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敲山震虎
事情虽是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如方皇后所愿把华嫔妃定为后宫阴木偶之难的始作俑者。
“李公公,本宫求见皇上。”方皇后对守在御书房门外的太监总管李彬。
“方皇后,皇上正在批阅大臣们的奏章,皇上有旨,非朝中大事不得打扰。”在皇后与皇上之间孙彬是绝对要听从皇上的旨诣。
方皇后听孙彬这样虽心中不悦,但也不能表现在脸上,“本宫欲向皇上奏禀的虽是后宫之事,但也是关系到我大明朝的安危,后宫定则朝廷安。”
方皇后对孙彬了一弄大道理,可孙彬仍是无动于衷地站在那里,方皇后无奈,只得守候在乾清宫的御书房外。
后宫之中所发生的事嘉靖帝早有所闻,方皇后所做的一些事虽有些阴暗,但作为后宫的主宰者皇后要把持后宫,也是必须要有一些段的,否则后宫则混乱不堪,这个道理嘉靖帝比谁多清楚明白。
嘉靖帝现在不反对方皇后这样行事,甚至在心中还有点暗暗的欣赏,但嘉靖还是要杀杀方皇后的威风,这个势头不控制住,那朕的后宫就不在是朕的后宫了。
方皇后在御书房外与孙彬所的那一弄话嘉靖帝是听得一清二楚,只是嘉靖就是要让方皇后在书房外站着,这也是让后宫之人都明白不管任何时候这后宫主事之人还是他嘉靖帝。
方皇后可是没有一走了事的胆量,唯有恭恭敬敬站在御书房外等候。
大约半柱香的时间,御书房内才传出嘉靖帝的脚步声,随之传出“孙公公,上茶。”
方皇后也清楚听见嘉靖帝叫唤孙彬的声音,她要不愿意错过这个会,“皇上,臣妾求见,有要事奏禀。”方皇后如黄鹂般的声音在孙彬转身时就已响起。
嘉靖帝虽知道方皇后已在外等候多时,心中并没有一丝的感动,也只是淡淡地回应道:“宣方皇后觐见。”
方皇后紧随孙彬身后走了进来,“皇上。”方皇后在礼仪上不敢有半点马虎,一进门就给嘉靖帝施礼。
“皇后,有何事相奏?”嘉靖帝站在书案后,并没有让方皇后站起来。
方皇后跪在书案前从腰带处抽出几张纸,双呈递上前,“皇上,华嫔妃不守宫规,在后宫之中散播谣言,扰乱后宫,其罪不可恕,请皇上降旨赐罪于她。”
孙彬在嘉靖帝的示意下从方皇后中把书状接了过来。
嘉靖帝也只是翻开随意地看了几眼,“依皇后的意思此事该如何处置?”
“皇上,后宫的安宁维系着朝廷社稷,搅乱后宫就是祸害朝廷,请皇上严惩华嫔妃。”方皇后是知道自己呈给嘉靖帝的那些所谓的书状是怎么来的,她不敢抬头看嘉靖帝的脸上表情。
“赐华嫔妃白绫三尺,这事就由孙公公去办吧。”在嘉靖帝的心中对华嫔妃没有一点的怜惜之意,当日至所以把华芳娟册封为嫔妃也是一时错会了白狗的意思,今日借此会也正好去除心中的这个埂。
至此,方皇后才算是大大的出了一口气,那心也算是踏实了。
华嫔妃被皇上降旨赐死的消息在后宫之中迅速的传开,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后宫之中关于阴木偶之竟然是华嫔妃所为。
杨金英是知道阴木偶之的始末的,现在方皇后虽然定罪于华嫔妃,但她知道方皇后也只是借此会排除能威胁自己地位的异已而已,现在方皇后没有动她,一是还不清楚她才是阴木偶之的始作俑者,二是在方皇后眼中她真是一个虾米。
杨金英可不认为自己已躲过了这一劫,现在方皇后不动她是因为还不知道她才是罪魁祸首,一旦事情大白于下,那也就是她杨金英的死期。
杨金英不是一个畏缩待毙之人,她虽早已不畏生死,但她也不愿意自己死得没有价值,困兽之斗的勇气还是有的。
杨金英抱着必死之心,但别人可就不是这样。阎丽妃宫里的鸣凤听到华嫔妃因阴木偶之被处死的消息之后,就吓得饭都吃不下,称病窝在下人们住的偏房里。
杨金英来找时,在侧门的门房里并没有看见鸣凤,她也就径直的往偏房这里找来。杨金英今是必须找到鸣凤,并稳定住她的情绪,否则让方皇后的人从鸣凤处找寻到端倪,那就会功溃一穴。
“鸣凤,鸣凤在吗?”
“谁?谁呀?”鸣凤颤抖的声音从屋里传了出来。
杨金英听鸣凤在屋里就推门而入,“鸣凤,你这是怎么了?”
“金英姐你怎么这个时候还来这里。”鸣凤躲在被子里着。
“你这是怎么啦,怕了?方皇后把这是按在了华嫔妃的头上,这事也就算是了了,只要我们不露出破绽,就会没事的。”杨金英见鸣凤这般的畏惧,也只得这样地对鸣凤;尽管这样有可能麻痹鸣凤,使得她掉于轻心,但也总比使她慌慌张张、六神无主的好。
“你的是真的?”鸣凤听杨金英这样虽还有些猜疑,但已没有了刚才的那番忐忑不安。
“只要我们事事心,那事就不会被发现。”杨金英再一次肯定地。
“听金英姐这样一,我也就放心了;不是我怕事,只是我觉得还没有替张皇后报仇就那样了有些不值得。”鸣凤从床上爬起来,也不忘在杨金英面前表表衷心。
“好啦,你对张皇后娘娘的心意我是知道的。现在我们是没有退路的了,只能往前走。”杨金英来这里不光是给鸣凤安心,更重要的是要把鸣凤紧紧地绑在自己的战船上。
听杨金英这样,鸣凤心有余悸地问道:“金英姐,你还准备闹下去吗?”
“不做下去能行吗?你真以为方皇后把华嫔妃推出来顶罪这事就算了了吗,这只是方皇后的权宜之计,不把真正的阴木偶之的根源查出来,方皇后是不会罢休的,所以我们必须继续做下去,不死不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闯出一条出路来。”杨金英此时心中的怨气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