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460顶个锅不过分吧?
【伪更,勿点,明早前换上正文,记得刷新哦
元祐五年(090年)五月,苏辙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十二月,任龙图阁学士。
元祐六年(09年)二月,任中大夫、守尚书右丞。当时苏轼遭人排挤,乞求外任,苏辙也随兄连上四札,也乞外任,但未获准许。
元祐七年(092年)四月,朝廷命苏辙代理太尉、充任册皇后告期使。六月,任太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十一月,朝廷因郊祀天地而特加苏辙为护军,进爵开国伯,实封食邑二百户。
连遭贬谪
元祐八年(093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
绍圣元年(094年),门下侍郎李清臣主持科考,出题批驳元祐政事。他上书反对哲宗恢复熙宁新法,被贬知汝州。过了几个月,元丰时诸臣都在朝廷任职,再贬苏辙为左朝议大夫、知袁州。未到任,又于七月降为左朝议大夫、试少府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处分。苏辙治州有优异政绩,等到他被罢免离开,州里父老送别他的人都呜咽流涕,延绵数十里不断。
绍圣四年(09年)二月,苏辙又被贬为化州别驾,安置雷州处分。此时,苏轼也被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五月十一日,兄弟二人再次相遇于藤州,苏辙送苏轼赴海南。六月十一日诀别于海滨。元符元年(09年),移至循州安置。元符二年(099年),作龙川略志序、龙川别志序、春秋传后序。
元符三年(00年),宋徽宗即位,苏辙移永州、岳州安置,不久受任为濠州团练副使,岳州居住。十一月,复职太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因有田产在颍川,他便前往居住。
建中靖国元年(0年)七月,苏轼在常州(今江苏常州)去世,临终前以不见苏辙为憾。苏辙得知后,在悲痛中为其撰祭文,不久又作追和轼归去来词,其后作东坡先生墓志铭。
崇宁元年(02年)五月,宰相蔡京当国,党祸复起,苏轼等已去世的元祐党人,原追复官告并缴纳;苏辙等在世之人,并不与在京差遣。同年,朝廷削苏辙五官,降授朝议大夫。
崇宁二年(03年),苏辙为避祸,独自迁居汝南。十月,朝廷罢苏辙提举太平宫之职。苏辙住在许州,又被授以太中大夫致仕。
崇宁三年(04年)正月,苏辙在颍川定居,因感于元祐时人所剩无几,于是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终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谢绝宾客,决口不谈时事,将所感皆寄托于诗中。
崇宁五年(06年)九月,撰成颍滨遗老传及栾城后集序。次年,著论语拾遗。
大观二年(0年),苏辙复任朝议大夫,迁任中大夫。
政和元年(年),撰成栾城第三集序。
政和二年(2年)春,游颍昌西湖,泛赮水,并有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