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传世诗词千秋月

A+A-

    “如此诗文,足胜诸文!”

    温子安的不羁的话音在夜空之中响起,周围的诸人的脸上纷纷露出了无比诧异的神情,看向温子安,眼里尽皆是不解的神色。

    温子安看着苏朝云道:“苏家的辈才华无双,若是在江陵会上依旧能够作出如此优异的诗文,何愁江陵文会榜首之名不会是苏家的辈呢!”

    苏朝云依旧是一脸的疑惑不解,并不知晓为何温子安要如此,他也知晓苏玉在诗文上的才华不弱,可是想要夺得江陵文会榜首,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温子安却是敢如此,难道温子安极为的看重苏玉?

    “子安兄言重了,苏家的辈的诗文在你的面前不过是班门弄斧而已,就莫要取笑他们了。苏玉虽有着才华,但是与江陵的另外世家的辈比起来,还有着一些差距啊。”苏朝云试探性的开口道。

    温子安摇了摇头,“苏家主过谦了,苏家辈才华横溢,长江后浪推前浪,温子安之名终究会沦为历史的。”

    苏玉得到了诗词会的第一名,来到苏家家主的面前,由家主亲自授予奖励,他在一旁站了一会儿,也听见了温子安的话,对着温子安恭敬的开口道:“多谢前辈。”

    温子安闻言,目光看向对着自己行礼的苏玉,笑着道:“你是?”

    苏玉道:“晚辈苏玉,苏家诗词会第一席。”

    “哦?是你,诗文写得不错,若是再加之雕琢一番,会更好。”温子安看过了苏玉所作的诗文,指出其中的优劣。

    苏玉点头道:“多谢前辈夸奖,晚辈谨遵前辈教诲。”

    在温子安的面前,哪怕是苏玉心中如何的高傲,他还是不得不放下身段,显出恭敬的模样,毕竟哪怕是苏家家主苏朝云都要给温子安三分薄面。

    “教诲谈不上,只是点出一些诗文中的问题罢了。”温子安笑着点点头,苏玉给他的印象还不错。

    苏玉道:“前辈对晚辈的诗文评价如此之高,实乃晚辈的荣幸,日后登科中举,必不会忘记前辈的教诲。”

    温子安口中所‘如此诗文,足胜诸文!’,苏玉乃是诗词会的第一席,他的诗文胜过了在场的所有苏家辈的诗文,那么,温子安的评价,自然是评价他的诗文的。

    能够获得温子安如此高的评价,足见苏玉所作诗文的出色,他的才华,也被温子安看在了眼里,未来成就必然不低。

    “苏玉,你在诗文上的才华不错,不过,尽管子安前辈对你的诗文给出了如此高的评价,你也不能骄傲自满,必须保持着一颗谦虚好学的心。”苏朝云的目光看向苏玉,对着苏玉严肃的开口,虽苏朝云的脸色严肃,但是他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温子安能够如此,那么在江陵文会上,苏家不是榜首,也是其次,至少不会差,对于苏家而言,已经够了,当然榜首是最好了。

    “哦?”温子安疑惑的看了苏玉一眼,随即开口道:“你的诗文我看过了,的确是有出彩的地方,辞藻华丽,意境超然,是一篇好诗文,不过,我的诗文,并不是你的诗文。”

    温子安的话音响起,苏玉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别提有多难看了,青一块紫一块,几乎是难看到了极点,低着头,感觉到自己的颜面扫地,想要找一个缝隙钻进去,太丢脸了。

    温子安并不是评价他的诗文,可是呢,他却是太着急了。

    那又怪的了谁呢?只能怪他自己太自负了。

    苏朝云也听见了温子安的话,嘴角微微的一抽,脸色一变,目光看着温子安,不解的问道:“子安兄,不知你的话是何意?”

    温子安对着苏朝云笑了笑,然后自席位上起身,走到了露台的边缘,目光看了看下方的诸人,随即朗声开口,清爽的声音在诸人的耳畔回响,“今夜,敝人无意中得到了一人所作的两首意境超凡的诗文,如此诗文,当与诸君共勉。”

    “此诗文,若经世人传唱,必然为传世诗词。”

    传世诗词!

    听得‘传世诗词’四个字,周围的诸人皆是无法淡定了,传世诗词,那可是无数文人追求的极致啊,能够有一首诗文传世,对于文人来,今生无憾了,可是,温子安却是给出了如此高的评价。

    传世诗词,能够被收纳如王朝文库,作诗之人,也会随着诗词名传天下,世人都会知晓天下有那样一位出色的人存在,不过,传世诗词可不是那么容易诞生的,一些在诗文上有极高造诣的大儒,穷极一生,也没有能够留下一首传世诗词。

    周围的诸人皆是目露期待之光,苏玉的脸色则是阴沉到了极致,他,本应是诗词会上最为耀眼的存在,万众瞩目,可是,终究是事与愿违,世事难料。

    苏玉的心中生出了诸多的怒火,他想知道,到底是谁作了诗文,到底是谁作了能够让温子安给出如此评价的诗文。

    苏玉的拳头紧紧的握拢,身上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冷意,一个人走到了一边,眼瞳生寒。

    温子安将两张纸页分于两,然后开口道:“第一首”

    千秋月

    “紫阁霜重夜来霜,饮弄千家水正寒。不待苔阴秋夜静,薄霜溟海试登山。”

    温子安看了一眼周围的诸人,继续道:“此诗,融情于景,以秋夜寒霜引出秋月,秋月白洁,令人感到秋的到来,溟海之中,都泛起薄霜,足见霜降之重,明写寒霜,暗写秋月,仿佛霜降的秋天,秋月高悬。”

    经过温子安的一番赏析,周围的诸人方才懂了诗文的奥妙,纷纷点头,一个个品头论足,此诗当真是一首好诗词。

    若是杨弈知晓温子安如此的评价他的诗文,恐怕他会吐出一口老血来,他在作此诗文时,并没有考虑那么多,就只是想作出一首诗文来交差,然后自己好好睡觉,或许,真的是‘造化弄人’吧。

    随后,温子安再度开口道:“第二首诗文,比起第一首更为的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