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日军反攻(十一)
相比于妹夫看到的惨像,山田乙三看的要更深刻一些,他几乎从德国此时的处境看到了这个曾经强大到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的未来了。
可以想象到,德国政权崩溃已经成了定局,德国必然要比日本更早屈服。
对于这个结果,山田乙三大将心里是五味杂陈。
作为一个德粉,山田乙三非常崇拜德国以及他的领导人希特勒,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在研究德国,甚至于还得出了德国在欧洲战场必胜的结论。
但是从现在来看,日本方面过高的估算了德国的国力,也极大地低估了美国的战争潜力,所以战争进行到现在是必然的,失败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了。
尽管这个结论令人难以接受,但事实如此!
柏林无法为它的三百万人口提供足够的避难所,因此这些地方通常都会人满为患。在主要的通道、休息大厅和卧房里,空气污浊不堪,天花板上不断有水珠滴落。
地铁站结构复杂的地道原本只能容纳500人,而通常都会有超过三倍于此的人挤在里面。
人们用蜡烛来检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当地面上的蜡烛熄灭时,大人们会把孩子们举过肩膀。当放在椅子上的蜡烛熄灭时,就已经开始达到撤离标准。当第三根也就是大约与下颚等高的蜡烛噼啪作响时,掩体里的人必须要全部撤离,不论此时的空袭有多么猛烈。
柏林有三十万体格强健的外国劳工,他们的衣服上都有一个能够标识他们国籍的字母,这些人是绝对禁止进入地下掩体及防空洞的。
这是纳粹政策的一种延伸,为的是防止这些人与德国人混杂在一起,但政府这样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拯救德国人的生命。
被强迫参战的劳工,尤其是东部的劳工,大部分已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遭到围困,他们已经被当成了牺牲品。
然而许多外国劳工,无论他们是被强迫还是自愿入伍都更愿意待在那里,因为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自由。
而其他的外国劳工,比如那些在柏林郊外的兵工厂劳作的人们,只能在菲德烈街车站深处用报纸和剧本来建造他们自己的避难所和波希米亚亚文化群。
他们的情绪随着红军的逼近而日益高涨,而那些剥削他们的人却正相反。大部分德国人在看到这些外国劳工时心中都充满了惶恐,他们将这些人视作“特洛伊木马”,只要敌人的军队逼近这个城市,劳工们就会开始他们的攻击和报复。
柏林人的内心埋藏着深深的恐惧,这是由于他们的祖先曾经受到过来自东方的斯拉夫人的入侵。恐惧很容易化为憎恨,随着红军的逼近,戈培尔也在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他一再地宣传,去年秋天红军在侵占内默尔朵尔夫这个东普鲁士东南角城时,是如何残暴地对待那里的居民的。
德国已经完了,这是山田乙三的判断,也是外界所有可以接触到德国情况人的共识。
这个结果令人唏嘘,933年,希特勒就任帝国总理,936年宣布重振军备的“四年计划”,决定迅速把军队从0万人扩充到00万人。随后日、德签订**国际协定,昭和5年9月,日、德、意签订三**事同盟条约,奠定了德国轴心国老大的位置。
当时,日本高度评价德国的作战能力和国力。那时不是今天那样能充分了解世界各国内情的时代,只能综合外交关和驻外武官等提供的情报作出判断。日本国内在讨论德、英谁强大时,德国派占压倒优势。
昭和5年秋从德国回国的驻德武官评价德国:“美、英不能算强大,德国才最强大。”参谋本部第2部的美英组和德国组在评价德国方面虽有所不同,但当时大多数人相信德国的力量是强大的。
事实上,德国在940年4月9日发起进攻,仅用两天时间就占领挪威;法国也在约40天之内于6月22日投降,德国的进攻确实是闪电式的。
曾经的德国是何等的不可一世,但是现在却没落的如此彻底,悲哀!
而在山田乙三看来,德国就是日本的前车之鉴,今天在德国上演的一切都将在不久之后的日本上演。
相比与德国,日本的国力更加的虚弱,甚至于在对美、英开战前的940年,日本的国力就已经从93年度的最强巅峰跌落下来,陷入了逐步贫困状态。
日本虽制定了3号军备计划,全面战争就是在计划付诸实施后爆发的,但日本的国力不能充分保障战时补给,军备与国力是严重失调的。
日本和德国在战争初期都取得了极其辉煌的胜利,这一辉煌胜利在日本是短暂的,在德国则稍长一些。
一旦战局在大好形势后急转直下,就连内部也封锁作战和国力动向的真实情况。这种做法日、德相同,谁谈真实情况,谁就会被扣上失败主义者的帽子。
战局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山田乙三也无能为力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锦州城外,炮声隆隆。
李国耀所部的进攻很猛烈,开战不足一个时已经两度攻上锦州城头,给守城的日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作为明清两代北方最重要的军事要塞,锦州城的坚固绝对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况且城里还有大量的日伪军,如果没有趁的攻城利器的话,攻打锦州城只是一个笑话。
但是好在李国耀所部眼下鸟枪换炮,大量的重武器运到了锦州城下,所以总攻一开始,李国耀就给前线的**下达了死命令,必须全力以赴。
“轰轰轰”
锦州的城门楼子在**重炮的攻击下早已经被打烂了,上面的日军伤亡惨重。
锦州守军司令部作战指挥室。
“报告,南门失守,守军全体玉碎。”
“报告,女儿河防线失守,守军全体玉碎。”
“报告,北门前线最新战报,指挥官山崎中佐于5分钟前战死,守军损失惨重,支/那人已经连续起了三次进攻,城门被破,新任指挥官井上中佐请求增援。”
“八嘎,一个联队的兵力连2个时都坚持不住吗,现在到处都现了支/那部队,哪还有援兵,八嘎!”锦州守备司令官岸川健一中将怒声道。
“司令官阁下,南门是支/那人的主要进攻方向,而且支/那人的重炮部队就在南门,所以南门阵地上的守军损失极为惨重,必须给予增援。”参谋长永井浩一大佐建议道。
“永井君,照这样打下去我们还能支撑多长时间?”岸川健一中将沉声问道。
永井浩以大佐想了想道:“最多八个时,这是支/那人没有援军的情况下。”
岸川健一中将沉思了半响道:“命令宪兵队立即增援南门阵地,给凌海方面的皇军发报,让他们加快行军度,务必于四个时内突破当面守军。再将城内的侨民以及在乡军人都组织起来,到了他们为帝国献身的时候了。”
“哈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