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太妃的野心

A+A-

    巡抚提携不压, 贾琮才能够顺顺当当的升迁。

    荣府自然要好好照顾这位杜家的秀女。

    石梅也只是那么一, 邀请杜婉儿入住。

    再没想到, 当初拒绝荣府提携的杜巡抚,这一次,竟然就吩咐女儿与奶嬷嬷丫头借助师兄贾琏家里。

    其中寓意不言而喻。

    希望贾琏能够关照师妹, 给师妹寻找一个好出路。

    杜婉儿是个典型的江南才女, 文雅腼腆。

    芝芝跟她有些不搭,探春但是擅长诗词歌赋,却又订婚要备嫁。还要抽空帮着梅馨儿管家, 没空陪伴她。

    杜婉儿倒是跟水灵的性子很投契。

    水灵是她师嫂,照顾她也是应该。

    只可惜, 水灵正月二十午间发动,于夜半子时诞育一子。

    石梅有些失望。

    她想得个重孙女儿疼爱教导,结果又是个子。

    子三岁就要开始幼教, 四岁就要启蒙,五岁正式上私塾。

    根本没有丁点闲暇。

    不这么着, 将来长大就是个纨绔膏粱。

    贾兰今年五岁, 早晚来请安,其余时间, 都在书斋背书。

    下了学堂,又要温习功课。

    水灵一点都不放纵孩子。

    正月二十三,孩子洗三。

    贾赦也给孙子起了大名, 贾蔚。

    一听跟就跟葳蕤是一个意思, 反正就是子孙茂盛之意。

    杜婉儿进府赶上这波忙乱。

    不过, 杜家与与傅家,都来迎接她去做客。

    她倒是也不寂寞,反而结交了许多的新朋友。

    跟宁府的芝芝,林府的黛玉都混熟了。

    湘云也来荣府做客。

    杜婉儿倒是住的很高兴。

    二月初二,宁府的芝芝,林府的黛玉,加上借居的杜婉儿一起进宫选秀。

    二月初六。

    张氏去赵家送催生礼。

    迎春的产期在二月中旬。

    二月初八,迎春发动了。

    张氏着急上火收拾东西,又跑来荣庆堂邀请石梅一起前往。

    石梅道:“她不比水灵是二胎,头胎慢的很,只管明儿去,赶得上。”

    张氏哪里等得了,忙叨叨去了赵家。

    石梅其实想,张氏一个人去就成了。不是石梅不想去,闺女生孩子,一家人都去蹬着,亲家还不得着急?

    又不是架斗殴,人多势众。

    迎春的身体石梅很了解,强健的很,又有许多的人替她传授经验。

    怀孕十个月,基本没有消停过。

    每日必定去院子里溜一圈,三五日回家来拿些菜蔬灵米。

    本来家里可以派人送去,她就是想出来放风,因此每每自己回家来。

    她也不在娘家过夜,赵昀下朝来接,她就家去了。

    赵家的长辈也不好责备。

    迎春怀孕七个月的时候,上马下马不用搀扶,自己飞腿就上去了,比赵昀还利索。

    这样健康的母亲,孩子还出事,那就是赵家祖宗不积德,天理不容了。

    石梅常常在想,杜家、赵家、冯家,真是积了大德了,尤其是赵家冯家福泽深厚,这才娶到荣府的贵女。

    这两家富贵三代不成问题。

    三月,宫中正在如火如荼的选妃,惜春也传来好消息,惜春怀孕两月。

    入画经过惜春婆婆的同意,回家来报信。

    冯家则要等到孩子满三月才会公布消息。

    这一来,贾敏就着急了,金明至今没有动静呢。

    贾敏回来找石梅不依:“母亲您给二侄女三侄女什么秘方呢?”

    石梅一戳贾敏的额角:“我有还秘方还不先给你?”

    贾敏府里吃水都是翠微山供应,菜蔬也是隔三差五送一回,水果灵米也没少给。

    石梅隧道:“让青玉停止修炼一段时间,父母身体强度差的太远,只怕也不容易受孕。不然,教导你媳妇修炼吧?”

    贾敏笑道:“我也这般想,只怕母亲不答应呢。”

    石梅道:“这有什么答应不答应,不过是强盛健体的法子,实在不成就让青玉停止修炼一段时间,看看如何吧。”

    其实,石梅不觉的青玉多么大,才二十一岁,金明也才十九岁,早得很。

    石梅当初十九岁,还在上大学。

    二月中旬,宫中传出消息,黛玉与芝芝杜婉儿都过了初选。

    八百多人进宫,留下三百人。

    复选在三百人中挑选三十人。

    太子的妃嫔只需要九人。

    其余二十一人,则会赐婚给王公贵族人家。

    初选只是望闻问切,看看高矮胖瘦,闻闻你身上有没有异味,问你几句话,不仅能够知道你肚子里有没有诗书礼仪,你话的声音语调神态都出来了。

    秀女都要接受太医请脉,宫寒手凉的要剔除。

    太子选妃嫔是为了开枝散叶,不能生育自然挑不上。

    复试在三月初,入宫的秀女要经过半月的培训与观察。

    这个观察为主就是观察品行。

    太子妃与良娣虽然定了门户。

    但是,一个家族也有几个秀女。

    今日的太子妃就是明儿的皇后。

    太后与皇后要看清楚哪一个贵女有母仪天下的资质。

    尤其是太后,比皇后更加用心。

    三月初,黛玉杜婉儿过了复选进入前三十名。

    芝芝按照之前的约定,在第二轮落选回家。

    芝芝回家嘴巴噘得老高:“那些嬷嬷太讨厌了,又是摸又是掐,又是泼水还要身上到处嗅,羞死人了。”

    三月初十,所有秀女都回家等候圣旨。

    黛玉回家,心情也很不好。

    却是太后、皇后,还要王府宗亲家眷,都邀她吃茶,好几次黛玉在皇后宫中吃茶,屏风后面都躲了男子。

    黛玉可是修士,周身十米之内有人,她都能察觉,何况只是相隔三五尺?

    黛玉回家跟母亲告状:“什么选妃嘛,简直就像是铺子里买东西,挑来拣去。”

    贾敏安慰女儿:“谁让我们生在富贵之家呢,所有人都要经过这一遭,这是咱们享受荣华富贵所付出的代价。”

    黛玉越发不痛快:“凭什么咱们要任凭他们挑拣?他们比人聪明,还是对社稷有功?”

    贾敏抿嘴笑,这都是受了她母亲的平等人生教育的结果。

    但是,这个社会注定了,人生而不平等。

    贾敏揉揉黛玉的额角,道:“他们是王府的后代,他们没有功勋,但是他们的祖宗曾经有功于社稷,今后他们自己也会为了社稷的安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比如你哥哥,他就可以挑选京都所有清贵人家的闺女,虽不是他亲自相看,但是娘替他看准了,他最后还是要过过眼,最终才会决定定下谁。”

    贾敏耐心的给黛玉解释,这是社会环境,她自己,她嫂子,甚至如今成为老祖宗的外祖母,当初也曾经选秀,被人挑拣。

    这一解释,黛玉心里的郁闷终于消散了一些。

    三月十六,太后懿旨,择定杜阁老家三房的嫡次女,十五岁的杜珺为太子妃。

    杭州将军陈老将军家二房的嫡次女为良娣。

    另外一个良娣出自理国公府。

    良媛则是在八公之家挑选了两人,德太妃的娘家邬家占了一个名额。

    其余三名,承恩公张家的族孙女占了一个,漠北克虏军将军卫堃的嫡次女,再有闽浙靖海侯府的嫡次女。

    太子这一次正妃一名,偏妃八名就择定了。

    两名良娣,会在六月一乘轿子抬进宫中咸安宫。

    太子大婚定在十月初十。

    然后,就该轮到给王公人家赐婚了。

    不过,王公家赐婚却没得这样快。

    虽然是赐婚,其实亲家双方自己商议好了,有了结亲的意向,太后才会赐婚。

    这样的婚姻,才是两姓之好。

    然后,醇正帝的生母德太妃又出动了。

    还别,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话很不错!

    自从邬家的姑娘一路顺风进了复选。

    也或许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德太妃的病情竟然有了起色。

    及至邬家姑娘赐了良媛,德太妃竟然慢慢的痊愈了。

    四月,德太妃开始频道召见各王府女眷进宫。

    四大亲王府,四大郡王府的王妃们,虽然心里看不起这个选出身,父亲只是个校尉的太妃。

    但是,人家的儿子一个皇帝,一个郡王。

    谁敢得罪?

    德太妃招这些王妃干什么呢?

    亲事。

    她倒是不好意思让郡主下嫁。

    却是想把邬家的姑娘嫁进王府做王妃。

    为什么呢?

    为了提高邬家的地位,还为了给太子府良媛拉助力。

    德太妃的计谋没错,只是太急切了。

    怎么也要等到侄孙女怀孕吧!

    各家王妃是敢怒不敢言。

    想着,实在不成,拿个庶子凑数呗。

    然后,在召见王妃的同时,还频频召见娘家的侄孙女进宫。

    德太妃这一开头,其他的太妃心思也活络了。

    傅太妃,和太妃,周太妃都齐齐而动。

    皇后能够只准亲婆婆会亲,不准其他太妃会亲?

    这些太妃虽没儿子,年轻的时候,谁没受过宠爱,谁还跟上皇没有三分恩爱?

    弄不好就要受到申饬。

    皇后再不敢阻拦。

    傅太妃就是其中最为积极者。

    傅家因为五皇子被嫌弃,这一次太子选妃,一无所获。

    傅家可是百年的清贵人家。

    实话,做个王妃比邬家姑娘有资格。

    之后,御街上每日来来往往,都是花枝招展的姑娘。

    然后,德太妃不仅召见各家王妃,还召见太子,让太子与邬家入选良媛的邬瓷会面,联络感情。

    三番五次,太子烦不胜烦。

    上皇因此被惊动了。

    上皇了解始末,遂招了太后话。

    太后以为上皇会发怒责备,主动认错:“这事不能怪皇后,年轻的时候大家斗得乌眼鸡似的,却是一起熬过来的姐妹,进宫最少也有三十年了。

    德太妃召见亲人,她们也来求臣妾,臣妾也是不忍心,这才跟皇后商议,行个方便。”

    上皇却道:“你做的好,是朕疏忽了,自己儿子孙子承欢膝下,忘记了她们,是朕的不是。

    朕这就下旨,让她们每月二六之期进宫会亲吧!”

    太后闻言忙着起身道谢:“如此,臣妾替那些老姐妹们谢谢陛下恩典!”

    上皇道:“先这样吧,朕跟老四商议之后再下圣旨!”

    然后,太后闻听上皇驾临长春宫。

    太后也无所谓了。

    从前去一次生个儿子,如今也不能生儿子了,管她呢!

    太后这边召集一般当初力挺她的嫔妃,提前告知好消息!

    那些没有生育的嫔妃,都以为临死才能面见亲人。

    一个个感动的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