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故乡原风景
半时之后,姚动生和陶华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出神。
姚动生转头看了看身边的陶华,显摆地道:“我家乡桃花峪山的风景很美,每年三月桃花盛开的季节,明媚而娇艳、妖娆而妩媚的桃花,倾国倾城的姿容在风中轻歌曼舞,树干苍劲有力,枝条柔得媚到了骨子里,像是丝丝媚眼秋波流转,举投足间虽媚惑,却是纯净得耀眼,让人留恋忘返。”
“呵呵,桃花在你心中是如此的美?你很爱桃花是吧?有没有走过桃花运呀?”陶华风趣地问道。
“当然有啊,我的初恋就是在桃花峪山上开始的,你不也自称‘桃花’么?恋物及此,我也很爱你呀!”
“啊?你还有初恋?那一定很美很浪漫吧?来听听,让我也替你分享分享,快点如实招来!”
“嘿嘿,是初恋,其实也未必,那时两人还都是学生,一块儿玩乐,多半是‘过家家’的游戏而已,仅仅是青梅竹马两无猜的同窗友谊,恐怕也谈不上是感情,算不上初恋。”
“吓我一跳,我以为真的呢,那后来呢?有没有修成正果?”
“世事无常,在我高中毕业那年,我和她就已经分开了。现在偶尔回忆到时候那种两无猜的情景,心里多少有些难以忘怀。时候,我跟她放学之后,最爱去山上看桃花,经常在桃树林中玩‘捉迷藏’。初春时节的桃花,有的才展开了两三片花瓣,好象一个刚睡醒的娃娃,煞是可爱。也有的含苞待放,半藏半露。
更多的是白毛茸茸的微吐红点的花苞,鼓得好象轻轻一碰就会爆破一样。当然也有迎风初绽嫣然含笑的,遇到那种全开了花的情形,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漫山遍野的山桃花,一朵比一朵开得要绚烂,好象在参加选美大赛一般。我们每年都在到桃花山上去看花开,烂熳灼灼的桃花,把整座山打扮成娇艳欲滴的仙境,从山下一直到山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那么多,也没提到走桃花运的事儿,你是不是借家乡的桃花来夸我可爱,亦如桃花盛开一般美得不可方物?”桃花调皮而狡狤地问道。
“你真聪明!咋知道我心里想什么呢?我想跟你,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动生送你情!”
“哄女人的段也太不高明嘛,有些落入俗套,还乱改诗句,你可知道‘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哪里?就敢随便‘乱点鸳鸯谱’?!”
“嘿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好的东西我拿来就用!区区一介农民工,书没读几本,斗大的字也不识几箩筐,我能高雅到哪儿去?几句寒酸之语,望美女不要见笑,篡改大诗人李白的赠汪伦实在是罪过,罪过,权当聊表心意而已,请勿耻笑,切勿见怪哈。”
陶华笑呵呵地解释道:“我指的不是这个,巧了,你所引用的赠汪伦故事发生地,正是我家乡徽州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我们那儿也是桃花盛开的地方,如此乱改此诗,是不是有点卖弄风雅班门弄斧之嫌?哈哈哈。。。”
“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该不会是欺我孤陋寡闻,也来个杜撰一气吧?难道历史上还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渊源存在?原以为仅仅是诗仙李白创作诗歌时随便借用的名词而已,没想到竟发生在你的家乡?呃,桃花,那你得好好给我讲讲。”
“我糊弄你干吗?!李白的那首赠汪伦诗中所发生的故事,的的确确就发生在我的家乡。老家俗语有云:年少不懂赠汪伦,读懂已是中年人。这也难怪,几乎没有多少人了解李白创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那好,女子今儿就勉为其难,给你介绍一番?”
“生愿洗耳恭听!那怕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我也乐于接受,毕竟我是个爱花惜花护花之人,对桃花你的话坚信不疑,甘愿受你哄骗!嘿嘿。。。”
“你别用那样神情看我,我没有必要编个故事来糊弄你,我的全是真的!我的家乡在徽州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泾县隶属于徽州省宣城市,古称猷州,位于徽州省东南部,宣城市西部。东与宣州区、宁国市接壤,南与黄山市黄山区、旌德县毗连,西与池州青阳县交界,北与芜湖南陵县为邻,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交接地带。
桃花潭镇隶属于泾县,地处宣城市西部,是‘宣(城)徽(州)池(州)’三地的核心地带,西濒青阳县,南眺黄山区,紧靠太平湖,乃青弋江源头。桃花潭之所以有名,历来法不一,有人古人崇尚澄泓苍霭,就像桃花源记所述之武陵源,故而沽名流传。但我家乡桃花潭之所以著名,则是源于一场‘骗局’开启了一个美丽的传。
唐玄宗年间,泾州豪士汪伦听大诗人李白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遂修书一封对大诗人进行忽悠:‘先生好游乎?此地有三千莲藕,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这里有万家酒店,旌旗猎猎。。。
李白一听有如此良辰美景,珍馐玉食,果断地欣然前往。不料,李白到了泾县却大失所望,既没有三千莲藕,十里桃花,更没有三生三世的一万家酒店令他垂涎欲滴,而汪伦的解释更让他哭笑不得。
汪伦有些不好意思地如实相告:‘桃花者,实为桃花潭之名,万家酒店者,乃店主姓万。李大人切勿相怪,在下实在是仰慕先生大名而无缘得见,因为先生乃连五花马、千金裘都看不上的高士,又怎么能被我这个不知名的人物请的动呢?故尔出此下策,实在是无奈之举,还望先生海涵。’
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没有怪罪于他,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恰逢春风十里桃李花开,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也算是给李白一点安慰。既来之,则安之,李白便与汪伦诗酒唱合,流连忘返。
几天游山玩水下来,主人汪伦始终陪伴左右,两人把酒言欢,相处甚是愉快,让李白觉得这趟也没白来。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想到君子之交淡如水,李白决定离开。要走的那天,汪伦在家中设宴款待李白之后,还赠予他名马八匹、绸缎十捆,并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
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船刚要离岸,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一阵歌声。他回头一看,原来是汪伦暗中组织了全村乡亲父老为他送行。桃花潭村民质朴淳厚,古风遗存,流传了千百年们踏歌舞蹈,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潭水岸边,李白被这盛大的场面所感染,当即返航上岸,展开宣纸挥毫泼墨,题下赠汪伦这首千古绝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哈哈,这故事真的好有趣,想不到一个善意的谎言,竟骗得一代大诗人前往,并留下千古名诗,名人遗迹,奇哉怪哉,既让人捧腹也让人感动。李大师的这首赠汪伦不仅使得桃花潭闻名天下,也使得景区应运而生,声名鹊起。如今,诗仙、豪士逝者如斯,但桃花潭却因之流芳千古。”
“可不是嘛,如今的桃花潭边还有‘唐史官汪讳伦也之墓’碑文,相传为李白在汪伦逝世之后所题写。因桃花潭诗而得名的景区,位于青弋江上游,距泾县县城34公里,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徽式建筑,可发思古之幽情。”
“那是当然!一千多年前的故事,再配以自然风光,不想出名都难得。没想到千年古诗,居然是桃花潭的绝佳广告!”
“为适应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镇政府还原了汪伦当年‘三千莲藕、十里桃花’的构想,开发了‘李白行踪一日游’的项目,沿途建有桃花潭、太白楼、义门、怀仙阁、踏歌岸阁、梦潭轩、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文昌阁、守谦堂、临江亭、水东老街、太平湖、陈村水库、南阳镇门楼、绿林谷木屋等著名景点,还适时配套地推出了‘兰花茶、雪花君鱼、玉带糕、酥糖、万字糕、香菜、根雕、太白洞、娃山石壁’等传统旅游产品。”
“敢情你的家乡也成了名人故居?赶明儿有会一定要去看看,寻找一下诗仙李白的古韵遗迹。这首赠汪伦连每个学生都会背诵,但奇怪的是汪伦这个人却是大家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因为有李白的这首赠汪伦,知道有汪伦这么个人。陌生是因为除了这首诗之外,汪伦这个人似乎在历史上没留下过什么印记。要知道,李白可是杨贵妃给他研墨、高力士替他脱靴的高傲狂士,又怎能看上一个不知名人物汪伦呢?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一定不简单?桃花,你是不是?”
“果然是川耗子,脑袋瓜很灵。嗯,算你聪明,问到点儿上了。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卷六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李白到了汪伦家后,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都没看到,汪伦解释,十里桃花是那十里外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是指桃花潭岸边开酒店的老板姓万。所以有人就赠汪伦其实是李白写的最差的诗,完全是脱不开汪伦好酒好菜招待他之人情而脱口而出的敷衍之作。”
“这样也不无道理,桃花你想呀,李白被汪伦骗过去旅游的,本来就一肚子窝火,能给你好好题诗么?这就像我们工地外面那个农贸市场里有一种‘海参炒面’面里根本没海参一样,只因炒面馆的老板名字叫海参。同样,还有一家叫‘牛拉面’的面馆,汤碗里只有面,没有牛肉,客人问起,老板振振有词:‘我姓牛,我的拉面当然就叫牛拉面啦!’客人感觉上当受骗,这位牛老板就了:‘我们这条街还有老婆饼店,如果你去了,难道还要店家给你一老婆?’,结果把客人嗝的话都不出来。
所以我怀疑李白当时在想,来都来了,还是看看吧。结果和汪伦在村里吃了点农家乐,晚上想着农家乐也吃不习惯,如果再待下肯定受了,于是急匆匆地没告辞就要溜走。结果还是被汪伦发现了。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唱着踏歌给李白送行,架不住村民都挺热情,李白可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想都没想,便随口吟出了这首赠汪伦。。。”
“哼哼,姚哥,你的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吧?不过,你这是猜测,很多人跟你一样都以为汪伦只是个当地农民,史上最早关于汪伦是村民的法,见于宋代杨齐贤李太白文集: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酿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那个法随着92年新发现的泾县汪氏宗谱,便有了新的解释,汪氏宗谱中记载着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如此来,汪伦实际上也是当时名士,不但和李白关系好,和王维等诗人关系也非常密切,而且汪伦当时还真的是泾县县令。”
“啊?还有此等记载?简直颠覆了传统认知,这个汪伦还有如此深的背景,看样子我们的确有点坐井观天见识浅薄,居然孤陋寡闻地去妄自猜测,是不是有点儿得罪古人遭踏圣贤?!”
“我给你吧,汪伦其实是唐代歙州都督、越国公汪华的五世玄孙,不但出身望族,而且当时还是泾县县令。就算没有汪氏宗谱记载,也有袁枚在随园诗话做佐证: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
史书记载:天宝十一年,公之行踪,由梁园而曹南,由曹南旋反,遂往宣城,然后游历江南各处。也就是李白从开封梁园,往南去往宣城,然后游历江南。这一路上,也玩了不少地方,并有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的诗作存下,抒发的就是一路所见所感。
然后李白顺着青弋江顺游而下,就到了宣城。汪伦虽然也算个名士,对李白自然也是仰慕的,当他知道李白到了宣城,就写信给李白,邀请他来桃花潭一聚。李白一来自己也没事,二来本来也顺路,又对汪伦有所耳闻,所以接到来信邀就去了。即使在现代,从泾县火车站到桃花潭景区,直线3公里,自驾42公里,路程不远。
结果两人意气相投,都是官场不得意之人,惺惺相惜互诉衷情。汪伦让李白第一次感受到大唐民间还有如此之人能懂他、理解他,而且这个人对他无所诉求,既不想巴结他,也不想靠他出名,无官场恶俗尔诈,两人仅仅只是互相欣赏。
人一辈子可能会认识许多人,结交不少朋友,但可能连一个知己都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伯牙在知道钟子期死后,把自己唯一珍爱的古琴给砸了,因为再也没人会欣赏他了。对于李白也一样,他的才华让他在大唐朝庭拥有了一切,也让他失去了一切,但他却因诗歌成了天下的李白。
所以在那个公元55年,眼前的这个叫汪伦的人让李白感到无比放松,惬意,就像两个村里的野子,满眼看到的是山水怡情,推杯换盏,烛光交筹,欢乐有趣。最后,汪伦的真诚最终还是打动了李白,两人成了莫逆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