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贾伯济再归谯县城
贾援即接了曹操命令,一刻也不停留,火急火燎的出了门,这厢许褚、典韦追了出来,还待叙话,贾援也只拱了拱,拜别二位便打马而出。
这边点了五十名骑士,便又出了东武阳的城门,望着豫州沛国而去了,此时贾援一行裙是没有再穿戴那扎眼的铠甲,换了身普通的装束,一人双马,速度颇快。
此时的兖州倒是自黄巾之乱以来迎来了难得的太平岁月。东郡太守曹操剿灭了兖州最大的黄巾匪患,余者皆不足为虑,兖州牧刘岱能做到这个位置,固然有着他本人是汉室宗亲、名门之后的缘由,但真本事也是有几分的,此时他控制这兖州富庶之地,又有济北相鲍信这样的强力诸侯充当打,此时在兖州的黄巾贼大部都已经被剿灭了,偶尔剩的几个也都是山贼流寇,成不了气候。
此时贾援一行人在这兖州官道上一路疾行,靠着曹操的关防印信畅通无阻,行不数日便横穿济阴,直至沛国了。
此时的贾援再次回到这丰沛之间的大地上,倒是多了几分感慨。当初带着三百残兵回到乡里的情景历历在目,没想到没过多久,曹操的队伍都发展的这般迅速了,此时人马都快有四五万众之多。
贾援也知道曹操此时在东郡已经达到一个极限,便连这个冬,若是没有刘岱和袁绍的支持,只怕也不是这么好过去的,曹操要是想再进一步,必须要拥有更大的势力,更大的地盘。
袁本初、袁公路四世三公,起点极高,此时二人一个在南一个在北,都在攻城略地,抢占地盘,此时袁绍与公孙瓒相持,抽不出来,袁术又跟刘表抢南阳的地盘,亦是无暇北顾,曹操虽然夹在二人中间,但此时当真是极佳的发展时。
如果贾援那微薄的历史知识没记错的话,自己的岳父大人是靠着打黄巾贼起家的,而且那个时候已经是兖州牧了,想来这事还没发生,不过按照此时发展的轨迹来看,贾援倒是觉得这一不会远了。
起这黄巾贼,贾援也是很是感慨,此时汉朝虽然动荡不堪,但整体上来还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势力,即便内乱不休,对四面的蛮族也是保持着绝对的战略优势。
但偏偏这黄巾军是怎么清缴都缴不完,从起事至今也快十年了,大大的加起来还有上百万人,当真是可怕。贾援自从军以来,除了在河内跟董卓官军交过了,其他的时候一直都在与黄巾军作战。
此时的情形真就像是后世的一款名叫贪吃蛇的游戏,这些强力诸侯都在努力的吃下去,直到无人可吃了才会展开最终的碰撞,而到了那时也就是决定下走势的时刻。
这百万黄巾军,便是曹操要吃的第一个养料!
但无论怎样,这些事情都还没有发生,贾援此时最重要的任务却是快点回家,去见自己即将临盆的妻子。
贾援一路紧赶慢赶,还是在黄昏时分赶回了谯县,堪堪赶上了在曹府吃顿晚饭。不过倒是没有见到曹仁,此时曹仁早就已经启程去了东郡。
“哎,曹老大还骗我未曾下定决心,这曹仁叔父早早就被他派人招去了东郡,岂不是早有预谋。”
贾援对曹操行为腹诽不已,但还没等多想,早就被丁氏叫到了一旁。
要贾援这人谁都不怕,便连曹操的将令有时都敢违背,但唯独面对丁氏时就像老鼠见了猫。
“伯济,你被你父亲撵回了谯县??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是如此胡闹,前段时间看你在谯县抵抗黄巾,闯下了偌大的名声,我还道你知晓轻重,已经成熟了,原来你还是这般轻浮,真是气死为娘了。”
丁氏自就把贾援养在膝下,一直便把贾援当成儿子看待,此时训斥起来也是毫不留情。
贾援无奈的站在一旁,也不反驳,只是垂耳恭听,待丁氏骂的累了,贾援方才敢答上一句话。
“母亲息怒,孩儿知错了,日后定不敢再犯。”
贾援当即又向丁氏行了个大礼,这边曹慧大着肚子,看着自己丈夫挨骂,也是心疼不已,挣扎着站起身来,便要向丁氏求情。
丁氏这么多年来就曹慧这么一个亲生的孩子,便连曹昂都只是养子,如何能不心疼,看曹慧就要拜倒下去,急忙上前将她扶住。
“哼,这次便饶了你这子,日后若有再犯,你父亲饶的了你,我可饶不了!”
贾援这边战战兢兢的在曹府吃了个饭,便领着曹慧急忙回了自己家郑
夫妻二人日久不见,自是一夜絮话不提。
贾援明里虽然是被曹操撵回了谯县,但也可以接了曹仁的差事。与历史上不同的是,曹操此时的实力要比历史上强出了许多,本来曹操在龙亢县是直接带了人又去河内了,但在贾援的蝴蝶效应下却没有前往,而是听了荀彧建议,静静的在沛国积蓄实力。
此时沛国已经成了曹操除了东郡以外的又一根据地,现在这块根据地便又托付给了贾援进行管理。
当然,贾援在这里只是起着一个稳定人心的作用,前番他保卫谯县,重创黄巾军的战绩还是十分的有号召力,士卒也大都心服。
贾援也是知道乱世中兵权最重,军营和家中两头跑,日子倒也过得充实。
就这样日子一一的过去,曹慧终于临盆了。
待稳婆将新生的女儿交到贾援中时,贾援顿时便有收获了全世界的感觉。
曹慧本还担心丈夫不喜女孩,但看到了贾援如获珍宝的样子,心里的担心顿时便消散不见。
丁氏也是头一次当了祖母,对贾援的这个女儿喜爱的不得了,亲自给取了名唤作贾玉。
贾援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内心也是暖洋洋的,是啊,他这奔波下,四处征战,为的不就是这一幕能够长存下去吗。
“玉儿,你爹定要让你这辈子荣华一生!”贾援默默的在心中对自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