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三章 萨摩

A+A-

    崇祯十四年九月初一清晨,杨振与乐麦阿的联合舰队大百余艘战船,在鹿儿岛湾入口处的烽烟中,顺利冲入湾内。

    当日中午,联合舰队以战列线战术,一轮集中炮击,就摧毁了萨摩藩设在湾内樱岛上的炮台,占领了这个与鹿儿岛城遥相呼应的军事重地。

    包括停泊在樱岛以北海湾内来不及逃走也来不及毁掉的萨摩藩大批水军船只,也落入了联合舰队之。

    受命驻守樱岛的萨摩藩岛津家家老岛津久通,打也打不过,逃也逃不掉,又没勇气立刻切腹,最后带着数百名驻守樱岛的铁炮足轻缴械,一起成为了联合舰队的俘虏。

    有点急于跟萨摩藩岛津家达成条约的乐麦阿,并没有处决岛津久通,而是将自己拟定的割取大隅列岛与甑岛列岛的条件写成了一纸条约,交给了岛津久通,当日傍晚让其带回了鹿儿岛城。

    然而,岛津久通乘船过海返回鹿儿岛城之后,音讯全无。

    于是九月初二上午,普罗文查号、热兰遮号、安东尼号、阿德里安娜号、普特曼森号以及瀛洲号,六艘巨型战舰一起出动,以与海岸平行的姿态巡航炮击。

    六艘巨型战舰上面,除了瀛洲号仅有三十门重型舰炮即大明所谓红夷重炮之外,其他每一艘上同一量级的重型舰炮都在六十门以上。

    乐麦阿的旗舰阿德里安娜号的两层火炮甲板上,更是配备了八十门重型舰炮。

    六艘巨型风帆战舰上的重炮数量,累计达到了三百五十门之多。

    只三轮齐射,就将鹿儿岛城外沿海设置的几处国崩炮台尽数击毁。

    同时也将闻讯沿海布防,准备反击登陆者的萨摩藩大批武士和铁炮足轻们炸得七零八落,鹿儿岛城下町围城而居的倭人更是四散奔逃。

    而失去了鹿儿岛城外沿海的全部炮台之后,萨摩藩部署在鹿儿岛城外的大批武士以及由他们指挥的数千铁炮足轻、薙刀足轻们没有了凭借,又硬抗了几轮炮击后,一声唿哨,撤回了鹿儿岛城。

    此时,在岛津氏依山临海呈阶梯式布局的鹿儿岛山城之上,仍有不少炮台。

    只不过被倭人彷造并命名为国崩的青铜佛郎子母炮,射速虽然占优,但是其实心弹丸偏,即使居高临下射程有所增加,但对游弋海上的战船威胁不大。

    等到当日下午,鹿儿岛山城的外围工事三之丸城墙受损严重,守御三之丸的大批人马退守二之丸。

    到了此时,二之丸上的国崩炮台等石火失射出的实心弹,就已经对游弋海上的战船无能为力了。

    为了节省重炮的弹药,当天傍晚时分,荷人舰队的重炮停止炮击。

    与此相应的是,荷人舰队的火枪以及杨振船队的火枪和掷弹兵们,纷纷乘坐船靠岸登陆。

    面对退守二之丸严阵以待的萨摩藩大批武士与铁炮足轻,踏上鹿儿岛城下町海岸的荷人火枪和杨振所部火枪以及掷弹兵们,并没有选择攻城,而是一左一右,兵分两路冲向了早已陷入混乱的城下町。

    萨摩藩是个大藩,鹿儿岛城是萨摩藩的藩厅所在,城下町的面积也大,人口众多。

    加上萨摩藩此前也是靠贸易起家,城下町多有武士家族、匠人、商户等人聚集居住,十分繁华。

    虽然战事突起已经两天,有一些商贩已经闻风逃离,但是仍有相当多的藩厅武士卷属以及匠人商民关门闭户躲在家中。

    等到汤玛士佩德尔以及其他荷人军官带着凶神恶煞的红毛鬼火枪、乌番奴火枪登岸,他们的末日立刻就降临了。

    当然,李禄、张国淦、张天宝他们所率领的火枪、掷弹兵将近三千人,也都不是善茬子。

    有了杨振对他们在长崎港内町所作所为的默许与纵容,到了鹿儿岛城下町的时候,根本不用杨振面授宜,他们就都知道怎么做了。

    当天夜里,退守到鹿儿岛山城二之丸以内的萨摩军,没敢出城迎击,只是据守在二之丸以上的山城内,眼睁睁看着原本繁华一片的城下町,被抢光杀光之后被付之一炬。

    九月初三一早,鹿儿岛城城下町的烟火气还没消散,乐麦阿就在杨振的提议之下,再次从樱岛俘获的武士番头之中选了一个,给退守鹿儿岛山城二之丸内的岛津氏送去了最后通牒。

    乐麦阿在最后通牒之中,要求萨摩藩的藩主在九月初三日中午十二时前派人洽谈投降条件,否则将不惜一切代价毁掉鹿儿岛城,并将终结岛津家对萨摩藩领地的统治。

    以荷人舰队和杨振所率船队的实力,若要下定决心彻底毁掉鹿儿岛城,将萨摩藩岛津家彻底斩草除根,是能够做到的。

    只是乐麦阿和杨振都很清楚,他们不能将全部的力量,都投放到萨摩藩这样一个跟德川幕府关系疏远的外样大名这里。

    不管是乐麦阿率领的荷人舰队,还是杨振率领的金海镇人马,他们自打出海以后,就都远离了自己的弹药补给之所。

    而他们随船携行的补给物资,特别是枪炮弹药,却都是有数的。

    虽然他们可以通过抢掠倭奴国沿海藩主大名的城池,获得相当数量的物资补给。

    但是与荷人舰炮以及杨振所部兵船人马装备的枪炮匹配的弹药,却无法在倭人那里获得补充。

    可以,他们每条战船所携行的枪炮弹药,都是用多少就少多少,所以不能不考虑节省使用。

    而面对依山就势采取台阶式布局构筑的鹿儿岛山城,虽然乐麦阿和杨振他们有能力将其彻底摧毁,但是需要消耗的弹药数量以及接下来仰攻山城可能造成的自军伤亡,却是他们不愿意付出和承担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只能通过威胁彻底摧毁鹿儿岛城并终结岛津家对萨摩藩的统治,来迫使城内的岛津氏投降了。

    乐麦阿的最后通牒被送进鹿儿岛城二之丸后,又是石沉大海一般。

    当日上午,等不到回音的乐麦阿只得下令荷人舰队以及杨振的船队,兴师动众地从船上拆卸火炮上岸部署,摆出了一副继续勐攻并要彻底摧毁鹿儿岛城的架势。

    中午时分,荷人的重炮阵地布置完成,杨振所部炮兵孙登选部,也将数十门冲天炮和飞雷炮运到了鹿儿岛城外。

    随后乐麦阿下令开始炮击。

    荷人使用的舰载重炮,跟杨振他们所用的天佑助威大将军重炮属于同一等级,只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有钱豪横,他们的舰载重炮都是用铜铸造的。

    彼此口径虽然大同异,但是因其不惧炸膛,敢于用药,所以实际威力却比杨振船队装载的红夷重炮“高彷品”略胜一筹。

    然而荷人使用的舰载重炮身管长、射程远、威力惊人,但它终究是一种主要用于平直炮击的加农炮类型,对于摧毁平原上的城池,自然不在话下。

    但是,对于建在山丘上并呈阶梯式递进分布的倭人山城来,其原有的长处,却变成了短处,无法近距离仰射的重炮,反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荷人重炮硕大的实心弹丸,打在鹿儿岛城二之丸的台基上,土石横飞,声势吓人,但是对二之丸内死守不出的倭人,其杀伤却相当有限。

    特别是对于二之丸以上的鹿儿岛山城本丸的打击效果,反倒不如在海上之时。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杨振带来的炮兵团营孙登选部,他们所使用的冲天炮以及飞雷炮,原本就以大仰角和可以曲射而着称,此时正好派上了用场。

    当天中午晚些时候,意识到荷人重炮上岸抵近炮击,对高高在上的倭人山城的毁伤效果并不显着之后,杨振下令孙登选带着麾下冲天炮在荷人重炮掩护下,抵近鹿儿岛山城被毁的三之丸下面,冒着可能被倭人下城夺炮的危险,采用最大射角仰射的方式,将开一颗颗开花弹投射到了鹿儿岛城的二之丸内。

    三十门冲天炮,一门接着一门,轮番发射,似乎永无终结。

    一颗颗开花弹,越过山坡的断壁残垣,投射进二之丸内。

    有的落地后才爆炸,将聚集在二之丸内的倭人守军炸得人仰马翻。

    还有的没等落地,在倭人头顶就炸开了,炸得密集的倭人守军抱头鼠窜。

    杨振所部使用的冲天炮,是一种射角大、初速低、身管短、直线射程的大口径前装滑膛榴弹炮,在海上,面对装备了重炮可以远距离打击的荷人战船,那肯定不是对。

    因为在它还够不到敌人的时候,它就已经被敌人所消灭了。

    但是,在面对近距离的而且是处在高地上的敌人时,它的威力就立刻展现出来了。

    因为它的高弧线弹道,使得它可以曲射,可以轻松松松地将能够爆裂的榴弹,送到高地之上或者高墙之后。

    就这样,在杨振下令自军携带的冲天炮进入战场,发挥了效用之后没多久,从来没有见过开花弹的倭人就陷入了混乱。

    当天下午未时前后,当他们发现退守鹿儿岛山城本丸之内仍然躲避不了被高高抛射上来的开花弹之后,退守本丸的萨摩藩藩主和家臣们终于服软,打出了白旗请求停战谈判。

    当天傍晚时分,之前在樱岛被俘后又被放归的萨摩藩家老岛津久通,领着另外一个监督岛津久通的藩主侍从,打着白旗走出鹿儿岛山城本丸,来到了已经被毁的三之丸外,请求跟荷人舰队长官乐麦阿谈判。

    当然,杨振领着几个麾下将领,在何廷斌的通译之下,也参加了谈判。

    事实上,萨摩藩投降不投降,与杨振以及金海镇的关系并不大,一开始杨振并不想浪费弹药在萨摩藩的身上,为荷人火中取栗。

    但是考虑到不尽快打服萨摩藩的话,乐麦阿就无法与萨摩藩达成条约,同时也就无法于近期北上江户城,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杨振不得已耗费了不少的弹药促成了岛津氏的投降。

    当然了,杨振所部兵马既然在战场上出了力,那么在战后,自然就要得到应有的回报。

    当天晚上入夜后双方谈判的过程,比杨振所想象的情景要简单得多。

    萨摩藩藩主岛津光久委派的全权使者即其家老岛津久通,不仅同意了乐麦阿提出的拆除鹿儿岛湾沿岸剩余炮台并割取甑岛列岛、大隅列岛以及奄美大岛的要求,而且同意了杨振所提出的以萨摩藩藩厅全部库存稻米与金银支付战争赔款的要求。

    不过,岛津久通代表其藩主岛津光久提出的条件,也有两条。

    其一,荷人以及明人舰队要立约保证岛津氏岛津光久一系对萨摩藩本土领地的统治。

    其二,荷人以及明人舰队要在达成条约后撤出鹿儿岛湾,并归还鹿儿岛湾内的樱岛。

    同样有点急于跟萨摩藩达成条约的马克西米连乐麦阿,当天晚上就答应了岛津久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