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宫廷比武,有苦难言的连晋
在战国末期,刀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近身战的兵器,主要还是以剑为主。
一直到汉代,环首刀的出现,刀才开始真正流行起来。
是以,孝成王命人帮李尧借刀,借了半天都没有借到。
最后,也不知道侍卫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捡了一柄破刀,交到了李尧的中。
这柄刀不但很破旧,而且还锈迹斑斑。
孝成王立刻尴尬了,没想到偌大的宫廷,竟然连一柄像模像样的刀都没有。
孝成王不好意思地道“钜子,这柄刀太破了,不如你改使剑吧!”
李尧掂了掂中的刀,轻飘飘的,就好像拿着一根树枝一样。
不过,有刀总算好过没刀,他宁愿随便找一根树枝与连晋比武,也绝不会与连晋比‘贱’。
于是,李尧笑了笑,用指在破刀上弹了弹,一脸满意地道“不用了,其实这把刀蛮不错的,我就用这把刀。”
众人皆是一阵愕然,没想到李尧居然要拿这柄锈迹斑斑的破刀,与连晋比武。
连晋中的金光剑,可是一柄不可多得的宝剑。
就算李尧的刀法再厉害,也难以用一柄破刀战胜拿宝剑的连晋。
这次,李尧算是死定了!
连晋脸上的嘲讽之色越来越盛,他嘲笑李尧自不量力,竟敢拿一柄破刀来与他比斗,这简直就是在找死。
也好,他这次与李尧比斗,并非是炫耀自己的剑术,而是拿李尧的人头,向赵穆邀功。
李尧看见连晋一副得意的贱相,忽然惊讶道“连晋,你主子的席位不是在这边吗?你怎么是从这边走出来?”
他先是指了指赵穆的席位,然后又指了指乌家的席位。
众人一听,顿时恍然。
原来,连晋是赵穆的一条走狗。
怪不得郭开和连晋一唱一和,原来都是赵穆的走狗。
赵穆受到李尧的羞辱,便暗中命连晋,趁着比斗的会,当众干掉李尧,找回面子。
因为这个时候比斗,就算是有人死伤,也不用负责。
乌氏倮、乌应元等乌家之人脸色更加难看了,他们没想到自家的门客,居然是赵穆的走狗,太丢脸了。
此刻的连晋,脸色青一块红一块。
他效忠赵穆一事,还没有公开,没想到被李尧当众揭破。
不过,揭破就揭破吧,反正此事迟早要公开的。
既然李尧把话绝了,休怪他下无情了。
于是,他的两眼射出了森寒杀,猛一挺腰,借力往前推,金光剑电射而去,疾刺对方肩下胁穴,又准又狠。
顿时,有不少席位中爆出震天的喝彩声。
李尧淡然地吹了一下破刀上的灰尘。
他发现这个时候刀的形制,与后世刀的形制差异很大,倒是与剑的形制极其类似。
区别在于剑为双刃,而刀则为单刃。
就在李尧研究刀的形制时,金光剑已至,杀气腾腾。
眼看李尧就要被连晋一剑刺死,现场不少的女性都吓得尖叫了起来,甚至胆之人,都转过头去,不忍看见接下来的血腥一幕。
李尧不慌不忙,往后右侧斜退一步,扭身,用破刀斜挑,正中金光剑。
他的力道惊人,金光剑那受得起,立时被荡开了。
顿时,乌家之人爆发出一阵喝彩之声。
他们喝彩的对象并不是叛徒连晋,而是出惊艳的李尧。
其他人也是惊讶无比,没想到李尧的身竟是如此敏捷,轻轻松松地化解了连晋的致命一击。
连晋也想不到李尧的身这么好,他担心李尧乘势追击,金光剑挽起剑花,回守空门。
他发现李尧转过正身,破刀微微抬起,好像就要攻过来,吓得他退了一步。
就在此时,李尧中的破刀微微一颤,稍稍偏离了少许,露出面门的破绽。
连晋大喜,暗忖这子第二招便露出疲态。
他那肯迟疑,‘嗖’地举剑直劈,看似要劈向李尧的破刀,可是近前以后,腕一沉一伸,由直劈改为平刺,斜向李尧的面门,誓要一招干掉李尧。
他的动作矫若游龙,一气呵成,杀气腾腾,看得众人目瞪口呆,都为李尧担心了起来。
李尧淡然地看着狂若毒龙的金光剑,迅速横移,破刀反一挥,重重击在金光剑之上。
‘当’地一声,金光剑再次被荡开。
众人看得如痴如醉,轰然叫好。
他们原本以为连晋一招便能将李尧干掉,没想到李尧身形敏捷如闪电,两次轻易地化解了连晋的致命一击。
如此精彩的比斗,实乃罕见。
连晋虽然被震得腕发麻,可是因为李尧的力道控制得极好,令连晋以为李尧已是强弩之末,只是仗着敏捷的身和强悍的力量,挡格金光剑。
于是,连晋一声长笑,刷刷一连十数剑,每一剑都是大开大合,逼迫李尧与他硬拼。
李尧淡淡一笑,连晋舍弃精巧的剑法不用,居然与他拼力气,简直就是自找苦吃。
不过,为了满足连晋,李尧将力道控制到与连晋相当,与连晋一直缠战在一起。
当然,李尧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把连晋的羊毛薅完,把连晋身上的属性全部榨干。
二人有来有回,打得十分精彩。
众人屏住呼吸,看得如痴如醉。
看上去二人的实力不分上下,实际上连晋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连晋已经被李尧耗得精疲力尽,想要抽身而退,李尧却又咬得很紧,令他无法脱身。
众人却不知道连晋的困境,只一个劲儿地喝彩叫好。
李尧见连晋身上的属性差不多被榨干了。
于是,他双目一瞪,厉芒电射,整个人像脱胎换骨一样,流露出不可一世的英雄气概。
他冷冷地笑道“你已经没有价值了!”
话落,他踏前半步,一声狂喝,举刀当空劈向对方的脑门。
风声呼啸,劲厉刺耳!
更惊人是这一刀爆发的气势,就好像是万马千军,厮杀于战场之上的宏大气势。
顿时,连晋定在当场,从上至下,身上出现了一道惨烈的血痕。
潮水般的喝彩叫好声戛然而止。
这变化太令人意外了。
包括孝成王在内,有许多人都不自觉地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