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婚后

A+A-

    第二天一大早,沈芋就醒了,初来咋到的陌生感,对以后生活的不安,让他睡得很是不安稳。他很清楚自己的斤两,自己模样不好,性子不温顺,身段也不够窈窕,也不会讲好听的话,要是再不勤快能干一点,老天都不知道怎么帮他。

    能嫁给杨大川,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日后能过的咋样,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了。当然,他也相信自己,没可能自个儿没结契前一个人就能把家里操持顺当,如今两个人还当不好这个家。

    杨大川刚穿过来是春天,现在已秋收完毕,即将入冬。沈阿嬷在安排完沈家的事宜外,再一起过杨大川这边来住,也给他们两口一段单独的相处时间。

    以后杨大川得负责沈阿嬷的养老了,这是一开始就好的。虽家里突然多了两口人,会有点不自在,但是转念一想,其实自己还赚了呢,沈哥儿能干不,沈阿嬷今年也才蒋蒋不到40岁,身体虽不是很好,但是烧的一手好菜,自己便宜岳父没过世前,周围村子经常有人家请她去主持大灶,岳父过世后,他伤心过度,身体状况下降,慢慢的又有传言他克夫、无子、福薄,的多了大家都有点儿忌讳,慢慢的就没人再请他。

    家里没了顶梁柱,自己又失了精气神,要不是还有沈家哥儿需要挂念,估计他也活不长久。但家里的重担当时全部落在了年仅14岁的哥儿身上,也逐渐养成了他主意正的性子。

    杨大川早上起来的时候,睁眼没发现沈芋在身边。出房门一看,发现沈芋已经把家里收拾的利索干净。昨天办酒席后家里乱糟糟的,还没来得及收拾,如今沈芋已经将他们清洗归置。

    “你起来咋不叫我,我来收拾就行,咋不多睡一会儿?”

    沈芋看杨大川从房里出来,忙站起来接话“没啥事儿,睡不着了,在家也是这个点儿起的,习惯了!”

    杨大川估摸着沈芋对新家还有点不习惯。扫视了一圈,发现家里被拾掇的干干净净的,自己都不用再沾手。

    杨大川心里高兴,虽自己一开始还不乐意娶个哥儿,可经过这两月的相处,昨天的接触,真真觉得自己娶得哥儿就是好。

    两人一起收拾收拾昨晚的剩饭菜,简单吃过,杨大川就带沈芋到村里溜达一圈,带他认认门。

    两人收拾了一些香烛纸钱,先到杨大川爹妈坟上香烧纸,隔天还得回大湾村给沈阿爹烧纸。

    从山上下来,两人提着几包点心直奔杨大山跟杨大路家。

    杨大山、杨大路家两兄弟昨天也是来了帮忙的,知道杨大川今天要带媳妇过来认门,两口子都守在家里没出去。

    杨大山、杨大路家在同一个院子里,如今用一堵墙隔开,看得出都是新盖没多久的土砖瓦房,院子要比自家得多,毕竟这边人多,宅基地就少,更何况这两兄弟又住在同一个院子,那就更了。

    农村人也不多讲究礼数,带芋哥儿过来认了认门,跟嫂子弟媳喝杯茶,三兄弟随便唠嗑了几句,又分别下田上工去了。

    接着,村子里外的,杨大川又带他到村长跟几个杨家长辈家里认个门,声招呼,在村里闲逛一圈,认个脸熟,以后就是平山村的人了。

    回到家里,杨大川又领着芋哥儿在院子把家底给他交代清楚,其实也没啥好的,院子就那么大,有啥都是一目了然。

    房子是刚修整过的泥胚房,收拾的挺干净,大厅跟现在他两住的房间还有沈阿嬷要住的房间墙面都用竹片紧贴在墙上,显得干净又别致。堂屋里头摆着新做的桌椅板凳,他俩屋子里,床跟被子都是新置办的,鲜红的喜被,躺着还能闻到床上散发的新漆的树脂味道,右边阿嬷住的那间也收拾齐整干净。

    杨大川告诉他:“现在这铺盖还是太薄,堪堪够用,待天冷了,还得两床厚棉被过冬,要不然得冻坏人。棉衣棉鞋啥的也要置备上了,恩.....这是咱家现有的全部银子了,”完,杨大川把这两月勤奋上山的积蓄,娶完亲剩下的1两多银子递给芋哥,自己也觉着有点不好意思,新媳妇一来,就得愁家里活计,自己当真是要努力挣钱了。

    又拉着他进灶房:“以前我一个人吃饭都是随便糊弄糊弄,油盐酱醋的都在这几个罐子里。刚秋收回来的粮食都放在在隔壁储藏室里,恩...今年我还没去上税。菜在后院菜地里,旱地上还种有苞米番薯没收,不过不多,长的不太好,柴火在院子角落堆着呢,过两天我再上山砍些大枝回来晾干好过冬。”

    沈芋跟着杨大川家里家外都看了一遍,心里对家里渐渐有了个数儿,如今家里境况的确不算好,不抓紧时间干活挣钱,他们一家都过不好这个冬。心里暗暗盘算着要先贴补多少钱置办家中事物。

    家中境况现在确实不好,想了想,杨大川决定还是和沈芋明白,省得他着急:“芋哥,我之前都想好了,收完咱家庄稼,我就进山摘油茶果晒干榨油来卖。我领你看咱家也就是让你心里有数,以后咱两一起过日子,家里啥情况我肯定得告诉你。”

    之前进城卖野物时,杨大川就发现现在大家吃的油普遍是荤油,素油主要是菜籽油与豆油,素油主要是走商从北边带过来的,价格高,多是些有钱人家享用。

    山茶油在市面上没看到有人卖,问过走商的也没听过哪里有吃山茶油的,而他们这块地儿,山里野油茶树很多,油茶果结的也不少,不过当时油茶果还,不到摘的时候。现在时间正好,把油茶果采摘回来,自己用些土法榨油,拿到县城试试。

    要是卖山茶油挣不到钱,那自己就去山里烧炭,这边地界不算冷,大家都没有盘炕的法,冬天多是烧柴取暖,家里有闲钱的也乐意烧炭,烧炭在这儿还是有些市场的。杨大川在未穿越前也跟别人进山烧过炭,烧炭是个辛苦活儿,在山里一呆就是十天半月的,像个野人一样,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想干烧炭那活儿的。

    沈芋一想,也没有更好的开源办法,自己能想到的除了多种田,种好田,要不然就是把家里的鸡蛋拿到镇上卖,更多的经济物事儿他就不懂了。思考过后,

    沈芋:“家里田地不算多,在大湾村的还有5亩水田,5亩旱地,今年的粮食也收回来了,咱俩又成了一家,抽空这两天跟村长到县城里办户籍,到时又能少上一份税粮。若是家里实在不行的话我外出找点活儿干也能贴补贴补。”

    杨大川就道:“不至于,哪里需要你外出找活儿贴补家里的地步,再,地里也不用着急,咱家地不算多,拾掇几天也差不多了,挣钱养家那是我要考虑的事,你用不着为这事着急上火。”

    两人商量过后,决定先把地里的苞谷番薯收回来,再补种一些过冬的蔬菜,大湾村的地也不能荒了,反正两村离得也不算远,沈家房子也还在,到时两人辛苦一些,播种秋收就回大湾村住,平常就让街坊邻居帮照看照看,秋收时给点粮食做酬谢。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芋哥儿起床弄好早食,摊了几个苞米饼子,本来还想放鸡蛋的,但是家里没养鸡自然也就没鸡蛋,只能凑合着吃些咸菜,心想等阿嬷过来了,得重新做些大酱,积点酸菜,晒些咸菜、干菜才行,虽自己也能做,但是手艺还是比不上阿嬷。

    杨大川听到灶房里的声音就醒了,利索爬起来,把自己收拾好,心想终于又有人做饭给自己吃了,再也不用忍受自己的随便糊弄,这种感觉真好。吃着苞米饼子就着咸菜喂饱了自己,拾掇拾掇农具,就将院门带上,跟芋哥儿一块下地。

    掰苞米是个遭罪的活儿:苞米叶儿既长又细,锋利的很,一不心划身上就是一条血印子,更别里头还有为数众多的蚊子。掰完后,还得把苞米杆子砍断拿回家当柴烧,砍断留在地里的的苞米根还很锋利,一个不心踩到,又可能扎破脚。

    芋哥儿带着杨大川钻进了苞谷地里,一人拿着一个麻袋,两人一人掰一垅,把苞米杆上饱满的苞米穗拧下来,装到麻袋上,装满了就扛到地头上放着,然后连多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转身就又回到苞米垅里。待袋子装的差不多了,杨大川就把苞米挑回家,倒出苞米堆在一边,转身又拿着空袋子返回到地里,全部收完回家后,两人还得动手苞米的外衣,剥出来的苞米棒放到院子里晒,晒干了还得手动把他们搓粒,搓粒磨成粉了才能做吃食。每当这时,杨大川分外想念现代便捷的生产方式。

    这几天,两口都忙起了农活,收完地里的苞米番薯,又补种了白菜、萝卜生菜等冬季菜,要不然冬天都没菜吃。

    到这个,杨大川有点怀疑建立大安朝的圣祖也是穿越的,他的一系列举措对当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穿越前辈很厉害,改革盐政,现在的盐价并不贵,人人都吃得起,也不限量贩卖。

    还弄出了香皂、牙膏等日常用品;大力发展农业,在改良粮种的同时还派人到海外积极寻找更高产量的粮种,海外作物土蛋、苞谷、番薯等高产量粮食养活了刚建立的大安朝,随之发现的还有一些新物种时蔬,辣椒、西红柿、生菜、茄子等,不过可惜的是水稻麦等粮种并没有提高多少产量。

    商贸发展欣欣向荣,大安朝经过百来年的积累,饮食手法得到了巨大提升,圣□□是个好吃的,在他的带领下,大安朝尤其盛产美食,比之当世应该也不差了。这些都是杨大川进城时听别人议论起的。

    杨大川和芋哥儿忙完两家地里的活,芋哥儿都瘦了一大截儿。再加上身上脸上的印子,越发显得可怜,村里人见到又不觉感叹芋哥儿命苦,自家不嫁闺女是正确的。

    收拾完两个村地里活儿那天,他两到大湾村一起把沈阿嬷接过来了。杨大川还特意买了五斤的猪肉,给沈阿嬷接风洗尘,顺顺给芋哥儿补补身子,这几天都把芋哥儿累坏了,他干的活可不比杨大川少。但是现在家里精穷,只能用买肉这么省事简单的方法了。

    吃饭的时候,杨大川再一次感叹自己真是走了狗屎运了,芋哥儿的灶上手艺他就很满意了,但是吃过沈阿嬷做的饭食后,真真是觉得自己以前吃的是猪食。

    红烧肉块颜色鲜亮好看,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吃了一块还想吃第二块,吃了第二块还想吃第三块,总之就是形容不出的好吃。杨大川再一次下定决心一定要赶快挣钱,要不然都不能大口吃肉,天天吃菜自己可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