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进城参观

A+A-

    为了增强工人们的凝聚力和主人翁精神,姚动生索性给姚清远建议,分批组织工地工人前往城里参观以笼络人心,姚清远一听,内心颇有些不痛快,本来是让工人干活替他挣利润的,这回倒好,不但无利可图,反而还让他倒贴一笔参观的花销,这赔本的买卖谁乐意呢?

    不过,姚清远最终还是咬牙答应了姚动生的请求,主要怕惹得姚动生不高兴撂挑子,所以才免强应允。姚动生开始有计划地实施进城参现计划,首先组织身边的亲属开始试水,探索经济实惠的旅游线路,顺便检验一下这样做的实际效果,听听众人的意见,看这次组织活动是否有意义,能不能达到心中所想的效果。

    于是,姚动生便回到了孙河乡堂叔的暂住地,等待他父母从河北省武城市返回蓟州。第二天一早,洪杏花从外面买回了早点,急急忙忙招呼众人吃早饭,准备饭后先从承天门广场开始,参观蓟州城的风景名胜,体验一把帝都的人文气息和街巷闹市趣闻。

    姚动生喜笑颜开的接过去到:“婶儿,晓得了,我现在就去换衣服,晚上还回来吗?”

    “你个狗日的,还没去呢,就想回来啦?再,不回来想干吗?”

    “大家不是做梦都想看看升国旗么?那就得晚上‘露宿街头’等待天明呵,我怕大伙儿晚上天凉,咱们多带件衣裳。”

    “咋的?晚上还要在广场那里过夜?”李翠莲不解地问。

    “只能如此,如果咱们回来住,一来二去的,第二天肯定看不到升旗仪式。”

    “呵呵,背时娃儿考虑事情还很周到,嗯,那我也去捎件衣裳吧。”洪杏花笑呵呵地道。

    “你们吃完早点赶快去换衣裳,我和堂爷爷换好衣服在门外等。”

    “行,那我们就快点准备吧,如果还有车,我看晚上还是争取赶回来住好一些。”

    “嗯,到时看情况再定吧,你们先等会儿我们,马上换好衣服就出发!”

    很快,大家都收拾好随身物品来到客厅,唯都不见洪杏花出来。过了十来分钟,洪杏花换了身儿衣裳才跚跚来迟,边走还边扒拉她那头发。

    姚动生打趣道:“婶婶不是换个衣服嘛,怎么这么久啊,难不成临时离开一下,你还跟堂叔亲热一番?”。

    “去你龟儿子的,老娘又换衣服又梳头的,你晓得个啥子嘛?!再了,你堂叔昨儿夜里压根儿就没回来住,我跟谁亲热去?”

    “哦?难怪你早上赖着不肯起床哟,原来是夜里想堂叔睡不着啊?”

    “你个屁娃子,今儿早上咋那么多废话呢?莫不是刚才出去散步有什么艳遇吧?难怪那么开心。”

    “好好好,我不跟你搅和了,亲人们,咱们出发吧!”

    大家出了门,正向村外走去。村边通往外界的还是一条泥泞不堪的土路,走起来颇为费劲,大概十来分钟,众人来到村边,路两旁有几位戴着大沿儿草帽,将袖子和裤腿挽得老高的农民工正在园林中锄草。

    近些年来,由于城市的扩建,公交车站也顺应政策搬迁到了城郊。早期的城郊多少也有些荒凉,公交车站周围尽是些平房及挨着平房而临时搭建的破烂低矮的窝棚,那里面多半是收破烂或拾荒人的寄居地。

    车站周围零零散散的分布了些杨树,窝棚背后是一条污黑的臭水沟,浅浅的水沟里满是卫生纸片、塑料口袋及饮料瓶之类的杂物,与周围的这般绿化景致和这高大明亮的新站显得的格格不入,颇为突兀。

    一会儿,从雁栖区方向开往东直门的96路车如期而至,司习惯性的踩下刹车,售票员麻利的打开车门道:“快点,快点,有座。。。”

    众人就急多匆上了车。大家还未站稳呢,司就松开刹车,挂了档,一脚油门,众人险些向后跌倒。售票员立马扶起姚云轩,对前面的司责怪道:“你没看见有老人吗?就不兴开慢点?”完,扭过头来,问姚云轩:“您去哪?”

    姚云轩虽心中有些不悦,但还是无奈地答道:“承天门!”

    “什么?去承天门?上错车了,这车不到承天门,只能到东直门!”

    “那我们就先到东直门,再转别的车!”姚动生补充道。

    “到东直门后可转乘44路,在前门站下车,你每个人票款两块钱。”售票员和蔼地。

    姚动生递给他二十元钱,售票员将找零的两块钱连同九个人的车票一并给了姚动生,他接过看也没看就捏成一团塞进裤兜里。但等姚动生等人站稳脚跟,朝车里一看,哪里还有座位,才知被骗上了车,但是钱也交了,车也开了,也没有下车的道理,也只好站着。

    姚清明抓住拉环,李翠莲左拉着他的胳膊,右又挽着姚清纯,而李老蔫左吊住拉环,右拽住姚云轩,而姚四婶则与洪杏花拉着,就这样大家晃晃悠悠到了东直门,这一路上众人心里都不是个滋味儿。

    好不容易下了公交车,晕晕乎乎的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也只能跟着前面人走,就这样到了出站口。众人看到眼前高楼林立,人潮人海,夹杂着全国各地方言的声音不绝于耳,这般陌生的风景把他们给吓晕了,不禁有些慌了起来。

    洪杏花见此状况,急忙摇着姚动生胳膊问:“崽娃子,这是哪儿啊,咱们该往哪走呀?”

    姚动生以前倒是经常和姚清明一起在城转悠过,也见识过蓟都这高大敞亮、气派上档次的东直门枢纽站,就自行地道:“人是将军口是路,我去问问电话亭那个老头!”

    姚动生回来:“向前走有一座立交桥,下面有公交车44路经过前门。”

    洪杏花思来想去,对大伙儿道:“这么多人等车太慢,不如打的去承天门吧,又快又方便,出租司比咱们熟悉路况。”

    姚四婶一听,怯怯地问了一句:“打出租车好是好,会不会有点贵啊?”

    姚动生下意识的把伸进裤兜摸了摸钱,底气十足地应道:“没事,贵不怕,毕究咱们享受了!”

    完,姚动生和洪杏花径直向飞驰在马路上的的士招,瞬间,两辆的士停在了他俩跟前,司很热情地问:“去啦?”

    “师傅,我们去承天门广场!”

    “好勒!请系好座位上的安全带,咱们这就出发!”

    姚动生坐副驾驶位子上,而姚清明、李翠莲、姚清纯、吴登峰则坐在后排,另一辆车由姚云轩坐副驾驶上,姚四婶、李老蔫、洪杏花坐后排。一路上,众人并没有太多的对话,只是不停的向车窗外望,的士在这个城市的二环路里熟悉地穿梭着,先是东四十条,接着便是向日门立交桥,由于蓟都是座大城市,车多,人多,过了向日门立交桥就开始堵车。

    司只好在雅宝路和日坛路里面的胡同和巷子里来回的绕,绕的众人都有些迷糊和不知所措。大约过了二十多分钟,他俩终于看到了长安戏院和蓟都国际饭店,再往前便是交通部大楼,华夏妇女联合会办公楼,很快便见到马路北侧有座拱形的过街天桥,廊檐上有“银街”二字,紧接着便出现豪华气派的蓟都饭店,在蓟都饭店东侧马给上还立有路标箭牌:“王府井由此去。”,出租车再往前,远远地出现了若大的承天门广场,一眨眼的功夫,便来到承天门城楼底下了。

    “您几位,承天门到了。”

    “师傅,好多钱?”

    “三十块五毛,给三十块钱得啦!”司看看了里程表,并且示意让姚动生也看看,明自己没有胡乱要价。姚动生似乎觉得价钱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又无可厚非,又觉得不能在众人面前显得气而扭扭捏捏,虽不情愿但还是麻利的给了钱下车。

    “欢迎下次乘坐,再见!”出租车里响起了广播声音。

    众人马不停蹄地跑到承天门广场,验证从学第一天起老师教的第一首歌我爱蓟州承天门中的承天门是什么样子?是否是图画中、电视里一模一样?顺便看看升旗,以及课本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的样子

    这时广场上的人群已经很多了,众人一看表,呵呵,都点钟了。承天门城楼虽然不高大却很宏伟,虽不富丽奢华但却很雄伟庄严,赭红的高墙上悬挂开国领袖的巨幅画像,威严却不失详和,橙黄色的琉璃瓦在耀眼赤热的阳光里,发出灿烂辉煌的光芒。

    城楼门前汉白玉的石拱桥下,金水河宛如一条巨蟒,蜿蜒葡伏于紫禁城内,承天门两侧是厚厚的城墙,历经数百年,几经历史的变改,这座皇家宫殿仍透露着无比的霸气,让人可远观而不可亵渎,望而生畏。

    众人想到桥上去看看,被站岗的武警用势给挡住了,可能马上要举行什么重要活动,游客不能再往前走了。于是,姚动生带领众人向东走回去:“咱们先去王府井大街游玩吧。”

    于是,大家便前脚跟后脚地沿着高大的红色城墙下的白杨树林荫大道,直往蓟州饭店门口走去。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到了忽必烈定都蓟州之后,这个村落开始热闹了起来,并有了“丁字街”的称呼。

    明成祖时,在这一带建造了十个王府,便改称十王府或者十王府街。明朝灭亡了以后,个别王府随之荒废了,这条街上就只剩八座王府,人们便称它为王府街。清朝光绪、宣统年间,这里又开始繁华,街的两旁出现了许多摊贩和店铺,还有一个“官厅”,成为当时有名的一个市区。

    而王府井大街真正定名却是在满清王朝结束后的95年,当时的北街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由于有一眼甜水井,井址又在大街的西侧,也就是今天的大甜水井胡同,因而称之为王府井大街了。再后来,逐渐就用王府井称呼整条街了。

    大街上行人匆匆,摩肩继蹱。从南口蓟州饭店东侧入街北行,只见牌匾高悬,店铺森然,人头攒动,如流水一般,从早到晚,每天进入这条街的中外顾客多达百万人次。这条大街现在已经拥有了亚洲最大的商业楼宇,密度最大、最集中的大型商场、宾馆与专卖店,它是国内商业旅行社联结最近的大型购物场所,国有品牌、老字号最集中之地。这条充满现代气息、高品位、高标准的国际化中心商业街,与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结为友好姊妹街,使它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百货大楼、外文书店、丹耀大厦、工美大楼、王府女子百货商店、穆斯林大厦、东安市场与盛锡福、同升和、东来顺、新世界丝绸店、蓝天服装店、雷蒙西服店、建华皮货店、亨得利钟表店、大明眼镜公司、华夏妇女儿童用品商店、东华服装公司、百草参茸药店、碧春茶叶店、汲古阁文物店等等名号鳞次栉比,毗邻而居,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一座雕龙画栋题写的王府井吃街的仿古牌楼跃入众人眼帘,全国各地的吃在这里汇聚可谓应有尽有。

    “呵呵,杭州笼包、陕西泡馍、山西刀削、河南烩面,就是没有看到蓉城吃?”姚清纯埋怨道。

    “嗨,咱们是逛蓟都来了,咋还念念不忘老家的吃呢?太没出息了!要吃,咱就尝尝蓟都的风味,也不枉我等来了一回呀。”姚清明指责他的妹妹,道。

    姚动生看到一家写着“正宗蓟都吃”,对姚云轩喊道:“堂爷爷,咱就尝尝正宗的蓟都吃吧,看看味道怎么样?”

    洪杏花也在旁边帮腔:“要得呀,咱俩今儿就开开洋荤!”

    姚动生喊了半天服务员,服务员才懒洋洋地过来,问:“您几位吃点什么?”

    李翠莲问:“啥子是最地道的蓟都吃?”

    服务员望了望李翠莲,似乎听不大明白,嗫嚅着道:“我们这儿吃有炸焦圈、豆汁、油糕、麻团、驴打滚。。。”

    洪杏花就:“那要得,先给我们来个焦圈、个油糕、个麻团、碗豆汁。”完又看了一下姚动生,姚动生立马:“先就要这些吧,不够的话,再喊你添。”

    过了一会,食物上来了,看到邻桌的客人吃相还不错,姚四婶便大大地喝口豆汁,表情极度古怪,忍不住吐出来了,高声叫喊:“服务员、服务员,这是啥窖子水哟,馊夹馊夹的。”

    服务员听不懂姚四婶的蜀汉土话,便不解地问:“您还需要什么?”

    姚动生连忙回答:“谢谢,我们什么都不需要了,不过,你这豆汁怎么一股泔水味呢,让人实在接受不了!”

    李老蔫疑惑地问:“这就是你们所的老蓟都正宗吃?!我啐!我怎么越吃越没味儿呢?”

    “呵呵,一方水土养一帮人,就这馊味吃?没喝习惯的,您还真享受不了,得咧,咱们赶紧吃完走人吧!咱们去逛逛百货大楼。”姚动生催促道。不一会儿,众人又上街游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