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到家了
依晴没办法满足爹爹的想法,让他看见自己原来的世界,因为她自己也看不到了。
淡淡的伤感过后,依晴灵一动。自己虽然不能满足爹爹坐汽车的想法,看那个世界的愿望。
可是她空间里放着一辆单车,她可以骑出来,给爹爹瞧个新鲜。
趁着路上四下无人,依晴就大胆的和爹爹了自己的想法:“爹,您停车,我让您看样好玩的东西,很好玩呦。”
谢文安虽然不知道闺女要干啥,可还是把驴车赶到路边,停了下来。
依晴见爹爹把驴车停了下来,就慢慢的爬下驴车,在谢文安还没搞清楚什么状况的时候,就把她放在空间里的,那辆珍珠白色淑女单车拽了出来。
谢文安:瞪大了眼睛,紧紧的盯着闺女里扶着的白色“大玩具。”
这个玩具可真漂亮,似乎也有两个车轱辘,不过,可比他里拿着的汽车大太多了。
“晴姐儿,这是啥?”
“爹,这个是单车。”
“单车?”谢文安想问,单车是什么玩意儿?
“单车就是一种简单的代步工具。”依晴完,就借力蹬了两下,而后就骑上单车。
“爹爹,您看,就是这个样子的。”依晴一边踩着单车,一边给爹爹讲解示范。
瞧着闺女肆意飞扬的笑脸,在瞧瞧那不停转动的两个车轱辘,谢文安脑子里只剩下几个字:这是真的吗?
谢文安伸掐了掐自己的脸,又看看闺女骑着她的所谓单车,和自己的驴车齐头并进,谢文安还是有点儿迷糊。
“晴姐儿,这单车就是自己一个人这样踩呀踩的?”
“是呀!”
谢文安:还是觉得不可思议。看着闺女脚下踩着的单车,在瞅瞅自己里的汽车玩具,谢文安由衷的了一句:“那个地方的人,不仅聪明,还会享福。”
依晴很想:这是与时俱进。可是想了想,还是没有出口。因为她怕爹爹在问下去,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晴姐儿,踩一会儿就行了,这要是被外人瞧见了,咱们没法子解释。”
“嗯,知道了,爹。”依晴停下来,又恋恋不舍的把单车放回空间,才又爬上驴车。
驴车一路吱吱悠悠的向前,依晴隔着大斗笠,望着官道两旁的田野,兴致勃勃的和爹爹着地里种的庄稼。
“爹,您瞧那一片绿油油的真好看。”
“嗯,我们晴姐儿的眼光不错,那一片地上的苗,长的比别处整齐,不需要补苗。”
从乡下长大的谢文安,更了解农饶艰辛,所以对庄稼的生长情况是了如指掌。
“爹,您应该去做官,您一定是个好官,因为您知道平民百姓的疾苦。”
“呵呵。”闺女的话,打开了谢文安隐藏的很好的心扉。“爹爹当年刚考中生员的时候,也曾经想着考举人,考进士,将来做个好官,可以造福一方百姓。只是事与愿违,爹爹考了一次乡试,可惜名落孙山。”
一阵沉默之后,谢文安继续开口道:“你娘劝我三年后再考,我当时已经在镇上的学堂谋了一个夫子的位子。”
想到通情达理美丽端庄的妻子,谢文安的脸上,是一片柔情。
“我也觉得你娘的对,自己也放不下,就白日里给学生们授课,晚上依旧苦读。谁知道,后来你娘生一霖的时候坏了身子。这五年为了柴米奔波,爹爹早就把科举应试的想法,抛得无影无踪。”
谢依晴把爹爹的无奈都看在眼里,就暗暗的思量,一定要爹爹继续攻读,完成爹爹的梦想。
未时末,白石镇已经遥遥在望。当驴车进了白石镇,镇上有很多人家都认识谢文安,纷纷和谢夫子打招呼。
“谢夫子这是去哪儿了?,精神头儿这么好。”镇上的人,几乎每都能见到谢夫子,只是谢夫子今的神色,可是与以往大不相同。怎么瞅,怎么透着喜兴。
“不远,去了一趟幽州城。”
“呦,去幽州城了,城里一定很好玩吧!”
“是去办正经事儿,哪有工夫玩。”
“夫子今日可买了不少东西。”有人瞧见驴车上的包裹和面袋子,还有依晴抱在怀里蒙的严实的竹篮子,就知道谢夫子今是满载而归。
“是给家里人,买了一点儿东西。”东西都在驴车上摆着,不承认也是不中,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认了。
谢夫子的人缘好,不管谁打招呼,都是和颜悦色的回话。直到一个穿着松花色长衫的少年,过来唤了一声:“夫子。”那声音,怎么听,怎么别扭。
“嗯。”谢文安应了一声之后,似乎漫不经心的,用鞭子抽打了驴子一下,驴子立马就加快了速度,瞬间就和那个少年拉开了距离。
依晴虽然不知道那个少年是谁,可是她明显的感觉到,爹爹周身上下散发出来的不悦。
依晴并不笨,马上就想到了,刚刚的少年是谁。还好,父女俩谁都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多费心思,河村已经近在眼前。
当驴车靠近自家院子,谢文安就瞧见自家的木门后,露出来一个脑袋。
一霖从吃过了中午饭,就开始一趟一棠来门口张望。这会儿,终于瞧见爹爹赶着驴车回来了,高心扶着木门就大声唤道:“爹爹,姐姐,你们回来了。”
“回来了。”
驴车停在家门前,依晴先爬下驴车,抱着篮子向一霖走过去。
“姐姐回来了,一霖今在家乖不乖呀!”
“乖,我今在家里可乖了。”一霖看见姐姐回来,高心拉着姐姐的衣襟,跟着姐姐一起往院子里走。
灶房里正在做饭的刘氏,听见大儿子带着大孙女儿回来了,忙不迭的跑了出来。
“晴姐儿,回来了。”
“嗯,奶,我们回来了。”
刘氏见大孙女儿满脸笑容,提了一的心总算是落下了。
“晴姐儿,你爹怎么还没进来,难道先去你成大伯家还驴车去了。”
“不是的,我爹在拿东西,进来的会慢一些。”
刘氏:狐疑的向外面张望,正瞧见大儿子左拎着个袋子,右拎了一个包袱走进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