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133

A+A-

    “堂外何人击鼓,可有状纸?”

    处理百姓击鼓鸣冤之事, 谭璇如今驾轻就熟, 担任阳江知县月余,期间接手案件多半为些鸡毛蒜皮的事。

    七月初一, 谭璇刚坐下准备查看阳江县近几年湖泊数目变化情况便听到咚咚的击鼓声。

    书吏神情微变,略作犹豫道:“禀大人, 击鼓鸣冤之人是一对老夫妇没有状纸,哭诉孙子半年前出门寻未归的大孙子,至今尚无音信……大人您看?”

    人口失踪?古代不比现在音讯难通,若是在逃罪犯可以下发海捕文书张贴悬赏告示。

    但普通老百姓失踪却不好办, 天高海阔寻个人真不容易。

    “升堂!”不管怎样先了解情况再。

    ……

    “青天大老爷,求您帮忙给找找我那俩孙儿吧, 草民实在无法了啊……”

    听到公堂里众衙役手执杀威棒齐喊肃静,跪地低首的白发苍苍老妇人知道县令大人出来升堂了,抬起头向前拖动双腿涕泪横流地悲喊。

    谭璇不忍两位年迈老人跪伏在地,示意衙役搬两把凳子让其坐着述案情。

    “本官问你们,大孙儿何时离的家?因何事?可知要去何地?”

    老妇过于悲伤情绪失控, 抽噎的无法言语, 一旁满眼红血丝颤抖着花白胡须的老翁回道:

    “大孙子坏了人被判冶县做苦役, 本该去岁返家的结果过了半年还没见着人影,街坊邻居绿山矿洞凶险怕是不好了, 孙子见我俩伤心非要去冶县绿山寻他哥哥, 没成想……没成想同大孙子一样,半年没音讯了……知县老爷, 求求您替我和老伴找找孙子,儿子死的早,身边只有这两个孙儿……”

    “大壮二壮啊,你们若有个三长两短,叫奶奶怎么活啊……”

    ……

    谭璇从老人断断续续讲述中了解了案件的具体情况。

    冶县以盛产铜矿著称,江城府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被判苦役的犯人皆要押往冶县绿山做苦工,矿洞里条件异常艰苦,从那里顺利回家的不残也得脱层皮,当然犯人死亡率也不低。

    为证实大壮确实被羁押至绿山,谭璇先传唤负责押送的几位衙役,最后全证实大壮顺利到达目的地,而且卷宗上还有冶县收押凭证。

    既然人到地儿了,谭璇猜想老人孙子或许中途发生意外导致迟迟未归家。倘若在矿山不幸身故冶县官府理应通知其亲人收敛尸骨的,最大的可能性是头一个原因。

    可让谭璇感到疑惑是孙子去绿山也不见了踪影。唯今只有外派官差赶赴冶县询问情况。

    “这样吧,你们先回去,本官即刻差人到冶县查探情况,一旦有消息马上告知你们。”

    两人听闻知县大人肯出力帮他们找孙子感动的老泪纵横,感恩戴德地连连叩谢才离去。

    “杜主簿可是有事要禀?”谭璇还未交代完即将出公差的衙役,发现主簿杜征已候在厅外。

    见其面色犹豫,看一眼垂首的衙头,心中了然遂摆摆手让衙头退下。

    主簿待衙头走出厅堂后,飞速瞄一眼座上注视着自己的上司,斟酌道:“大人容下官造次,那些被判苦役的犯人罪有余辜,据每年都有不少劳犯死在绿山矿上。下官知晓大人爱民如子,可若这个头开了,今后指不定多少百姓求您寻找家人。”

    “噢?杜大人意思是这类事情并不稀奇,那若犯人殇了冶县那边可告知?”

    谭璇并不是首次处理此种事件,清河县围塘造田时役工也有折损若重罪获徙刑之人殁了直接销籍,有年限的苦役官府需发公函告知家人收敛墓葬的。

    因此对杜征之言不敢苟同,按理作为一县主簿非常清楚这种常识性问题的,除非别有目的,谭璇想到这里不动声色扫了眼神色并无异样的杜征。

    “大人,绿山不比其它地方朝廷设有铸钱官炉,仅靠苦役人数哪里够还要征雇寻常百姓,事物冗杂的冶县怎会顾得上有罪在身的苦刑犯。”

    杜征观谭璇一副疑惑模样,猜想他不清楚冶县境况连忙解释道。

    “那这么来,各县押往绿山的犯人假若出了事,家中亲人岂不是毫不知晓?”

    “正是!”

    谭璇再次瞅了杜征两眼,颔颔首,叹气道:“本官已放出话来不好失信于民,今后事再吧。”

    见其张口还要再劝,忙拿起案头信札递给他:“秋种马上要过去了,这是知府下达的征役公文你遣人张贴出来,万不可误了工期。”

    见劝不住上司,杜征无法只好接过公函转身步出厅外。

    待人走后谭璇不由思索起来,凭直觉绿山铜矿肯定藏的有猫腻,但自己只是七品县令冶县不属于他所牧之地,根本管不着,目前只能静观其变。

    七月上旬刚过,阳江百姓结束了农事,开始接着在江堤服役。因辖区有汉江因此为百姓节省了许多麻烦,不需要奔波至其它地方。

    派往冶县的官差也带回了消息。

    “大人,铜矿上管事告诉卑职去年一个矿洞垮塌一下子埋了几十人,其中就有张家村的张大壮。至于张二壮从未听过此人。”

    听后,谭璇沉默地点点头,案件不但隔着距离而且离事发又过了那么长时间,嘴巴长在别人脸上是真是假无法判断,但只能接受。

    稍作思量,对衙役道:“你去张家村告诉两位老人家,别人没了就已离开矿山,不知晓去了哪里,孙子没寻到哥哥失望而回。”

    照此看,除非张二壮现身,不然这一桩失踪案便陷入了死局。

    ……

    “这藕认水土的,整个华朝数咱们江城藕味道最好,莲花湖产的藕可是运到京都给万岁爷皇后娘娘吃的!是贡品!”

    “今年年成真不赖,田里稻子的石数多,塘里的藕也不少出……”

    “可不是嘛,去岁仲秋节时儿子歇息两天不用去江堤上工,今年肯定也如此,到时让老婆子去肆口割两斤肉排用新藕给他炖汤喝,好好补补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