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节 双寇(1)
,最快更新宋耻!
绍兴十一年春,第一批燕王铸钱发行。
没有引起任何波澜,因为这些钱跟赵构铸造的钱没什么区别,同样的金属比例,铜只占六成。铸钱的制度是,一贯钱,用铜三斤十两,折合五十八两重,用铅一斤八两,折合二十四两重,用锡八两,大致是铜六、铅三、锡一的比例。
市面上的铜价是铜钱的两倍,就是因为铜钱并非纯铜,又因为铜钱融化后有流失,还有杂质需要清除,成本较高,所以才能避免熔铸。除非超大的熔炉,否则不大可能得到这百分之一、二十的利润。
现在山东的铜价已经下降到了铜钱的一倍半,基本上跟铜钱含铜量相当,但铸钱依然是亏损的,因为还要加铅、加锡,还有工费,燃料费等等,铸造一贯钱,依然要花掉将近一贯半的成本。
不过李慢侯铸造铜钱,目的仅仅是为纸币作为储备,所以铜钱不需要铸造太多,只要保持兑换比例,就能通过大量印刷钱票拉平成本。甚至有大量钱息可赚。
本来是打算铸造跟钱票挂钩燕王钱,后来考虑到其实南宋大量铜钱是储藏在官府,那是一笔巨大的不动的存款,因此李慢侯才决定,铸造跟南宋一样的绍兴通宝,目的是将燕王钱票跟南宋的铜钱也挂钩,这样钱票信用更足,储备在临安府库里上千万贯常年不动的应急铜钱,就是一笔最好的储备。
当然名义上,燕王钱票只跟燕王钱挂钩,燕王铸造的绍兴通宝背后多一个燕字,而且加上炉批号,第一批就是一,每年熔铸一批,因此可以相当于纪年钱。
金银票已经流通数年,目前信用很好,虽然做不到在每座城都能兑换,可在通都大邑,都有兑换所,保证一比一的兑换率,信用很好。因此大量流入江南地区,侵蚀江南地区的货币体系。
尤其是银票,已经取得了大额交易的计价权,港口大宗贸易商开始习惯用平银计价,因为特别稳定。民间额贸易,则用铜钱计价。金票目前反倒是地位尴尬,既不用于计价,也不进入流通,基本上是大户人家的储备,而储备金票,又不如储备真金,因此流通稍差,倒是在海外贸易中,大量需求。
主要还是因为黄金价值太高,一枚平金就是十贯钱,甚至更高,很少有货物需要以十贯这样的单位计价的。一贯平金,等于万贯铜钱,怎么流通?
所以大宗贸易用银,额买卖用铜的情形,大概还会维持很久。这是现实,李慢侯也不想强推,那样成本太高。顺势而为,向来是他理政的核心哲学。
燕王钱票流入江南,不是他的目的,因为会跟朝廷产生摩擦,军事上他们畏惧东藩,可在经济上他们实力雄厚,打起经济仗来,很麻烦。
所以燕王钱票主要流通区域定在江北,江北藩镇势力,对于铸钱、印钱都不感兴趣。他们乐于接受燕王的金银平钱,在江藩境内,纳税早就可以用这些金银票,他们可以一次性跟东藩兑换成银钱储存起来。至于流通在市面上的银票,他们也不担心,因为在通州、泰州都是可以兑换成足值的银贯的。而且银票价值太高,只在大宗贸易中使用,流通量不大。
有金银票,主要是银票的信用,让他们接受钱票也不难。毕竟他们也有钱荒,他们不是没动过印钱引揽财的贪念,但结果凄惨。第一个尝试的是滁州的徐明,他最穷,结果搞的滁州更穷了。用了好几年时间,才清除了滥发牵引的后果。再也不敢这么玩了,宁可使用东藩钱票,借贷也不敢烂印纸钞。印了也没人肯要,比朝廷的钱引名声还臭。
有了滁州的前车之鉴,林永、田夏这两个不太缺钱的藩镇,就打消了印钞的念想,明白印钱这种买卖,不是谁都能做的。但他们不傻,知道李慢侯一直极力推行印钞,肯定有利可图,他们做不了这买卖,但也想分一杯羹。银票就算了,流通量太少,只服务于大宗贸易,有利于通州海贸和泰州盐业。但钱票,则是跟铜钱挂钩,这可是关于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林永的心腹十方先生打着百姓的名义讨价还价,最终李慢侯承诺,每年给他十万贯水火钱,换取林永支持在他境内流通钱票,并且接受用钱票纳税。
虽然林永肯定第一时间将钱票兑换成铜钱存起来,可藩镇官府接受钱票纳税本身,就给钱票注入了政府信用。
给林永十万贯,换取在通泰舒蕲四州流通钱票,给徐明一万贯就足以让他支持在滁州、濠州流通钱票了,毕竟他的藩镇太穷,不产盐,不沿江,还都是山地。给田平两万贯,换他支持在光州、黄州流通,黄州虽然富庶,可光州太残破。
李慢侯答应给开封留守晏湲每年一百万贯,来换取晏湲支持在朝廷控制区流通钱票,朝廷控制区才是最富庶的。因为有扬州这个大都市存在,甚至可以,扬州一地,就能超过林永势力总和。因为扬州还是个金融中心,注定这里流通的资金量,可能占据整个江北地区的很大一部分,整个江北的金融,都可能要通过这里来周转。
整个江北的金融极其混乱,民间自发流通的,还是粮票和盐票。可并行的还有铜钱,银票,钱引,以及朝廷强推的铁钱。复杂的金融体系,已经严重影响这里的经济。普通百姓可能感受不明显,各地使用习惯不同,残破的京西铁钱大量使用,但在扬州体现的就很明显,这里诞生了大量钱铺,专门兑换各种性质的钱票,供各地贸易商人兑换。兑换是有费用的,这笔费用,就是货币不统一带来的社会成本。
看看一个个钱庄占据着扬州最繁华的中心地段,就知道这种社会成本有多高昂。
用铜钱和钱票取代粮票、盐票,是一直以来的计划,可惜始终无法完成,因为铜价太高,谁都铸造不起够用的铜钱。日本铜的流入,给了李慢侯巨大的信心。他每年用日本铜铸造个十万贯铜钱没有问题。以十万贯铜钱作为保证金,印刷一百万钱票,也没问题。这就足够用铜钱来统一混乱的货币!
晏湲支持统一货币,他上任之后,立刻上奏朝廷,在江北停罢钱引、铁钱。上奏只是一个形式,他有权独断。这是李慢侯给他争取来的,虽然谈判的秦桧,已经给赵构背了黑锅,在临安被处以绞刑,家属全流放海南。可白纸黑字的条约,朝廷不敢不认。
停罢钱引、铁钱之后,短期内,朝廷控制区出现了通货紧缩,各种物价下跌,而且跌跌不休,市面上钱紧的厉害,借贷利率攀升到一厘以上。
但晏湲对改革的态度非常坚决,已经提前要了一百万贯水火钱票注入市场,缓解了一下钱紧现象。用这笔提前预支的水火钱,他收缴了大量铁钱、钱引。但还远远不足,因为他打算今年就要废除盐票,要求李慢侯至少增印三百万贯钱票,用于取代盐票。
李慢侯却不敢这么急,他担心里的保证金不足,无法保证各地的钱票兑换,影响钱票信用。他打算逐步取代盐票。换盐票他不反对,这相当于印钱套购食盐,因为盐票是有大量官盐场食盐保证,可是套取食盐,这笔食盐流入市场,导致盐价大跌,收回的资金,肯定无法换到足够的铜钱,钱票跟铜钱等值,李慢侯其实就做了亏本买卖。当然不会上晏湲这个恶当。
告诉晏湲,他每年增发一百万贯,用三年时间替换到期的盐票,反正盐票的期限是三年,用三年时间取代,不会太吃亏。
钱票发行、货币统一,去年李慢侯南下的混乱逐渐平息,江北经济再次进入恢复阶段。
除了草原不太安稳之外,连东北的女真人都老实下来。
李慢侯最终选择了在咸平府以北,兀术放弃的韩州驻扎军队,没有在咸平府,挞懒自然满意,而且隔开了他跟兀术的接触,让他可以更安稳的休养生息。
兀术不但没有继续打击挞懒,反而在上京发动了一场政变。屠杀了上万女真权贵,杀的混同江见红。
他不杀人不行,打了败仗,内政不稳。原本的权力中心,是挞懒、讹鲁观和蒲鲁虎三驾马车,兀术还朝之后,利用从河北、燕云调回的大军,清洗了讹鲁观和蒲鲁虎,只放跑了根基深厚的挞懒,形成了新的权力制衡,掌军的自然是兀术,但掌政的则是金熙宗完颜亶的养父完颜宗干,还有一股势力是外戚裴满氏势力,形成新的三架马车。
随着皇帝长大,越来越不满兀术专权,养父和外戚利用皇帝身份压制兀术,许多权贵也反对兀术。于是兀术大开杀戒,清洗了宗干代表的权贵势力,和裴满氏代表的外戚势力,大权独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