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一朝风卷平波起(十二)

A+A-

    主旨定下,众粮商开始商讨各类谷物的具体价格。

    在座的这些人,包括利民商行的扈家康,做大做强从来不是因为做慈善,而是因为官面上有关系。

    倒不一定仗势欺人,但有了这一层关系,就不容易被人欺,有公平竞争的会。

    他们更多是通过比别人早些知道部分消息,提前准备应对措施,做到多赚少赔。

    这一次也一样,虽这次定下最高价,无法肆意涨价大赚一笔,但能利用这一次定价的会推动官府严惩那些售价高于指导价的粮商,再减少一批竞争对,腾出市场份额。

    只不过市场份额是未来才有的,大家还是想趁此会多得一点眼下的收益。

    于是,最终各类谷物最高价比起现在的价格至少都涨了两倍,多的能有三四倍。

    众粮商在一片“我等为了百姓也算尽心尽力”的话语中满意散去。

    只是不过半个时辰,一帮人重又在郭家相聚。

    郭家正厅之内,算上郭守安,也就六个人。

    之前这六个人都出现在粮商总会的议事厅中。

    酒菜上齐,一轮酒罢,郭守安笑着开口:“扈家康那匹夫一副忧民嘴脸,论起涨价,倒也没看出他有几分好意。”

    “毕竟是从周山出来的,同那中书令一般货色。”

    在座粮商也不客气,言语间丝毫没把首相放在眼里。

    郭守安听了只是笑,然后举杯:“诸君,满饮此杯!”

    一阵觥筹交错,郭守安才借着酒气,瓮声瓮气道:“今日请几位过来,就是为这粮食。”

    几位粮商放下酒盏碗筷,偏着头仔细听郭守安的话语。

    “陈江陵不是要各大粮商配合朝廷赈济灾民么,他自个的利民商行坏了心思,咱们可不能不听。”

    到这里,郭守安扯开嘴唇露出牙齿:“灾情如火,先紧着近处的州县来,稍微远些的自有天助之。”

    扈家康回到利民商行,立刻找来在开封实习的学弟。

    周山书院每年毕业百十来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通过科举入官,很有一部分最终走幕僚入仕,或者干脆专心学术。

    那些想要走幕僚途径入仕的学生,大都会通过书院推荐进入陈氏下属商行实习,一来走南闯北见见世面,二来培养经营计算为人处事的经验。

    开封这般大都市,自然是实习的好地界,但从数家商行里选中利民商行,那就是缘分了,扈家康同这位名叫贾立峰的学弟颇为亲近。

    过不多时,贾立峰来到书阁:“不知师兄寻弟来此是为何事?”

    扈家康满脸无奈地叹了口气:“嗨!广志你还不晓得吗,愚兄请你,就是要你来参谋参谋。”

    贾立峰闻言挑眉,自顾自坐下,然后问道:“师兄是今遭去粮会遇到事了?”

    “可不是吗!”扈家康看着贾立峰,“你猜今天讲了啥?这些粮商竟然要主动限制粮食价格,不准肆意提价!”

    完,他啧啧摇头,显然不觉得这些人会有这么好心,否则也不会找贾立峰过来商议了。

    贾立峰稍一思忖,开口问道:“往年咱们似乎都是要么把涨价幅度压在一倍以下,要么抬高到五倍以上,这次定的是多少?”

    “恰好在这之间,你巧不巧?”

    贾立峰皱眉沉思,扈家康也不打扰,只是靠在椅子上仔细回想以前学过的知识。

    过了一阵,见贾立峰还没头绪,扈家康忍不住道:“我寻思着,这帮人,定然不是真心救灾。如若不然,也不会提涨价的事。”

    这一句话,叫贾立峰抬起头来:“他们该不会是想快些把粮食卖给大户吧?”

    扈家康闻言,有些不敢相信:“这对彼等也无益处,何至于此?

    “再了,这各家粮商同地方大户,本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左右倒,图个甚?”

    贾立峰默然,好一会儿才点头:“师兄得有理,只是若非如此,弟实在是不知其中目的。”

    两人相顾无言。

    沉默良久,扈家康叹气道:“走一步看一步吧,我先把此事告知洛阳。”

    贾立峰的猜测是正确的,郭守安的目的正是要把粮食大量出售给当地大户。

    正因为商贾地主不分家,那些大户才会在家中存粮足够的情况下继续高价收购粮食。

    粮商有粮不卖,那是惜售,是囤积居奇,属于被严厉打击的行为。

    “普通”人家购粮存粮,那是正常的生活储蓄,没道理强令人把家中存粮拿出来卖。

    八月底,开封周边大户开始大量购粮,紧接着,数家粮商开始缓慢提价。

    不过一两天,受灾各地缺粮,当地粮价大涨的消息悄然传播开来。

    与此同时,结合官方邸抄、报纸公布的朝廷调粮赈济灾民的消息,部分私报开始宣传粮商为了挣钱,从各地运粮前往灾区售卖,暗示本地粮价即将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家中粮食稍有余裕,只要能拿出闲钱来,百姓们都会去买粮。

    于是,未受灾的地方粮价开始缓慢升高。

    但相比于受灾地区,未受灾州县的粮价依然很低,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大粮商们都有意愿把粮食运到受灾更严重的灾区去。

    但这些运到灾区的粮食,还在外围就被当地大户吃下,灾区缺粮的情况没有得到缓解,反而给未受灾地区的百姓一个“真的缺粮”的暗示。

    粮价升高的情况,暂时只在河北、河南两道出现,中枢甚至还没有注意到这件事。

    每次灾祸,类似缺粮的言论就会大规模传播,朝廷早就见怪不怪了,反应迟缓实属正常。

    九月初,第一批官粮分发至各受灾州衙,官府开始招募受灾百姓整修水道城池。

    天子要求宽抚百姓的中旨,也从原先仅仅传播到宋州,转而以洛阳、宋州为中心向外传播。

    被私下里拿来同天子中旨对比的,则是朝廷当前的赈济措施。

    比如受灾者没有额外补偿,比如以工代赈,比如没有应征劳动者一天一顿稀粥勉强保住性命。

    中旨描绘的美好和现实环境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天子仁爱、宰相淡漠”的印象逐渐落地生根。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