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139

A+A-

    “姑老爷姐您们回来啦!快进屋外头冷,的已让人将炭火烧上了!”

    阿成飞快地跑来开大门, 果真瞧见一家人齐齐整整站在门前, 咧嘴笑起来,激动的搓搓手忙将两扇大门敞开。

    “阿成, 这些年辛苦你了,宅子同我们走时几乎一模一样。”谭璇率先踏进院中粗略环顾半周, 笑着对明成表达谢意。

    “不辛苦,一点都不辛苦。两个月前老夫人老爷专门将的叫去一趟,您和姐马上回京了,嘱咐大伙将院落好好收整收整以便您们回来好住……”

    主人回来啦宅院仿佛瞬间恢复生机, 阿成瞧着前几日有点孤冷的盘盘白的紫的菊花此刻竟分外明艳,连喜鹊也很给面子的欢叫着从头顶上空飞过。

    团团进了院子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东瞅瞅西看看, 大开大合的院落布置让其稀罕的不得了,或许路途中谭璇提前铺垫过家伙没有丝毫拘束。

    院子除树木更高更壮花草繁枝的更多之外几乎没什么改变,门窗都被仆从提前用桐油漆刷过一遍。

    院中青石板路上有缺口之处也补齐全,通往后院花园的紫藤花蔓虬枝粗了不少,待来年花期定然愈发花团锦簇。

    尽管舟车劳顿肩酸腿乏可谭璇没有丁点困意, 当年遭贬灰溜溜的黯然离开京都, 如今风风光光地归来, 遥记得谭璃一案事发时让他深刻的体验到了人情冷暖。

    自己重获新皇提拔从县令到户部郎中朝中不少人势必各有揣摩,但有一点肯定的是那种被人视如瘟神远离的现状不会再次重演了。

    “孩子都睡下了?一路劳顿怎不憩会?”花园中的谭璇听到背后脚步声, 转身见是明锦款款而来, 看样子也将宅子逛了一圈。

    明锦目光从老干漫出许多新枝的梅林收回,莞尔摇摇头, 谭璇无睡意自己还不是一样,时隔七年又非七日七月。

    “想去看岳母了?要不等孩子们醒来咱们就过去?”谭璇以为妻子长时间没和岳母见面,而今迫不及待地想同老母团聚。

    明锦稍作犹豫道:“今儿天晚了,明日再去吧。”否则没聊尽兴便要回府了,他们才刚来哪有第一晚不在自家宅子住跑娘家的。

    谭璇想了想明早自己先到户部报到按照以往惯例后日才正式上值,之后大半天正好可以去明府拜见丈母娘,遂点点头赞同明锦的做法。

    就职手续办理的十分顺当,各部官吏均在当值谭璇回来没碰到面熟之人,当然他也不乐意逢上。

    人到一定岁数便经不住分离与重逢,谭璇从户部出来到了明府。

    乔氏瞅见多年未见的女婿平静下来的心绪再次激荡起来,泪水情不自禁地滚在面颊上。

    谭璇夫妻加上明晔之妻三人合力劝慰人才好了,相较于感慨万千的大人,短短时间混熟的几个孩子欢快的玩闹在一起。只有走路才走稳当的棉棉被明锦圈在暖厅中。

    昨儿谭璇就遣下人向明府报信他们已抵达京都,中午散了值明晔便邀田文瑄谭杭到府上做客,四人好好聚一聚。

    “原想着你们上个月就要到的,恭喜表哥,今儿你得多饮几杯!”

    田文瑄脾性一如既往的畅达,起复后在鸿鹄寺任职是个安逸清闲的衙门,不像其它部门明里暗里勾心斗角非常激烈,舅父不放他下地方任职鸿鹄寺倒合其心意。

    “明儿是九叔去户部第一日不好喝多!”谭杭心疼自家九叔连忙抢话道。

    “对,姐夫别听文瑄的,你不晓得他酒量越发大了,拼酒肯定比不过。”明晔见到姐夫发自内心的高兴,话间眉眼透出悦色。

    “啧啧……果真一家人,瞧心偏的,表哥升任户部郎中乃大喜事一桩理应多饮几盏!再者我又没将表哥灌醉。”

    真正的知交好友便是如此,即使经年未见当再次重逢相处依旧自然如初。

    四人见了面,田文瑄正经不过两刻,开始似以前一样玩笑斗嘴起来。

    谭璇和明晔对视一眼,皆无奈的笑笑摇摇头,都多大的人了还像十几岁的少年一样,真不晓得再过二三十年是否照旧,若真如此大家直接唤他‘老顽童’就好了。

    每次明晔书信都报喜不报忧,即便不好的事情也只轻描淡写寥寥几笔揭过去。但谭璇清楚自己离京几年里,平城乃暗潮涌动的杀人于无形的超级漩涡一个。

    尤其雉山案事发后,万一皇帝应对不及,筹谋多年的太子先发制人策划宫变,那么身为平王得力助手的明晔就危险了。

    谈起几个月前京都情形,席间轻快的气氛变得沉闷起来,太子谋反一案包括户部尚书刘良在内近千人在长安街肆口被斩首,血腥味弥漫整个平城。

    三人至今回想起那时的场景,还感觉到一股寒意真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夺嫡之争没有真正的对与错,成王败寇倘若平王失败,那么被斩首的不定就是他们。

    谭璇能想象出那种惨状,只要涉及谋反皇帝大都持宁肯错杀一千不愿放过一个。

    “这下好了,表哥调回京都,我这样子甭想下放地方。皇帝正值春秋鼎盛,咱们今后的日子不难过。来,干一个!”

    察觉氛围太过压抑,田文瑄端起面前的酒盅碰碰饭桌,挑眉含笑扬声道。

    “不求高官厚禄,惟愿平安致仕!”明晔神色认真道,饮尽杯中酒向两位好友展颜而笑。

    “在老家我还和谭璎一起江边写生,等致士了若捏得稳笔爬得动山咱们就约着四处云游赏景写生!”

    完谭璇不由笑起来,他们才三十来岁竟开始畅想六十岁的老年生活,别人都想时光慢些走,他们倒好似极其期待光阴流转至三十年后。

    “那我得抓紧时间练练,以前被你俩合伙欺负,临老了可得搬回一盘……”

    “十叔可没表舅你画的好!”

    “阿晔,瞧文瑄怪可怜的,到时我俩就让着他点……”

    “行……”

    “唉,你们啊……”

    ……

    尽管四人明儿大早得去衙署上值,可他们仍然恣意地深聊至子时才意犹未尽地散场。

    虽只睡了俩时辰,可谭璇很清醒或许被上值第一日刺激的吧。

    之前他在户部干过三年,因此对户部职责范围丝毫不陌生,适应的很好。

    起复诏书刚由朝廷下发时,朝中不少官员便已经猜测到谭璇及其田氏在拥立新皇中立下丰功。

    一些人眼红也没办法,谭璇本是两榜进士探花郎出身,加之地方历练期间政绩极佳,皇帝厚爱人家又争气,仕途之路畅通没一点毛病。

    八卦源头的谭璇心态很稳,浑不在意那些贬的褒的评议,同僚愿意和其亲近他便以礼待之,故意挤兑的亦还之。

    事后该干嘛干嘛,同明晔等人聚时偶尔拿出来做笑谈。

    人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啃老本,平王登基前立功已成过去式,那些贡献只是给他一个较高的平台,至于最终达到什么高度需看后来政绩。

    此后政治生涯中谭璇一直保持警醒的态度板君如半虎,低调做人适度做事。

    ……

    十年后

    最近两日户部谭侍郎府上比寻常忙碌不少,全因为侍郎大人南行准备行装。

    “那边天热多给你准备几件薄衫,哦,还有祛暑热的药材也得带些,万一途中有个头疼脑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可怎么办。”

    “我非外派巡防一圈便返京,不用准备太多东西大老远的不便利。”谭璇瞧着明锦帮他准备足足两大箱笼衣物,暗暗摇头。

    闽府清河郡被朝廷设为海上互市埠口,谭璇被临时任命为南方转运使督导南方诸府政务,当然闽府乃重中之重。

    “阿爹,您回来可别忘了帮女儿带两盆兰草回来哦!”棉棉在旁帮忙检查东西是否遗漏,不忘再次提醒父亲。

    清河县瑾园产的兰草闻名华朝,不少品种已成贡品,京都王公大臣府里花园也不乏稀有种类。

    “当初你娘从清河县淘换的一二十盆在咱平江老家里养着呢,我做主将来全算在你嫁妆里!”

    谭璇笑着婉转地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瑾园与其关系不一般,若知道自己买兰草底下有心的官吏还不以各种理由送他一车。

    “阿爹~女儿不嫁人,要一辈子陪着爹娘!”十三四岁的姑娘已通晓人事,棉棉听父亲竟竟拿婚嫁之事取笑自己瞬间羞红了脸,肖似明锦的面庞更加夺目。

    明锦张口想要嗔一句:“别瞎,哪有姑娘家不嫁人的!”

    没成想却被丈夫接了话:“嗯,不想嫁人阿爹就养着你!”

    谭璇含笑宠溺地注视着女儿,岁月催人老,三孩子长大成人同时他和明锦也老了。

    十六三年前会试考中二甲第一传胪随后成了亲,儿媳再过两三个月就要生产,对与马上当爷爷的事实谭璇一时还有些无法接受。

    团团院试红榜名次不错后年下场会试,因其性子跳脱谭璇担心其乡试发挥不好,特意去信香山书院山长严加管教。

    最最让自己操心的要属女儿棉棉了,每次见明锦带她参加京都官眷举行的各种各样的宴会,他都会抓肝挠肺的难受。

    尤其听同僚八卦哪位同寅的儿子混账不争气,更是后悔当初不该要三娃的,万一宝贝女儿遇人不淑可咋办?

    “还是阿爹最疼女儿!”棉棉跑过来搂住谭璇的胳膊撒娇道。

    一旁的明锦瞪了眼女儿,笑骂道:“白眼狼,阿娘素日瞎疼你了。老家的那些兰草你爹可做不了主……”

    “闺女,你娘醋了,赶紧哄哄她……”

    ……

    对于南行,谭璇非常期待尤其清河郡成为互市通商口岸后,现在再看,原来太|祖皇帝早就布下一盘大棋,通过扶持闽地连带把东南诸府经济盘活。

    走走停停,直到次年十月才抵达闽地清河郡,获悉清河县的兰草花魁大赛过几日举行,谭璇拍手赞道时间赶得巧。

    清河郡经十几年各任地方官吏的努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埠口附近的县镇屋舍平地起从各处赶来谋生的百姓日益增多,海岸边货船云集,一派繁华盎然之景。

    从埠口乘船去九龙镇格外方便,费不了半日功夫。

    朝廷交代的公务大都办妥行程不紧张,谭璇在花魁赛前一日就去了九龙镇。

    传言确实不假,大赛尚未开幕,镇上的街肆中涌动着乌泱泱的人流,其中竟然有不少模样迥异的异邦人。

    清河郡知州察觉谭璇的疑惑,忙笑着解释外朝人也是来看兰草的,如今闽府的兰草不只供应本朝同时也作为互市商品远走海外褚国。

    谭璇听罢发自肺腑的高兴连不错。

    沿着街肆往滩涂方向走,只见海塘内连成片的水田里已插上绿油油的秧苗。

    再远处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桑树林,海塘外的浅海域水面漂浮着一个个木浮球,鱼网中有渔民养的海产。

    眼前展现的丰裕气象与谭璇脑海中曾经出现的画面重合一起。

    夕阳下,农田中农人们弯腰劳作染上一身落日余晖。

    特意留出的大赛场地乌篷篷的兰草棚早已搭建好,迎来了赶早的一波赏兰者。

    谭璇背手平眺忙碌有序的繁荣景象,心田缓缓涌出宁静喜悦之情遍及四肢百骸,喃喃自语:真好!

    作者有话要:

    本文完结了,谢谢留下来的天使!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