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越发的扑朔迷离
凭借七品鸿蒙道莲和东皇钟,纣王终于稳固了自己的身形。
这时纣王发现这漩涡之中的气流,竟然与六道轮回中的气流十分的相似。
随即便开启人族气运功德瞳,开始查看这漩涡之内的一切。
这一看不要紧,看过之后纣王不由得大吃一惊。
“难不成这封神榜中的漩涡,竟然和六道轮回相通?”
有了这个怀疑之后,纣王更加仔细的观察着封神榜中的漩涡。
最后纣王终于弄明白了,原来这个漩涡就是六道轮回之一的天道轮回隧道。
这不免让纣王感觉到了一丝会,嘴角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笑容。
随后开始拼命向着祖凤肉身冲去。可是原本近在眼前的祖凤肉身,纣王却怎么也无法碰触到。
就在这个时候,纣王身上的一根五色羽毛突然发出了一道五彩霞光。
将原本十分单调的漩涡,也就是六道轮回中的天道轮回隧道,照耀的那是十分绚丽。
纣王自然也感觉到了,这五色羽毛在发出五彩霞光。
于是便伸将这五彩羽毛取在了中,看过之后纣王才想了起来。
原来这是在三山关的时候,孔宣送给纣王的。只不过被纣王给遗忘了。
没有想到如今在这天道轮回隧道之中,竟然会放出五彩光芒。
同时纣王也发现无数的灵魂,开始向着五彩霞光的方向而来。
而五彩霞光也开始慢慢的向远处而去,最后布满了整个天道轮回隧道。
就这纣王还没搞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突然感觉到自己的信仰之力在迅速攀升。
就连那一直看似近在眼前,却无法触及到的祖凤肉身。也出现在了纣王的面前。
而这时中的五色羽毛五彩霞光更盛,最后直接将祖凤的肉身收入到了五彩霞光之内。
同时一股强大的吸力,将纣王向着漩涡之外拉去。转眼之间纣王便出现在了封神榜之中。
纣王回到天书空间之内,便看到女娲娘娘正在一脸担心的,站在瑶池边上。
当女娲娘娘看到纣王的身影时,二话不便直接扑了上来。
还没等纣王开口向女娲娘娘询问,她为何会在这里的时候。
女娲娘娘已经率先开口道:“我突然感觉到你的气息出现在封神榜中,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纣王没有想到,自己进入封神榜之中,竟然被女娲娘娘感觉到了。
于是便开口对女娲娘娘问道:“你是怎么感觉到孤王进入封神榜的?”
“是不是封神榜中有谁,你们这些圣人都可以十分清楚的感觉到?”
也不怪纣王如此紧张,如果纣王的担心是对的。
那就明感觉到自己进入封神榜的,绝对不仅仅只有女娲娘娘自己。
好在这时候女娲娘娘摇了摇头,并且开口对纣王道。
“除非是和我切身相关的人,否则我自然无法感觉到。”
这不免让纣王长出了一口气,最后便将自己进入封神榜中的事情,对女娲娘娘详细的述了一遍。
当然,纣王是经过了筛选之后,将可以让女娲娘娘知道的情况述了一遍。
至于因为他的原因,才导致封神榜中所需要的神位增加。自然是只字不提。
女娲娘娘听后也不由得面露凝重之色,毕竟封神榜中的神位增加,可不是一个事情。
于是便开口对纣王道:“看来此事必须和老子道友打声招呼,甚至应该让鸿钧道祖知道。”
如果要是放在之前,纣王也觉得让鸿钧道祖知道此事,是有必要的。
但是如今的纣王已经不那么认为了。如今纣王已经无法确定,鸿钧道祖到底将自己看做什么。
于是便对着女娲娘娘摇了摇头,然后开口道:“鸿钧道祖那里就不必麻烦了。”
“不过让师祖他老人家知道,还是有必要的。等孤王处理完了这里的事情,我会去见师祖的。”
女娲娘娘听后也点了点头,然后开口对纣王道:“既然你没事,那我就回去了。免得让那些丫头担心。”
完之后,便消失在了纣王的面前。
原来这段时间,女娲娘娘一直留在朝歌城的王宫。
甚至现在就连她自己,都越来越喜欢朝歌城的王宫了。
倒不是因为王宫内金碧辉煌,而是让女娲娘娘在王宫中找到了家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她在女娲宫中无法感觉得到的。所以现在她甚至都不想回娲皇宫去了。
纣王前前后后耽误的时间可不短,虽然天书空间有时间加速。但是在封神榜中却没有这个功能。
所以纣王在众人的视野中,整整愣在原地将近两个时辰左右。就连东方的天空都出现了一抹朝霞。
看到纣王睁开眼睛,柏鉴急忙开口道:“师尊,你可感觉到了什么?”
“刚才孤王突然之间与这封神榜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地步。对封神榜之中的变化已经了如指掌了。”纣王点了点头后道。
这不免让柏鉴面露喜色,急忙开口问道:“弟子所感应到的,可否真的发生了?”
“目前还没有,但是用不了多久恐怕便会真的发生。”
“不过你倒不用为此担心,像以往一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好了。”纣王开口道。
柏鉴听后点了点头,同时从怀中拿出了一件东西,直接交给了纣王。
纣王看着柏鉴中的东西问道:“这是何物,为何要给为师。”
“师尊,虽然您未必能够用得到它。但是留在师尊的身边,总比放在弟子这里闲着要好。”柏鉴开口道。
柏鉴乃是这封神台的接引之神,将来还会成为清福正神。所以他是不会有丝毫危险的。
即便如此,纣王也并没有准备接受柏鉴的礼物。毕竟他可不缺少法宝。
而柏鉴看到纣王并不准备接受,便急忙开口再次对纣王道。
“师尊,这就是麒麟族族长天麟的麒麟印。就当是弟子送给师尊喜得贵子的贺礼吧。”
纣王万万没有想到,柏鉴竟然拥有天麟的麒麟印。毕竟就连天麟的儿子墨麒麟,都不曾拥有。
“你是如何得到的,详细的对为师上一。”纣王开口对柏鉴问道。
“师祖,当年轩辕黄帝与蚩尤大战于逐鹿,阐教和截教弟子纷纷前来支援。”
“而蚩尤那里自然也是来了不少外援,其中以祖巫殿的各位大巫最为关键。”
“除两者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不属于轩辕黄帝的麾下,也同样不属于蚩尤的阵营。”
“他们一直游走于轩辕黄帝与蚩尤之间,尽最大能力的收取好处。”
“最后在关键之战的时候,这伙人竟然不分敌我。无论是轩辕黄帝还是蚩尤的下,都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而且这些人中使用的大多都是火器,而弟子也正是因为他们,才会被打入东海之中。”
“不过就在弟子临死的那最后一刻,终于找到了一个垫背的。而这麒麟印就是从他中获得的。”
听道柏鉴的述,纣王不由得眉头紧锁。一种不好的预感再次油然而生。
短短的几个时辰之内,纣王竟然会先后两次,感觉到这种不祥的预感。
这不免让纣王更加的觉得,自己所知道的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毕竟连柏鉴都知道的事情,为何却没有一丝一毫的传呢。
哪怕就算当事人轩辕黄帝,以及刑天大巫他们,都没有提过只言片语。
而且老子和通天教主,包括女娲娘娘在内,也不应该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发生。
想罢之后便开口对柏鉴问道:“为何朕从来没有听过,关于你口中的这伙人的事情?”
“这个弟子就不知道了,因为在见到师尊之前,弟子一直都被困在东海之下。”柏鉴摇了摇头后道。
纣王也知道,从柏鉴这里是得不到任何线索的。
于是便开口道:“这麒麟印为师就收下了,有时间为师会再来看你。”
完之后便带着燃灯道人和羽翼仙,离开了封神台。
随后自然就是羽翼仙再次化成大鹏,暂时性的成为了燃灯道人的坐骑。
被燃灯道人在众目睽睽之下,骑着向灵鹫山觉远洞而去。
纣王离开封神台之后,并没有再去管其他的事情。而是直接架起混沌流光向着火云洞而去。
纣王刚刚到达火云洞,伏羲便已经感觉到纣王来了。
便对身边的轩辕黄帝道:“你觉得这次纣王来见你我,到底是所谓何事?”
“这纣王可绝对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没事他可不会来这里看你这个大舅哥。”轩辕黄帝面带笑容的道。
“我觉得这次他并非是来找我的,而且好像是奔着你来的。”伏羲开口对轩辕皇帝道。
话间纣王已经来到了火云洞,先向二人行过大礼之后开口道:“为何不见神农前辈?”
“他去做他该做的事情了,你就不必为他操心了。还是一你今日来火云洞所为何事吧?”伏羲笑着对纣王问道。
“孤王这次是来见轩辕前辈的,因为孤王有一件事不明,还希望轩辕前辈可以为孤王解惑。”纣王直接开口道。
“还果然是来找我的,只是不知你有何事,需要我为你解惑?”轩辕黄帝面带笑容的对纣王问道。
“轩辕前辈应该还记得你的总兵官柏鉴吧?”纣王开口对轩辕黄帝问道。
“他如今不是已经成为了,封神台上的接引之神吗?不知你为何突然提起了他?”轩辕黄帝一脸不解的问道。
“孤王也就不瞒着轩辕前辈了。如今柏鉴已经拜在了孤王门下,是孤王的二弟子。”纣王开口道。
“哈哈哈,没有想到你竟然将伸到了封神台。如果要是被原始天尊和西方二圣知道了,真不知他们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伏羲大笑着道。
但是轩辕黄帝却并没有笑,而是一脸凝重的看向了纣王。
并且开口问道:“你想让我为你解惑的事情,恐怕是和柏鉴之死有关吧?”
“轩辕前辈的不错,孤王就是想知道用火器杀死柏鉴的,到底是什么人。”纣王点了点头后道。
“这件事终于再次被提起来,也算是我轩辕黄帝守住了当年的诺言。”轩辕黄帝叹息了一声后道。
“不知轩辕前辈所的诺言,到底是什么?”纣王一脸不解的开口问道。
“曾经我答应过道祖鸿钧,在没有人提及此事的情况下。不得向任何人透露此事。”轩辕黄帝开口对纣王道。
这一下纣王就更加的感到吃惊了,他万万没有想到,鸿钧道祖竟然也参与到了此事之中。
随后开口对轩辕黄帝问道:“恐怕当时许下诺言的,应该不仅仅只有轩辕前辈您一人吧?”
轩辕黄帝点了点头后道:“你的不错,当年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和我一样许下了同样的诺言。”
“原本觉得我们没有人提及,自然不会有人知道此事。又从何谈及会有人询问呢?”
“当时还觉得鸿钧道祖奇怪,为何不让我们直接立下不可再提此事的誓言。反倒让我们守下了这样一个约定。”
“没有想到在数千年后,竟然从人皇的口中问出了此事。看来鸿钧道祖早就预见到了此事。”
纣王听后也不由得点了点头,同时对这鸿钧道祖,更加的感到不那么信任了。
甚至有一种感觉,那鸿钧道祖就是在暗地之中算计自己。
而自己已经彻头彻尾的,成为了他的棋子。
而一旁的伏羲,已经从纣王的表情上看出了,纣王为何会紧锁眉头。
于是便开口道:“这天底下无论是三教弟子,还是其他种族。又有谁能够逃脱做棋子的命运呢?”
听到伏羲的话,纣王心中仿佛打开了一扇窗户。原本憋在胸中的那口气,也瞬间得到了释放。
随后开口对伏羲道:“多谢伏羲前辈的开导。孤王已经知道,应该如何去做这颗棋子了。”
“这前辈就不必叫了,还是和女娲一样叫大哥吧。”伏羲面带笑容的对纣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