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
这一年三月开始,各家省亲别院在种植树木之后。
开始规划种植花草。
荣府的苗圃畅销起来。
尤其是名贵的花木,梅兰竹菊牡丹芍药,特别畅销。
桃李杏花也销售的特别好。
德太妃等六位太妃的省亲时间就定在八月十六,九月初九。
桂花、菊花,栀子、茉莉、蝴蝶兰花都是□□月开放。
月季、玫瑰,蔷薇的需求量也大。
邬家的花卉,荣府只是意思一下报出一千两银子的价码。
当初贾芸只是在大观园补种几棵树,就领取了二百两银子。
一千两银子,不够买两盆名品兰花。
乌家从荣府搬走了三十六盆兰花盆栽。
荣府这是给醇正帝面子。
一千两银子,荣府也根本不过手,只让邬家自己去采办处、内务府交接。
若是能够节省这一千两银子,也是他们邬家的本事。
荣府还要替邬家出一笔钱,那就是这一笔花草交易应该上交的赋税。
无论德太妃与醇正帝在意不在意,这是荣府作为臣子对醇正帝与其母的孝敬。
四月初,张氏派遣了二管家林之孝去秭归郡送催生礼。
顺便送了两个接生婆,又在家生子里挑选了两位乳娘同行。
瞿凤的娘家,也派遣大管家一起同行。
五月初。
贾珣传回消息,宝玉贾芸都过了府考与院试,只等八月科试与秋闱。
五月初八。
探春过了大定,聘礼五万两。
婚期定在来年三月。
这年万寿节,上皇不宴请文武百官,却在养心殿宴请京都三百里内七十三岁以上的人瑞。
文武百官都在准备万寿的礼物。
上皇却给贾政下旨,他不要荣府的金银珠宝,让荣府承担宴会的瓜果菜蔬,以及茶水。
瓜果菜蔬自然没问题,只有品质区别。其余人瑞吃的是一般的菜蔬。
上皇吃的是灵植。
虽然蕴含的灵气不是多么浓厚,足够养生健体,延缓衰老。
上皇今年八十四了。
耄耋之年中风,十年来,病情没有继续恶化,还逐渐痊愈。
这灵蔬的作用,可见一斑。
同日,石梅也得到了陛下赏赐的食盒。
却是八品宫廷秘制的点,再有南方的水果荔枝香蕉百香果。
戴权前来送礼顺便宣旨。
没有圣旨,只有上皇口谕。
上皇依然称赞石梅为忠贞之士。
石梅在心里诟病上皇这个气鬼。
既然是忠贞之士,为何不给御笔圣旨?
如果把圣旨用匣子埋起来,日后有幸回归现代,再挖出来,岂不是发大财?
石梅这里正在腹议,戴权再次让人从轿子里捧出锦盒,却是前朝唐伯虎的仕女图。
本主史老太君有一副杏花茅屋图。
是贾代善送给本主的礼物。
如今,上皇赐给石梅的却是牡丹仕女图。
石梅看着这个胖乎乎唐朝版本的美女,不知何意,却是忙着谢恩。
戴权却道:“国公夫人免跪,圣上口谕,不必进宫谢恩,钦此!”
石梅看着卷轴上大大的两个字-唐寅。心里窃喜,这若是带回现代,她的身家
倍增。
即便不卖出去,两幅唐寅的真迹,足够她入京都文化名流的圈子。
石梅满心遗憾。
唉,可惜!
当晚,贾琮的书信到了。
贾琮与叶筝同时得女。
张氏十分遗憾。
石梅却去贾代善灵前上了三注清香,表扬了贾代善:“你还是比较管事,没让他们酿成大祸。”
贾琮身处偏远的秭归郡,送粥米不切实际。
然而,石梅与张氏对于后辈的关爱不能省。
石梅、张氏、杨氏、贾敏,再有元春、迎春、惜春、探春,又有水灵、梅馨儿、余氏、许氏、王淑华。
再有贾珣,贾珃,毓秀,都给两个孩子了长命金锁。
拢共三十二把各式各样的金锁,装进十六个盒子。
再有新近收割的新麦,分装几石。
并允诺,等新米收割,会再送一些。
无论如何,孩子不能亏待。
张氏又让贾葳把脚丫印了一双,给叶筠带去。
除此之外,张氏与石梅各自开私库,将上等细棉布,上等的棉花蚕丝,再有丝绸锦缎,一样收拾两份。
叶筠叶筝每人一份。
又把库房的滋补的药材,人参燕窝三七红参,当归黄芩都收拾了两大箱子,也是叶筠姐弟每人一份。
一并带去秭归郡的还有贾赦亲笔写下的墨宝,给孙女起的大名:贾菡二字。
别看祖父祖母赐名,这是辈的福气。
张氏还告诉儿媳叶筠,等重阳节开祠堂,就会给贾菡上族谱。
这边给叶筠的礼物启程了,梅馨儿终于有了好消息。
这一日梅馨儿清用青盐漱口,忽然犯恶心。
她自己没注意。
这日早点,因为贾葳想吃酒糟鱼。
石梅就给成重孙子做了一碟子。
贾兰贾葳没吃完。
结果,梅馨儿来请安,闻着鱼腥味儿,顿时又吐得眼泪直流。
石梅便给赖嬷嬷使个眼色。
稍后,赖嬷嬷送水灵出去就道:“二少奶奶,我们老太太今日早起,了好几个喷嚏,奴婢请太医,老太太又不准告诉。
老奴心里很是不安,觉得还是应该告诉二奶奶一声……”
水灵正在研究梅馨儿,忽听这话,福至心灵,忙道:“赖嬷嬷思虑的极是,老祖宗的身体可是马虎不得,多谢赖嬷嬷了。”
水灵回去就让人拿了牌子请太医。
这边却正儿八经的给赖嬷嬷一份赏赐。
是赖嬷嬷照顾老祖宗辛苦了。
又吩咐厨房给赖嬷嬷添菜。
赖嬷嬷捧着二十两银子的红包,再加上两个尺头,一桌子酒菜,倒是不好意思,跑去跟石梅道谢。
石梅道:“这是你该有的体面,只管收起。
原本你也七十了,早不用当差了。
你不乐意回去,愿意陪我作伴,我也是图用的顺手。
他们且不敢把你真方奴婢使唤。”
赖嬷嬷忙着行礼:“奴婢本就是奴婢,不敢托大。”
这一辈子赖家人真是没有托大。
荣府后街的少爷来了,那也是少爷。
虽然给赖嬷嬷赖大请安。
但是,赖嬷嬷赖大也不敢不起身还礼。
奴大欺主的事情,在荣府根本不能发生。
一旦有奴才胆敢犯上欺主,贾代修得了信儿,即刻就会报给贾敬知道。
这样的奴才即刻撵出府去。
当然,主子惩罚奴才也要有理有据。
不然,照样会受到申斥挨板子。
情节恶劣者,还会在家族内部进行劳教改造,剥夺家族的福利。
家丑不外扬。
一般不会闹到衙门就是。
这些是题外话。
话王太医进府,给石梅请了平安脉。
心里觉得这些有钱人家真是作兴,身子比他这个三十几岁的人还强健,请什么平安脉?
不过,荣府每次都有二十两的上等红封赐予,比他一月的俸禄还多。
他也就忍了。
之后,他才知道错怪史老太君了,人家还真不是无事生非。
却是荣府的三少奶奶有喜了。
这一回,王太医得了两个上等红封,喜滋滋告辞了。
他出府之前还不动声色的拍马屁:“老祖宗,下回再有这等喜事,你还是请子吧。”
荣府跟王家也是几辈子的交情了。
王太医因此才敢跟石梅嘴。
石梅自然欢喜:“好呢,过几日再请你就是了。”
荣宁两府媳妇多得是,自然喜事连连。
张氏这里不动声色,去碧云寺添香油,又去天齐庙施舍米面,让和尚周几那些乞丐。
家里忙叨叨完事儿了,德太妃省亲的日子到了。
这一日,许多人家都去德太妃家观礼。
德太妃比元春有颜面,她是午餐后未时正刻出宫,回到私宅,游逛看戏,接见亲眷。
然后,一直到亥时,凤攆方才起驾回宫。
八月回家省亲的太妃有三家。
到了九月初九,又有三位太妃省亲。
据这都是上皇规定的时间。
年前,所有太妃省亲完毕,剩下的就是醇正帝的嫔妃了。
醇正帝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果然是很各色的皇帝。
醇正帝六嫔妃的省亲的日子,有三位是正月十五,再有三位正月十六。
出宫时间,却是戌时正刻。
石梅终于可以确定,这位醇正帝就是书上那位原版的皇帝。
日子核定之后,六家嫔妃的家眷又开始向京都各勋贵清贵送请柬。
其实就是卖座位。
然而,前面六位太妃省亲,让京都许多的豪门人家后悔不迭。
因为这些后妃的娘家许下的诺言,根本无法实现。
许多之前答应要赞助的人家,又反悔了,后续的银子不出了。
故而,这些后妃的家眷才在年前再次出马,明码标价的卖座位。
甚至提出,出五万银子,无论你是什么出身,明年选可以送一个女儿进宫,给娘娘做贴身女官。
这个卖点的实质是什么,不言而喻。
五万两银子,买一个女儿爬上龙床的机会。
这个消息一出,再次勾起了许多想要飞上枝头人家的兴趣。
据买卖十分兴隆。
石梅听着张氏给她禀报这些趣事儿,只觉得好笑。
这些人真是穷疯了。
竟然干这等事情,只不知醇正帝认账不认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