息道,“中国人是在真正地经略非洲,而我们只是想从非洲赚钱,这就是本质的区别。”
“不,日本曾经也是充满雄心的,我们曾经赞助过无数的国际发展项目,包括对非洲的各种援助。不过,那都是昭和年间的事情了。进入平成时代以来,日本人的雄心便衰退了,只是执着于眼前的繁荣。而中国人,却在这个时候开启了他们的征途。”
冈田清三带着几分回忆感慨道,到这,他拍拍永井宏的肩膀,道:
“永井君,我已经老了,马上就要回去享受我的退休生活了。你还年轻,日本的未来就交给你们这一代了,努力吧。”
“放心吧,冈田总裁,我会努力的。”永井宏恭敬地应道。
一个月后,冈田清三被染野总部调回日本,随后很快就办理了退休续。根据冈田清三的推荐,永井宏被任命为降格之后的染野公司非洲办事处负责人。
不过,永井宏很快就有了一个新的职务,那就是中国临河床集团公司非洲销售中心的高级专员,他的主要职责就是撬各家日本床企业的墙角,把它们的老客户介绍给中国公司。这就是后话了。
就在永井宏兢兢业业地为中国东家奔忙的时候,越南侯板工业园区里,美国特威格公司侯板工厂的总经理汉斯利正在向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阮德大发雷霆:
“阮德先生,你们承诺的配套体系什么时候才能建立起来,我现在连一个维修床用的螺丝都要从中国买过来,如果是这样,我们当初为什么要从中国迁过来?”
“汉斯利先生,非常抱歉,我们一直在努力。不过,正如你们西方人喜欢的,罗马并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我们上个月刚刚引进了一家模具工厂,这也是为了和你们这些园区企业配套而专门引进的,我们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阮德用疲惫的声音回答道。句良心话,阮德是真的想对汉斯利等外企高管更客气一些,但他现在也已是心力交瘁,想打起精神来与对方交流也难以办到。
听阮德起模具厂,汉斯利又是气不打一处来,他道:
“你的是那家自称从中国井南搬过来的模具工厂吗?那是一家完全不入流的企业。他们生产的模具完全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精度,而且稍微复杂一点的模具他们就造不出来,还要从中国总部去调货。
“虚特!他们哪里是从他们的总部调货,他们分明就是回中国找了其他的模具厂订货,然后再加价卖给我们。那根本就不是什么模具厂,只是一家中国模具代理商罢了!”
“我想,这仅仅是开始吧,它的厂长向我承诺过,明年他们会购置一批新的床,提高生产能力”阮德硬着头皮道。
不干不知道。阮德最早被任命为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的时候,的确是踌躇满志的。他亲自带队去考察过中国的多个工业园区,并自以为了解了中国成功的秘诀。他全盘照抄了中国那些工业园区的管理规章,然后便开始大规模招商引资,或者得更直接一点,就是撬中国那些工业园区的墙角,用更优惠的条件把原来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撬到越南来。
阮德赶上了一个绝好的天时,那就是美国大统领在此时发起了对中国的贸易战。为了避免受到贸易战的影响,一些跨国公司开始计划把生产基地迁出中国,而越南便成为他们选择的目标。
在阮德看来,只要把这些外资企业吸引过来,工业园区就能红红火火地运转起来,就有了就业和税收,侯板工业园就会变得如他去考察过的那些中国工业园区一样繁荣。
想象总是美好的,但现实却很骨感。包括特威格等一干外资企业入驻之后,各种各样的问题便暴露出来了。园区管理上的事情,比如工作人员办事拖沓以及向园区企业索要好处等等,都还在阮德能够理解与控制的范围之内,生产过程中的种种瓶颈,则是阮德完全陌生并且感到束无策的。
首先的一个问题,就是各家企业抱怨在当地招收不到合格的工人。侯板工业园在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高端工业制造园区,拒绝接收没有技术含量的纯劳动密集型企业。可是,高端制造需要的是具有一定技能的工人,而这种工人在越南恰恰是极其缺乏的。
中国工业化的过程比越南更早,改革开放前的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以及改革开放后涌现出来的大批乡镇企业,培养出了数以千万计的熟练工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能够很快地招收到足够多的熟练技工,稍加培训即可适应生产要求。
越南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过程,要培养出足够多的熟练技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积累,而阮德却没有这样的耐心。
如今,园区里的许多企业,都不得不花高薪从中国招聘熟练工人来充实核心岗位,这对于企业来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对于阮德来,则是一种羞辱。由于中国工人的薪酬标准比越南本地工人高出若干倍,越南本地工人也极为不满,这种民意上的压力也是阮德不得不承担的。
工人的问题,还有解决的余地。生产配套的问题,却是几乎无解的。在被引进的企业开始生产之前,阮德以为一家企业是能够独立生产出产品的。及至这些企业完成设备安装,开始进行生产,阮德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产业体系”这个概念,一家企业要生产出一件产品,需要数十家、数百家企业提供配套,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生产都无法进行。
而这,才是中国最强大的竞争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