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玉令之火
樊芜现在发觉自己几乎一无所有,想买东西都没有几块灵石。当然,她的灵石和功绩都换了一些路上会用到的阵法灵丹的,只是不能算可以用在别处的。
如今樊芜就准备在万宝阁这捞一笔了,毕竟是凡人城,不太会有可能出现炼制更高级的灵器的需求。
因此,借助万宝阁的一些兽丹火,以及基本的炼器之物,炼制一些低品阶的灵器不成问题。
最多不过要在佣金中抽出一部分付给万宝阁罢了。何况,这城中没有炼器师,万宝阁急需炼器师和其他三位一起撑场面,因而,若是没有人需要炼制灵器,樊芜也不必额外缴纳什么费用,这倒是省下不少。
和逛完了万宝阁的吕沂风、明玉一起回了客栈,吃过晚饭便各自回房了。
樊芜看了一眼在地上趴着咬爪子的明玉,回到了床上盘膝修炼。
虽然凡间没有仙山上灵气充足,但还是可以修炼的。尤其是樊芜的修为已经在修士四层的门槛了,再积累积累就可以突破到修士四层。
除此之外,樊芜的炎焱炼器决还可以增长神识。尽管微不足道,总比那些基本不会增长神识的功法强。
樊芜修炼了一会,感受到体内灵气的充盈就停了下来。修炼就像吃饭一样,吃太撑不是撑破胃部就是将身体能搞得紊乱,循序渐进才是正理。
樊芜拿出锁魂指链,将神识探入,这一次,比之前探入的更深。运用石樾门下弟子尽知的访器术剖析锁魂指链的构成,甚至逆推炼制流程。
就在这个过程中,时间流逝,明玉都摆好姿势睡起了觉。
樊芜脑海里还满是探知的锁魂指链内部情况,忽然,一幕场景仿佛停留于此的很久的烙印闯入了樊芜的“视线”。
那是一枚玉令释放出火焰在灼烧着犹如银蛇的细锁链,玉令放出的火焰与石峰之下,炼器室内的一模一样。
樊芜刷的睁开眼睛,眼睛里满是不可置信。
樊芜看了一眼明玉,将心上、上的慌乱平息,不慌不忙的掏出玉令,就像探索锁魂指链一样的运用访器术探索其中。
这还是樊芜拿到玉令后第一次探索,她一直以为玉令不过是一件信物,后来得知了玉令可以做传讯用,再到如今,玉令竟然可以释放石峰地底炼器之火。
樊芜对于玉令才真正好奇起来,也终于有了新的认知。
初入玉令内部,犹如一片迷雾,好奇琼浆玉液被蒸发了,那一丝一缕的雾气蕴含了灵气,填充满了整个空间。
樊芜已经知道玉令可以释放炼器之火,自然不信这就是玉令内的全部。
神识再探,却始终无法穿过迷雾,既无法到底,又无法到达对面。
樊芜皱眉,思索起玉令相关的事情。恍然间,想起了师父石樾过的一句话,“放心,给你玉令也只是让你防身用,不管你你带着它多久,它也只认你师父我。”
既然只认师父一个人的话,那为何大长老也能用来炼制锁魂指链?樊芜心下认定,玉令必然是有初步的使用方法,能够探知玉令内部,找到那其中的炼器之火,引导出来。
只是这方法是什么呢?
樊芜仔细回忆和师父石樾的点滴,甚至是和师兄的对话,与大长老的交锋。
想要寻找到一点暗示的蛛丝马迹。
一刻钟过去了,半个时辰过去了,一个时辰即将过去。
樊芜还没有丝毫头绪,仅仅是有部分疑似方法的法诀。而这些法诀,在樊芜试过之后,都没有对玉令产生效果。
樊芜赌气似的抓着玉令仰面倒下,胡乱的使用起樊家相传的炎焱炼器决,其中有一门解灵术,与石峰的访器术相似,皆为剖析灵器构成与炼制过程的术法。
这种术法樊芜以前并不会,而樊振并不是炼器师,并没有特别的学过此术。这还是迟传迟先生占了樊芜一个师父的名头,才特地教授樊芜的。
否则,就算樊家的传承玉简上有此术,想要理解透彻并且学会也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解灵术与访器术相似,但是侧重不同,樊芜常用的还是访器术,何况玉令是宗门所有,所以并未使用其他方法尝试。
直到樊芜在玉令内看到一件羊脂玉瓶,瓶中是一朵烈焰红莲,红莲的莲瓣有些透明,可是这一朵红莲足足有九层!因而,红莲本身并非莲瓣那样有些虚幻。
红莲散发的烈焰一圈圈向外扩散,在瓶内还能看到明显的红色,但是在羊脂玉瓶外几乎看不到火焰的存在。但是,确实有火焰,只是本就有些透明的红色变的更加稀薄,几乎不可见罢了。
瓶外的火焰,偶尔也会在扩散过程中聚集、折叠,形成轻纱般的模样。
这一切,展露在樊芜眼中实在是如梦似幻。
这不可能还是原来那个玉令!
宗门玉令绝不会是这样的,这玉令必然被师父石樾或者别人重新炼制过了。不然就这火焰的态势,若是七件玉令都这样,玄云宗早就不会在南陆前三十的宗门中排在末尾了。
不这火焰,就这挡住火焰的羊脂玉瓶,就这封印住羊脂玉瓶的阵法,绝不可能是玄云宗能够拥有的。
想到这里,樊芜都不觉得自己的师父能够炼制出这个阵法来。
玄云宗的宗主林长风是玄云宗最强仙人,已经是远游九层之上,半只脚踏进天尊境的存在。石樾不一定比宗主差太多,但绝不会强过宗主,因为,他们是师兄弟,当年是同一批弟子。
樊芜认为,就算是宗主这样的修为的炼阵师,也不一定能够炼制出这个封印阵法。
樊芜迷惑了,这玉令内的阵法和樊家的炼器诀有什么关联吗?
还是,这玉令内的阵法与樊家炼器诀的来源有什么渊源?纵然找到了玉令内的火焰,也能初步引导外围的火焰自玉令内喷出。
但是樊芜发现不明白的事更多了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