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456舞·心机·棋
【伪更,勿点,明早前换上正文,宝贝们早些休息,晚安哦
苏辙(039年3月日—2年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
苏辙生于宋仁宗宝元二年二月二十日(039年3月日),时其父苏洵三十一岁,游学四方。其兄苏轼两岁。庆历八年(04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以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苏辙。
至和二年(055年),娶同里史瞿之女,苏辙时年十七岁,史氏十五岁。
嘉祐元年(056年)春,苏辙父子三人同游都城开封(今河南开封),途经成都时,拜访出知益州的大臣张方平。张方平以国士礼对待苏辙父子。
嘉祐二年(05年),苏辙、苏轼兄弟参加礼部会试,当时欧阳修知贡举,将苏轼、苏辙兄弟置于高等,苏辙名登五甲。苏辙中第后,上上枢密韩太尉书于枢密使韩琦。四月,母亲程氏去世,苏辙父子回到蜀地。
嘉祐三年(05年)至嘉祐四年(059年)十月,苏辙随父在开封游历。十二月,全家抵达江陵,苏辙将舟中创作的诗赋一百篇整理为南行集。
嘉祐五年(060年),苏辙随父从江陵回到开封,父子三人将途中所作的诗赋共七十三篇整理为南行后集,苏辙作有南行后集引。三月,天章阁待制杨畋奉命调铨(根据考绩迁调)官员,苏辙被授为河南府渑池县主簿。杨畋又举苏辙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同年,苏辙与兄长苏轼在东京怀远驿读书,准备制科考试。
科举风波
嘉祐六年(06年)八月,苏辙参与殿试。当时仁宗已五十二岁,苏辙想他或许对政事感到疲倦,所以尽力讲政事得失,而对宫禁朝廷之事,议论尤为激切。策问试卷送上后,苏辙自认为一定被黜落。覆考官司马光将其置于第三等,初考官胡宿不同意。司马光与范镇商议后将其置于第四等,三司使蔡襄也力保苏辙。只有胡宿认为苏辙对仁宗不恭,坚持要求黜落他。仁宗:“以直言来得人,而因直言抛弃他,天下人会怎么我呢?”宰臣不得已,把他列入下等。不久后,苏辙被任命为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当时苏洵奉命修礼书,苏轼出任签书凤翔判官。苏辙要求在京城侍养父亲,获朝廷准许。
宋英宗治平二年(065年),苏辙出任大名府推官,不久受命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