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信
“你那位贤姐姐可真的未必能品出这其中的滋味。”秦叙道。
“为何?”顾冬雪诧异。
“你之前也过,她性格算是比较直率爽利的那种,这种人心思不够细腻敏感,还真的不一定能够尝出雪芽的精髓,或许就会只觉的味道很好,很好喝。”
顾冬雪觉的秦叙这话有道理,更何况裴贤心情并不好,恐怕还真的没有心思认真的品茶。
“黄夫人她们很热情,”顾冬雪道:“热情的超乎了我的想象。”
黄大人是正四品的知府,比秦松林和秦叙的官职都高,按黄夫人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客气的,顾冬雪甚至有一种感觉,黄夫人是将她当做贵客招待的。
“是不是与平国公府有关?”顾冬雪知道这其中必定是有原因的。
秦叙低笑道:“爹与平国公府的关系早已不是秘密,黄知府和裴知府是亲家,这件事对他来不难听,黄家对我们如此热情礼待,自然与平国公府不无关系。”
秦叙既如此,那便是明黄家的态度如此热情,并不仅仅是因为平国公府。
顾冬雪想了一下,“还与太子有关?”
秦叙点头,“太子曾经在宁北卫当了近三年低等武官的事,以黄知府的精明,应该早就听清楚了,毕竟这件事,太子并没有下令隐瞒。”
“而我与管峰萧胜等人,这次一齐调入京城,声势不,黄知府肯定早便弄清楚了其中的关系。”
秦叙这么,顾冬雪便全然明白了黄家今日态度的由来。
“爹怎么好生生的想去拜访黄知府?他们以前有交集?”
顾冬雪问道,黄知府即便想要交好秦松林和秦叙,但是他们进苍城时,并没有派人通知黄知府,若是秦松林和秦叙不主动上门拜访的话,黄知府即使想要套近乎,也找不到时机。
“在我们离开望青城之前,裴知府求了爹一件事。”秦叙道:“他拜托爹帮他向黄知府转交一封信。”
“让爹送信?”顾冬雪诧异,“裴大人是一城知府,手下衙役众多,随便派个衙役便可以帮他送信了,怎么竟然请爹做了信使?”
秦叙笑道:“裴知府的解释是,这封信中的并不是公差,而是私事,所以不好让衙役帮着送信。”
“这个借口也太漏洞百出了。”
顾冬雪不由的道,即便不用衙役,裴府中又不是没有下人厮,随便差个人也能帮着送信,再,顾冬雪可不相信裴大人那么的大公无私,连用一下衙役送私人信件的事都不敢做。
这对于很多人来,根本就不是个事,即使是皇上听了,恐怕也不认为这事有什么大不了的。
秦叙懒洋洋的靠在马车壁上,听了顾冬雪的话,伸手弹了了一下她的鼻子,笑道:“我媳妇就是聪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诸如此类的动作,他已经做的挺熟练了。
不是忽然啄了她一口,便是弹了她一下,顾冬雪虽然也跟着有些习惯了,但就如他的习惯一样,她每每在他做这些动作之后,总是忍不住嗔怪的瞪他一眼。
“裴大人为何要让爹帮着带信?”
秦叙也不再卖关子,“裴知府自己也知道,他的借口有些差强人意,他是望青城知府,与范都统一文一武,虽然平日里交集不算很多,但是二人同时在大宁最北地做官,维护大宁最北地的安宁和平,要想文武不冲突,他们之间自然要达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因此,范都统和裴知府之间的关系很不错,爹一直是范都统的左右手,自然与裴知府也是有几分交情的。
裴知府知道仅仅是让爹顺便帮他带一封私人的信件给黄知府,只是举手之劳罢了,爹是不会推辞的。
只不过如今爹的身份不同,裴知府倒也不敢只用那些差强人意,聪明人一听便是借口的理由糊弄爹。
所以他将信件交给爹时,又一脸苦涩的了一句,‘儿女都是债啊,可怜天下父母心!秦军师有儿子,应该能体会我做父亲的这份心。’”
“所以裴大人之所以请爹帮着送这封信,是为了贤姐姐?”
顾冬雪有些惊讶,不过转念想到裴贤今天和自己的话,裴夫人回去与裴大人商量关于黄二公子上京求学,裴贤无法跟去的事。
顾冬雪将这件事和秦叙了,末了有些好奇的道:“也不知裴大人在信里了什么,能不能动黄知府让贤姐姐跟着一起上京,若是黄知府同意了,贤姐姐能跟着一起上京,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你以为裴知府的信中能写些什么,才能将黄知府动?”
秦叙问道,他本来只能从裴知府的话中猜出他写这封信给黄知府,是为了那个嫁进黄家的女儿,只是具体是什么事他并不知道,顾冬雪和他了这件事,他才知道了裴知府的用意。
顾冬雪想了一下,摇头道:“想不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动什么情晓什么理,孝顺公婆本来就是责任,黄知府夫妻让黄二少夫人留在家里,并没有错,反之,若是裴知府为女儿求情,倒是落了下乘。”
秦叙的话很有道理,这世上很多儿媳妇都是这样过来的,自己在老家服侍公婆,教养儿女,丈夫在外求学做官从商,由妾室通房陪着,夫妻二人一别几年甚至几十年,再相见时,甚至已经从媳妇熬成了婆。
“裴大人既然知道这个道理,那他到底要从哪方面入手?”顾冬雪很好奇,“或者,裴大人要与黄大人的并不是贤姐姐要跟去京城的事?”
这个猜测,让顾冬雪有些失望。
“自然是的,而且黄大人夫妻也一定会同意黄二少夫人跟着一起上京的。”秦叙肯定的道。
顾冬雪疑惑,“你知道那信中了什么?”
秦叙低低一笑,凑到她耳边道:“不知道,不过即使那封信是空白的,一个字也没有写,黄大人夫妻也会让黄二少夫人跟着一起上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