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言出法随
()朱佑樘的话一,重臣全都为之一静,显然大家都在考虑朱佑樘的态度。
刚刚户部尚书锺的事情,看起来是皇帝安抚,锺借坡下驴,与之前好像没什么分别,可是在场的大臣也不是傻子,陛下显然是被锺的威胁给激怒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建昌候张延龄提出来的问题,那就是戚尤接替锺成为户部尚书的问题。
原本建昌候张延龄没,大家还没觉得,毕竟锺还在这个位置上,可是建昌候这么一,大家就明白了。
户部的确很危险,一旦锺被拿下,那么户部就真的成了寿宁侯他们的了,戚尤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这钱可没少赚。户部尚书可以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能赚到钱就是好事情,这个大家都知道,谁知道陛下动心没动心。
朝廷这些年缺钱,可是站在朝堂上的这些人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了吗?完全没有啊!
家族该搂钱搂钱,自己该收钱收钱,唯一受到影响的就是皇帝了,整日里节衣缩食,陛下会没有怨气?现在有一个能赚钱的,陛下难道会不意动?一个个的戚尤,到了今日终于成了心腹大患了,这里面的事情不深思都不成了。
众人在看向建昌候的时候眼神都非常的不善,全都是这个家伙搞得事情。
这么一闹腾,大家对武院的事情反而提不起兴趣了,不过现在想在反对也不太好办了。
寿宁侯那边的明白,武院是要以武为主,文武并重才是兴国之道,这话你还没法反驳,打压武将这事可以做,但是不能。如果在宋可以,但是大明绝对不行,钱财上卡一卡,人家自己拿钱,如果还在钱上纠缠,最终还是会被打回到户不来。
所以臣子们沉默了,反正勋贵勋戚那边闹腾,他们自己花钱,那就让他们自己闹腾,自己搞。
见到没人话,朱佑樘沉吟了片刻,然后开口道:“既然没人反对,那此事就定下来吧!”着转头看向了朱厚照:“太子,这件事情就交给你来办了。”
“是,父皇!”朱厚照答应了一声,脸上倒是没什么表情,心里面却是松了一口气,终于还是成了,虽然中间出现了一些波折,不过成了就好。
下了早朝,朱厚照看着各怀心思的文官,又看了看鱼贯而出的勋贵,心里面若有所思,不过还是赶快转过身追上了自己的老爹。此时的朱佑樘黑着脸,表情非常的难看,看着儿子来了,朱佑樘忍不住开口道:“你想掀起党争吗?”
“你可知道党争何其严重?党争祸国,这不是而已,而且文武失和,是多严重的事情,你知道吗?”
朱厚照看着有些激动的老爹,心里面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不过他也知道老爹如此生气的原因,党争,自古以来便代表着内耗,可以是内耗之中规模最大的,一旦党争开始,那便是旷日持久,很难结束。尤其是像这一次,看起来是勋贵和文官,可是白了就是文武失和,一旦文武失和,外戚争权,这种党争会把一个国家拖向深渊。
“父皇,以往不争,不是因为矛盾不在,而是因为一方不想争,不能争,不敢争。”朱厚照轻声的道,语气却很淡漠。
“自土木堡之后,大明的勋贵就像被打折了腰,于谦救了大明,仿佛文官就成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英雄一样,于谦如此,所有文官都如此吗?他们削减京营,削减腾骧四卫,从人数到规模,从兵器铠甲到军饷,全都在削减。”
“简单一些,这是因为朝廷用钱的地方多,所以委屈一下士卒们,毕竟现在也无战事。”
朱厚照前面的话朱佑樘还想反对,可是现在这些话朱佑樘却默然了,因为这的确是文官常的话。这还是现在,到了崇祯年间,当官的最爱的话就是“在委屈百姓几年”,结果就是交不完的辽饷,给不完的加征,这些官员家里面在做什么?
走私,开矿,贩盐,垄断暴力行业,抽这个国家的血,扒这个国家的皮。
“去年,盐商乞盐课的事情父皇还记得吗?”朱厚照知道光是服不了老爹的,需要举例子:“盐商是没钱吗?是做不下去生意了吗?扬州儿臣抄了多少钱?那是全部,不是,儿臣根本没敢往后挖,为什么?因为后面站着的都是这些冠冕堂皇的为国尽忠的大臣们。”
“在看看今年的食盐准入资格拍卖,拍了多少钱?内阁递上来的名单,多少背后站着的都是这些大臣?”
“大明缺钱吗?大明不缺,缺钱的只是父皇你罢了。为什么缺钱?因为这些人将属于父皇的钱全都拿到了自己的家里面。”
朱佑樘转头看向了儿子,脸上的表情缓和了不少,不过态度还是很坚决,沉吟了片刻道:“你的都是对的,可是父皇也知道,党争祸国,可以想别的办法,可是一旦掀起了党争,那么朝堂上下将永无宁日,革新,那也是需要一个平稳的环境的。”
老爹的这句话朱厚照赞成,革新的确是一个平稳的环境的,一旦将革新陷入党争,那么革新就不要想了,先想着怎么党争吧!
“父皇,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威势惊天,口含天宪,言出法随,父皇可知道为什么?”朱厚照没有回答老爹的话,而是开口转移话题了。
朱佑樘没想到朱厚照会转移到这个上面来,伸在朱厚照身上抽了一巴掌:“还学会卖关子了,我是你爹!”
朱厚照无奈的摇了摇头,天下的爹都一样,不过朱厚照也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便继续道:“太祖皇帝起于微末,南征北战,拥有无数能征善战的将士,因为有他们的忠诚,太祖皇帝才能够口含天宪,言出法随,一句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纵观历朝历代,当皇帝握有绝对武力的时候,他的话才是圣旨,才没有人敢阴奉阳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