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老里长的关心

A+A-

    22老里长的关心22老里长的关心

    丁田架的是牛车,大堂弟本来想跟着去的,被二叔给拦住了:“这是你大堂哥的事情,你上次不是跟我一起去给你叔爷爷送过年礼了吗?”

    大堂弟摸了摸头:“哦,儿子明白了。”

    丁田拉着两头肉羊,两匹绸缎,两匹细棉布,两匹花棉布,两盒子点心,两坛子白玉泉酒,以及两只风干兔子,二十个冻梨。

    这份东西在哪儿都能算得上是厚礼了,尤其是老里长看若丁田穿着官服,眼睛都笑眯了,一个劲儿的让儿媳妇去做饭,去炖大肉,去杀鸡宰鸭子!

    丁田盘腿儿坐在炕上,跟老里长聊天:“还是家里舒坦,哎呀,在外面就想着老里长家的瓜子吃。”

    老里长的桌子上,放若瓜子花生炉果儿。

    丁田带来的东西,肉食在其次,那二十个冻梨,倒是非常让老里长喜欢:“这东西啊,县城里都没有咧!卖的贵吧?

    w

    “您老喜欢就好,这冻梨啊,其实也能在北地卖,就是没货,一来就让很多有钱人都给包圆了。“丁田可是知道,其实有运送冻梨的车队过来,但是卖的特别快。北地买不到暖梨的,因为运输条件不允许。

    从有暖梨的地方,运到北地,估计那梨都黑烂了。

    “在府城里,可还好?”丁田报喜不报忧,老里长却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你是乡下的孩子,别人都是城里娃儿,欺负你你也没人撑腰。”

    老里长是闯过世面的人,见过不少情况,知道一个乡下孩子,在人家城里人的眼中,就是个泥腿子,丁田在府城里,岂能不被人为难?

    就算是跟宁王殿下有交情,人家堂堂的宁王殿下,能真的将人看在眼里吗?

    “没事的,我跟王王爷关系好。“丁田喊”王佐”都喊习惯了,差点没喊出他的名字:“而且杜知府也很照顾我的,杜师爷更是时时提点我,在那里没人欺负我。”

    “唉!”老里长叹了口气:“他们只看到你的风光,哪儿看到你的为难?人家王爷那么尊贵的一个人,能看得上你这泥腿子?指不定拿你当个开心笑一笑,可爷们儿也不是戏台子上的丑角,是逗人笑的?”

    老里长是心疼丁田,年纪,就要出去闯荡。

    “没有吧?”丁田挠了挠头:“王爷其实人挺和气的。”

    “你别宽老头子的心,老头子都打听过了,大家都王爷排场可大了,好多大官儿去求见,都被拒之门外,一年到头连个笑模样都没有,脾气也大,听大冬天的还要吃青菜呢。“老里长喝了口热水:“那是京里来的贵人,我们老丁家

    唉你在外头指不定受了什么苦”

    老里长自己把丁田脑补的成了白菜。

    但是丁田真的没觉得受欺负:“您老想多了,我在府城不知道多自在呢!”

    当初王佐的身份是保密的,听了王爷,但是没人见过,丁田也没自己当初关的犯人里有个是王爷。

    大家只知道他受王爷重视,得了不少赏赐,连带着徐县令对丁家村,对丁家开的粮行也非常重视,县城里现在只有丁家一家粮行,开了五家粮店,只一年的收购粮食,就将县里多余的粮食都收购了,收购价三文钱,卖也只高一文钱,他家就赚这一文钱的差价,现在很多老百姓都喊他们家“一文钱粮店&qt;。

    这是一个标志,也是一种爱称。

    如今丁家村在附近九个村落里,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也难怪老里长有这样的担心。

    “你有什么自在的“很明显,老里长才不信丁田的话丁田没办法,只好挑一些能的事情,而且他的还是挺幽默的:&qt;那几个毛贼啊,一个个都不学好,如今也没战事了,他们是关进来几天,放出去,继续好吃懒做,干错,我就让他们在牢里也干活。”

    这些事情倒是挺逗人的,老里长终于见了笑模样:“知道你在府城里过得好,就行了。”

    “田儿不止在府城里过得好,那过的是好的没边儿了。”

    丁田声告诉他:“在府城里,我隔壁就是总督府。”

    老里长瞪大了眼睛:“你什么?”

    “我刚到府城,知府大人就送了我一套宅子,当然,咱也花钱了,这套宅子在府衙隔壁的一条街上,离府衙很近,然后,总督府就盖在那条街上隔壁就是总督府,还有一家,是金大娘家。“丁田好一阵:“现在那条街上都有人站岗,街口轻易都没人敢过来&qt;

    “那总督?”县令大人在老里长看来,那就很厉害了,府尊大人更不用提了,至于总督啊,王爷什么的,对于老里长来,那就是个名号,因为离他太远了,他根本无法想象,王爷长啥样。

    难道跟马王爷一样,长了三只眼?

    “总督就是宁王殿下兼任的,他的头衔可多了。”王佐的头衔的确很多,丁田挨个的跟老里长数落,又王佐跟他做了邻居,他多方便云云,还王爷不吃酱的事情:“后来侄孙没办法了,就跟他一起做了酱坯,冬月里的时候,下在了大缸里,估计开春就能吃了,这回看他吃不吃,全程都看着,也参与了呢!”

    老里长实在是无法想象,尊贵的王爷揉酱坯的情形。就像是县令大人去讨饭一样,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丁田特意拿了两匹绸缎过来,一匹是流水纹的,寓意吉祥长寿之意。

    一匹是如意纹,都是彩织的绸缎,华责非常,尤其是上头还有内务府的封签。

    “这两匹料子,给您做两身好衣服穿穿。“丁田特意将这两匹绸缎拿出来:“您可别舍不得,这可是内务府出来的好东西,皇宫大内用的呢!”

    老里长顿时咧开了干瘾的嘴巴:”是吗?这一看就是好东西啊!”

    看过了好东西,就开饭了,村长丁兴作陪,连村长家的儿子都没上桌,就老里长,村长和丁田三个人,却有一大桌子的好菜。

    红烧肉,鸡炖蘑菇,酱烧鸭,清蒸排骨,牛肉汤。也就蘑菇和牛肉汤里的配菜算是素菜,其他的都是大鱼大肉,这可真是农家最好的待客饭了。

    不过丁田在吃饭之前,是将官服脱了下来,换上了一套兴叔没上过身的新衣服,乐得兴叔指点他的额头:“你是不是来这里混新衣服来了?”

    “哎呀呀!”丁田乐颠颠的将衣服叠好,用个干净的布包包裹上:“兴叔,你是不知道,这官服我就一套,要是弄脏了,洗掉色了啥的,还得自己掏钱再买一套。”

    “啊?”兴叔傻眼了。

    丁田叹了口气:“我也是当了官儿才知道,这官服还有这种法。”

    就大青的规矩来,官员们的官服,有两套,一套是日常穿着的,另一套叫朝服,就是丁田现在穿着的这一身,当然,他这品级也够不上上朝。

    但是制作的那是相当的精美,因为这代表了朝廷的脸面,以及官容官貌,所以这套衣服,既不能破损,也不能狠洗,因为古代的布料啊,都是天然染色剂,过水的次数一多,就会掉色。

    官员的朝服并不是官家包办的,除了上任时赐下的第一套官服是公款消费外,其余的,都需要自己掏腰包。据王佐,奢靡一点的官员,通常都是一月一换,当然,这样的官员,一般都是高官,大官,因为要天天上朝的那种。

    正常点的三五个月一换,这样的就是下头办事的,只参加每一旬的大朝会来着。

    勤俭点的半年一年的一换,这样的就是京官,或者回京述职的人员。

    再抠门点的三五年就得一换了,而且这样的都是官,几乎只参加每年一次的新年大朝会,撑面子的时候才会穿,平日都放在箱子里,里头放满了樟脑丸,拿出来用的时候,都得挂在通风的地方吹个三五天的,去去味儿。平日大家都不穿朝服的,只穿公服,公服也得自己掏钱买,也算是朝廷衙门的一项正常收入。

    听王富贵,最赚钱的就是江南的织造局,那里管着江南所有的织造府,而那些织造府,就是制作官服的地方,进贡宫里的续罗绸缎、丝帛锦绢。

    一年的银子赚老了去了!

    “还有这种法啊?”父子俩都开了眼界了。

    “我穿这一身回来,就是给家里人看看,现在脱下来,终于不用再心翼翼的了,可得自由了。”丁田甩开膀子,筷子频繁的去夹鸡炖蘑菇里的蘑菇吃:“在那里,最想念的还是鸡炖蘑菇里的蘑菇啊!”

    “都肉好吃,你怎么光吃蘑菇呢?”老里长给他夹了个鸡大腿儿:“多吃点肉,你这体格倒是没胖多少。”

    “次,吃!”丁田口齿不清的道:“在那边肉有的是,就是菜没多少,冬天只能吃点干菜,秋天那会儿,买了不少蘑菇,晒干的晒干,腌咸蘑菇的腌咸蘑菇,有的时候早上起来,来点面条,咸蘑菇肉卤子多放点葱花,就是一顿饭。”

    通常都是跟那个人一起吃的呢。吃着蘑菇,丁田又想起那个人了。

    不过也就是一瞬间,他将这种思念,强行压制在心底。

    “每天在那里有人照顾你就行。”老里长关心的道:“那你的俸禄还够花吗?”

    “够花的了!”丁田道:“以前是三十两,加上逢年过节衙门发的红包,也能凑够五十两,如今是正八品了,每年有四十两银子的俸禄,还有红包更多了。”

    “那就好,那就好!”五十两银子,够农家户的辛苦二年了。

    还有一些灰色收入,这个老里长就聪明的没有问,也没明,好歹也能每年混个百八十两银子,加上一些礼物他一个人过日子,挺宽敞的了。

    另外还有买卖分红粮店跟点心铺子,足够了。

    在老里长家里吃喝了一顿,老里长非常满意,就连村长丁兴也满意得不得了,毕竟丁田第一顿饭是在他们家吃的,这就是面子。

    丁田没多喝酒,在自家村里,就溜溜达达的自己回到了家。

    发现家里竟然点着灯火,有人在家?推开家门,发现是二叔跟二婶子。

    除却打扫卫生外,二叔还给他这屋里升了炉子,里头烧着木头样子,整个房间都暖和的很,炕上已经铺好了炕被,炉子上坐着铁壶,烧着开水,炕桌上还有一个盆,里头缓着两个冻梨。

    “二叔,二婶!”丁田笑容浮上来:“我回来啦!”

    “唉,赶紧的进来,开着门站在门口干什么?”二叔将他拉了进来,看了他身上穿着的衣服:“这咋看着像是你兴叔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