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工匠精神
“你们比德、日的同行做得更好?”卢玉杰嘿嘿冷笑着,“于总工,我觉得我们谈问题还是脚踏实地一点为好。德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在床领域的领先地位,是全球公认的。人家的领先,不是体现在某一种具体的床上,而是植根于他们的文化上。
“这些年,我们国内的床企业,对了,包括你们临在内,的确是推出了一些号称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床,这或许就是你们自信的基础吧。而事实上,咱们国家的工业,和德国、日本相比,差距并不是拥有多少种国际一流水平的产品,而在于工业精神、工业文化,这是我们学都学不来的东西。”
“卢助理,我不太明白,你的我们学都学不来的东西,是指什么?”跟在于晓惠身边的助刘江源忍不住插话问道。
“精神,文化,这是最重要的东西。”卢玉杰道。
刘江源摇摇头:“这个太虚了,你能得具体一点吗?”
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对话,几乎就是鸡同鸭讲。在文科生看来,精神、文化、情怀啥的,都是天经地义的东西,一就能明白。可是,对于纯工科背景的刘江源来,世界上的一切难道不都是可以用公式来描述的吗?
既然是公式,那怎么会存在“学都学不来”的事情呢?任何一个公式都是可以推导出来的,是可以重复验证的,不至于学不来啊。
“比如,德国企业和日本企业里,都特别讲究工匠精神。人家打造一个零件,了要锻造000次,就绝对不会只锻造999次,而我们呢”卢玉杰。
“我们也不会只锻造999次啊。”刘江源,“生产零件都是有工艺文件的,工艺文件上锻造多少次,就必须锻造多少次,这和工匠精神无关啊。”
“我只是举一个例子,不是真的要锻造000次。”卢玉杰有些恨铁不成钢地道,“工匠精神,是指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为什么德国、日本的产品会那么精密,就是因为他们有这样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融在他们的工人血脉里的。因为拥有这样的精神,所以他们的每一件产品,都能保证完美的质量,而这一点,我们是做不到的。”
“我还是不明白”刘江源皱着眉头,似乎是想继续杠的样子。
于晓惠却是抬起,阻止了刘江源继续话,她看着卢玉杰,微笑着道:“卢先生,你的工匠精神的法,我也看到过。不过,我想跟你的是,搞工业,光有工匠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工程师精神。相比之下,工程师精神,可能比工匠精神更为重要。”
“工程师精神,什么意思?”
这一回,轮到卢玉杰犯懵了,楚占龙和徐金云也觉得新鲜,不由把目光对准了于晓惠。
工匠精神这个概念,有一阵子很流行,卢玉杰经常在公司里,楚占龙也觉得有道理,还曾在公司的一些会议上提过这个概念,弄得公司里的不少高管也是张嘴闭嘴就讲工匠精神。
不过,具体到什么是工匠精神,卢玉杰不清楚,楚占龙也同样不清楚。在大家想来,反正就是一种很玄虚很高级的东西,是值得大家去追求的东西。
可如今,来了个商集团的女总工,却给他们抛出了一个“工程师精神”的概念,还这比工匠精神更重要,这就有趣了。
于晓惠看看大家,不慌不忙地道:“工匠精神,其实就是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就像古代的能工巧匠一样。做工业,当然应当有这样的精神。
“但是,工匠毕竟是工业时代的职业,那个时代的产品都是很简单的,比如一把锄头,一根钉子,工匠只要把细节注意好了,做得足够精细,就可以了。
“我们现在的时代,是大工业时代。我们产品,是由几千个、几万个零件组合起来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光能够把每一个零件都做到极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得保证所有这些零件的组合是最优的。这种系统的优化,远比单个零件的优化更为重要。”
“这倒是。”楚占龙点头应道。
新维公司是做风电的,一台风电也是几千个零件组成的。楚占龙深深地懂得,要做好一台风电,光是把每个零件做好是不够的,关键是零件间的组合。一个好的设计,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这远比把一个零件做得尽善尽美要重要得多。
于晓惠:“系统的优化,不是一个工匠能够做到的。我们设计的床,要兼顾功能、加工精度、加工速度、无故障工作时间、操作便利性,还有成本,这涉及到很复杂的计算,光有工匠精神,是解不开这样的最优化模型的。”
“这就是你的工程师精神?”徐金云问道。
“正是。”于晓惠,“工匠精神,讲的是艺的传承,父传子、子传孙。而工程师精神,讲的是知识的分享和积累,是在理论的指导下,选择最优的方法。
“刚才卢先生德国、日本的企业有工匠精神,而我们没有,这一点我不想和卢先生争论。但是,要论工程师精神,德国、日本的企业无法和我们相比,因为,要论搞大型系统设计的理论和经验,德国、日本都是欠缺的。”
“你凭什么德国、日本缺乏工程师精神?”卢玉杰硬着头皮反驳道。
于晓惠的东西,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的样子,卢玉杰是个文科生,对技术一无所知,也不知道于晓惠的有没有错。他用眼角的余光看了楚占龙和徐金云一眼,发现这二人对于晓惠的话似乎有几分赞同的意思,这就让他更觉得心里没底了。
于晓惠笑道:“工匠精神和工程师精神,本来就是相克的。过于注重工匠精神的人,往往会执着于细节,就很难看到全局了。卢先生刚才德国、日本都是最讲究工匠精神的,那么它们缺乏工程师精神,也就不奇怪了。”
“有道理。”楚占龙道,“我和德国人、日本人都打过交道,的确是觉得他们做事有点轴,认死理。好听点是认真,难听点的就是像于总工的那样,缺乏全局观念,因失大。我原来还想不明白这个问题,听于总工一,真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了。”
听到楚占龙附和自己,于晓惠有点想笑的感觉,想不到,自己一番胡扯,还真能激起共鸣。
关于工匠精神和工程师精神的这个法,其实并不是于晓惠的发明,而是来自于习惯逆向思维的唐子风。
当今世界上的两大床强国德国和日本,都有关于工匠精神的传,诸如下水道旁边必须埋油纸包,马桶必须刷七次,临了还要喝一口马桶水等等,这都是曾被传为美谈的。
工匠精神应用得当,自然是质量的保证。但如果把工匠精神发展到极端,就难免会导致僵化。这就有点像注意个人卫生一样,不讲卫生当然是不对的,但如果把讲卫生发展成洁癖,这个人也是不正常的,他将会失去许多生活的乐趣。
临集团一直将德日的床企业作为自己的竞争对,对于这些对的特征有相当深入的研究。集团技术部门指出,德日的床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产品的精度高,这得益于它们的零部件水平,临集团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同样的水平,难度很大。
但同时,集团技术部门也发现,德日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不强,床整的水平低于零部件的水平,形成一加一于二的结果。
技术部门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零部件水平的拖累。每一个零部件都追求最优,结果就是零部件之间的协调性受到了影响。
唐子风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发明出了一个工匠精神与工程师精神对冲的理论,认为追求工匠精神必然导致工程师精神欠缺。
于晓惠是个搞技术的人,对于这种什么精神的法,一向是付之一笑。今天,卢玉杰上来就大谈什么精神、什么文化,楚占龙看起来似乎还挺相信卢玉杰的话,于晓惠也就不得不拿出唐子风的理论来对付卢玉杰了。
卢玉杰是个文科生,有情怀而不懂技术,跟他谈技术是对牛弹琴。要战胜一个文科生,必须使用另一个文科生的理论,而唐子风,恰恰就是一个擅长于发明奇谈怪论的文科生。
“于总工,你刚才,搞大型系统设计的理论和经验,德国、日本都是欠缺的,那么,咱们国家就有这方面的理论吗?”徐金云抛出了一个问题。他是跟着楚占龙创业的老人,有工业生产的经验,提出的问题也更有针对性。
于晓惠很笃定地点点头,道:“有。目前,在关于床系统优化方面,我们国家的研究水平是最高的,代表人物就是清华大学械学院的肖文珺教授,她是我的老师,而且,她还是我们唐总的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