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几家欢乐几家愁一
华芳娟刚才见白狗走来,她的心就开始颤抖起来。虽她刚才并没有出白狗大将军的什么坏话来,可是她也是知道方慧芝、沈金凤、杜六娘,还有阎玉芬、卢花秀、曹玉琼这六人是受白狗大将军庇护的,自己现在打她们的脸就是在打白狗大将军的脸,这样白狗大将军焉能放过自己。
华芳娟怕归怕,但她也是在脑子中准备着一些措辞,来为自己的行为做一番辩解。
华芳娟没有想到白狗大将军对她与沈金凤刚才的交锋一字未提,甚至还有一种要撇清关系的意思。华芳娟虽然不明白白狗大将军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她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
现在这三百多人的秀女中对白狗这番话持高兴的态度的又何止华芳娟一人,特别是那些自己以为自己的姿色并不逊于方慧芝她们六人的,更是看到了一线希望,认为自己也是有会被皇上选中的人。
方慧芝心中清楚自己与白狗大将军之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所以也没有将能得到白狗大将军特别的照拂抱多大的希望,现在对她来,白狗出那一番话后她也是没有感到有多么的失望,甚至比那华芳娟还要平淡些来对待这件事。
沈金凤原本以为白狗来了之后要为自己这几个人出一口怨气,可听进她耳中的话却是这样一番意思,这使她就不明白了。
沈金凤是一个想到什么什么的人,这时她就憋不住了,便直接地高声对白狗道:“白狗大将军在来京的路上,你不是在京城里要护得方慧芝的周全的吗?可刚才这华芳娟当众羞辱我们六人,你怎能放过她呢?”
白狗是谁?他可是从安陆府出来的,而且是身具异禀的神人,被沈金凤当众破当日自己对方慧芝的承诺,白狗虽到现在为止也还不算践踏了自己的承诺,但他的脸上也是有些挂不住。
“你不用挤兑本大将军,本大将军向来是一诺千金,过去没有践踏过自己的承诺,现在也没有,将来更不会,别在你们几个黄毛丫头的面前,就是在更伟大的人物面前,本大将军也是言出必行。”白狗信誓旦旦,也是豪情满怀地。
“沈姑娘,你不用怀疑本大将军的德行,本大将军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现在本大将军对方姑娘的承诺也还是算数。只是她现在也算不上受到了谁的欺凌,所以也更不需要本大将军来为她强出头的。”
白狗口中所的伟大的人物他所指的是现在还在天庭的二郎神这个真正的主人;可这话听在众人的耳中,大家都以为白狗所的伟大的人物是指嘉靖帝。
沈金凤被白狗阻得是一句话也不出来了,她刚才能这样对白狗话也是因为被华芳娟所气的,现在场面冷静下来了,她也是为自己刚才对白狗所的话而后怕,更还有一点后悔,怕白狗为此而不再照顾她们了。
刚才方慧芝是想阻沈金凤话都阻不住,而现在方慧芝被沈金凤的话吓到了,也不再去阻止沈金凤话了,可沈金凤却不出来了。
“你们大家都听着,这六个人是本大将军照着的,你们谁都不许欺负她们。本大将军照顾她们并不是偏向她们,而是要给她们一个公平竞争的会。你们所在的人就各凭自己的条件行事,别想那些歪门斜道的。”白狗现在也不能掖着藏着的了,他干脆把自己的观点在众人面前亮明,省得让大家猜忌。
白狗虽然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但他这番辞又有几个人能相信呢?那些刚升起一点希望的秀女们心一下子又落入了冰窖里去了。
“你们按照程序该咋办就还是咋办吧。”白狗对那些主事的嬷嬷和太监们完这话后也就退到一边去了。
白狗话是这样,可在嬷嬷和太监们的心中却是不能这样去想。领头管事的嬷嬷还是走到白狗的面前,十二分地心谨慎地问道:“白大将军,你看刚才的这事怎么处理?”
领头管事的嬷嬷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按照宫中的惯例,象刚才华芳娟和沈金凤二人这般的吵闹,在这选妃的关键时刻是要被取消候选资格的。现在白狗大将军一面让她们按宫中的程序办,一面又沈金凤、方慧芝她们六个人是他照着的,这才真叫负责选妃的嬷嬷们左右为难。
虽刚才的事是华芳娟挑起的,可沈金凤也是十分地嚣张,若是只处理了华芳娟而不清理掉沈金凤,那恐很难服众。她们更是怕此事传到嘉靖帝的耳中。这才是使嬷嬷们为难的根本原因。
领头的管事嬷嬷问白狗时,虽然声音控制得很,可现在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白狗身上,所以还是有很多人都听到了嬷嬷问白狗的话。
白狗听嬷嬷这样问自己,他便想也没有想的道:“你们就当刚才的事没有发生吧。”
领头管事的嬷嬷没有想到白狗会这样话,她一时也是吃惊得很,“难道刚才白狗大将军的话是真的?”领头管事的嬷嬷在心里这样想。
听白狗这样回答那主事嬷嬷的话,最高兴的应该是华芳娟了。她也是嫉妒方慧芝她们六个人所得到的特殊照顾,再加上她好出风头的性格,才闹出这事来。只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沈金凤在稳操胜券的情况下竟然敢冒出头来应战,与自己怼呛;更可悲的是这个时候白狗大将军又恰恰来到。
华芳娟以为自己今天是一个必死的结局,可她没有想到自己还能起死回生。
现在的华芳娟躲过了这一劫,她在心里是无比的欢喜,可她高兴之余并不是认为能躲过这一劫是因为白狗不想被俗务所缠身,而是认为是自己争取来的结果。由此华芳娟就更坚信了自己的信念,自己所想拥有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去争取才能得到。
白狗在储秀宫的花园里因秀女间的争吵而发生的这场戏,毕竟还是发生在后宫,所以也是很快的就传到了嘉靖帝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