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书店

A+A-

    我们推杯换盏,就像是我和成钟磊也搬了新家,我们边喝,边在灯带的照耀下谈论我们感兴趣的话题。

    对于我来,买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尽管家里爸爸的书很多,但大多都是医学书籍,我感兴趣的不多。

    在我的书桌上,除了几本足球俱乐部,就是几本读者文摘,这就是全部“书籍”。

    读者文摘是马奶奶给我的,而那几本足球俱乐部是从牙齿缝里省出的钱买的,足球俱乐部是我们接触足球的一扇窗,翻开杂志带来的愉悦感就像望着开得正盛的石榴花,那涌动的红色封面,就像面对着一位正在演讲的演家,老远的就能听到它在高谈阔论,谈论着大牌球员的转会,谈论着各支豪门的历史,声音高亢响亮。

    足球俱乐部的大幅中插也是他的一个卖点,我仅有的两张海报就是这些大幅中插,一幅是意大利国家队的全家福,一幅是巴塞罗那队的全家福,一张我贴在卧室门背后,一张贴在门背后的墙上。

    买书对我来太奢侈了,一本书的价格相当于一个月甚至更久的早点钱。

    一本读者文摘会被我翻看很多遍。

    一本最便宜的也要二三十块钱,实在买不起。

    有时候想看书了,就去图书馆借书,但学校图书馆规定的还书日期实在太近,通常都是一周,一周时间,对于看大部头的来,实在太紧张了,如果分期来借,下次就不一定能借到。

    学校的书,不能勾勾画画,也不能折页,所以感觉有很多束缚。

    有时候,实在想看书,我就会一个人去张掖路的新华书店,进去后,面对林林总总、琳琅满目的书籍,总有一种囊中羞涩的感觉,只好坐在角落里看一下午。

    吸引我的是一股只有书籍才特有的油墨香,使爱读书的我浑身激起一种莫名的兴奋,如同饥饿的人闻到面包的香味。

    但新华书店里的人实在太多了,熙攘和聒噪会立即把我看书的思路打乱,买书人无边的热浪会排挤到我面前,使我几乎昏厥。

    高大上的新华书店就像青番茄,只可远观,不可细品。

    所以,武都路上新开的一家书店,就像是可以安放我对书籍热爱的驿站。

    店面不大,两扇门敞开着。

    门上竟然破天荒的还挂着一个牌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缓坡摇曳”。

    这四个字写得超凡脱俗,苍劲有力,但却和周围现代化的街景显的有些格格不入。

    毕竟“缓坡摇曳”四个字和书籍没有半毛钱关系,乍一看,认不得这家店是经营什么的。

    这样的店名在武都路不常见,在全市都不常见。

    或许正因为这样,在这家书店开门的时候,还引起了不少人的围观。

    因为我经常光顾,却又不买书,这引起了店主的主意。

    一来二去,我们便成了朋友。

    店主姓冷,一个很生僻的姓氏,叫冷欲智。

    冷哥身材高大,面部立体,只是头发少了点,用他的话,就是他们这一代年轻人,天天喊着脱单、脱贫,结果提前实现了脱发。

    他的座驾是一辆五羊25。

    我们有时候会讨论一些皮鞋会不会进水,袜子会不会湿的怪问题,有时候也会讨论思念的缺口用什么来填满的问题。

    有一天,我突然问他,“冷哥,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问,就是你这家店为什么要叫“缓坡摇曳”呢?”

    “哈哈,你真想知道?”

    “想啊!”

    “那要从我的老家起了,我是山东胶州人,我家门口有一条河,在河对岸的山湾里,每年五月前后,桃花都会红艳艳地盛开,河两岸的缓坡上,刚出地皮的青草和枯草夹杂在一起,黄黄绿绿,岸边的柳丝如同少女的秀发,在春风中摇曳。离开家乡那么多年,这种情形一直都会出现在我的梦里,所以,我就起了这个名字。”

    “那这四个字是谁写的呢?”

    “是我自己写的。”

    “没想到,你还有这一?”

    “那当然,以前我在老家是在商场搞宣传的,促销广告都是我画的。”

    这个让我想起了在音乐厅画宣传海报的张影。

    “怪不得,你的书法都是在商场练出来的啊?”

    “是啊,一天要画几十幅呢!”

    “我有一个朋友也是你的同行,在音乐厅画那种巨幅的!”

    “那也见功力。”

    “冷哥,你为什么要开书店呢?”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想,竟然还有像我这样的人,怎么想不开,在一个并不热闹的街道上,选了一个非常的店面,做起了书店生意。这种级别的店面,绝对是街边出租图书书店的级别。”

    “是啊,哈哈。”

    “其实我不以赚钱为目的,只想给人一个安静读书的环境,多读书,人会增加一点书卷气,保持心静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你听过莎士比亚的那句话吗?“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至少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

    “真是读书人的话啊!”

    我配合冷哥的话节奏点着头。

    “昨天去书市拿了不少新书,花了我5000大洋。”

    完,冷哥送给了我两本书,绿色封面的是撒哈拉的故事,黄色封面的是哭泣的骆驼,封面上是作者稿的一部分,我第一次见作者笔迹也能作为封面的书。

    我仔细看了一下作者姓名,三毛。

    我简单翻看了一下,觉得这位作者的文字,大多都很精彩。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常常看了又看,可是有那么一些文章,如哑奴、背影等,我却不敢看了又看,每次看了都会觉得心里特难受,甚至会流下眼泪,跟着三毛一起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