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押题么?

A+A-

    265押题么?

    265押题么?

    胡伟的爱好是画画,丁田就有好几个舅舅送的画卷。

    正所谓“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有人爱画画,就有人爱喝茶。胡伟的一个同窗好友就爱茶。

    每年送给胡伟的礼物,都是一些他觉得好喝的茶叶,不拘是什么茶,甚至是花茶、果茶等等。

    所以胡伟对茶也知道一些。

    俩人穿着打扮都很富贵,丁田特意给舅舅选了一身舅母做的藏青色暗金纹的锦缎长衫,一看就是一个富贵知理的读书人。

    自己则是一身青红色的长袍,脚上却踩了一双官靴,明显是个当差的,这样的打扮,哪怕是个普通人,也能知道他们身份不简单。

    进了门,自然有店二来招呼他们,丁田选订了一个雅座,就是茶桌之间,只隔着竹编屏风,又能视野宽阔的看着戏台的好位置。

    丁田兜里揣了五十多两银子,还有五百两的银票一张,干啥都够了,所以非常大方的点了最好的“君山银针“来,点心也要了一个最责的八宝点心盒子。

    店二上了热乎乎的湿巾板,俩人擦了擦,丁田赏了店二一个银花生豆,这个就是用来打赏的,只有二钱重,但是做工精巧,是纯银。

    “谢少爷赏!”店二非常有眼力见儿,又因为胡伟跟丁田长的有点像,他以为是父子。

    其实是外甥似舅而已。

    热茶,点心,以及台上的书人,这都是茶楼的日常样子。

    不过丁田没来过几次,他是跟着杜师爷过来看过两次,还跟云华清来过一次,这地方还是云华清告诉他的呢,杜师爷是来办事的,云华清才是来消遣的如今云华清在家读书,准备秋闹呢。今天的是白蛇传,刚开了个头,书人口才了得,学白蛇青蛇化人学做人的那一段,掐着嗓子装女音,还挺可乐,丁田更是赏了好几个崭新的铜板。

    而胡伟也觉得自己享受了一把。

    其实他们舅甥俩,对这个高雅的享受还真不是很在意。只是就在书人下去了之后,舞台上正在布置,趁若这个空闲时间,上厕所的,去洗的,还有聊天的算是中场休息。

    丁田就听隔壁有一桌客人,正在聊此次的府试。

    一个年轻的声音道:“这次府试,可是府尊大人第一次主持,也是最后一次了,听过了立夏,府尊大人就升为巡抚大人了。”

    “现在的科举啊!我都不看好。”另一个中年声音道:“上次府试,还是三年前吧?那个贪官搞得府试考场乌决决的,他自己倒是被咔嚓一下利索的死了,别人还得耽误三年来考

    唉!”

    “你们,这次考试,内容是什么?”另一个声音道:“会不会有人押题?&qt;

    丁田一听“押题”,就感兴趣了。

    胡伟更是如此,他直接站起来,去了隔壁的雅座!

    丁田没去,他穿着官靴,一看就是个官府中人,他要是过去了,估计没人敢再谈论府试的考题了。

    倒是胡伟,他穿着低调而富贵,为人又是个秀才,一过去,就拱为礼:“弟也是来赶考的,姓胡,名伟,字远达,不知几位?”

    “在下姓林,林建,林增辉。““在下姓张,张森,张三水。”

    “在下姓李,名桂友,字秋生,他们也叫我秋官。”

    四个人算是认识了,而且他们四个都是秀才,只不是同一届的,相互通报了姓名之后,便邀请胡家舅舅坐下聊天。

    其中最大的就是秋官,李桂友,他已经四十岁了,是城外李家村的教书先生,李家村是一姓村,而且李家村人口最多,有三百多户,两千多人口。起府试,大家都是经历过的,倒是聊的不错,可就在这个时候,隔壁又过来一个人,这人穿着素淡,只腰上挂着一个玉佩,看样子很值钱,而他本人一拱,自我介绍:

    “在下张友良,字益民。”

    “不用了,张家二房的三少爷么,益民?“张淼扫了他一眼:&qt;名不副实啊。&qt;

    张三少爷并不气馁,反而不请入座,自己就坐了下来:&qt;

    几位,都有学生要考试吧?”

    “那还用?”秋官上了年岁,人比较沉稳:“只可惜了,张家考不了。”

    张家还在守孝,老太爷故去三年内,张家人雨想考试科举。

    不过李秋官这么,是告诉众人,张家人现在还在守孝期间,这位就出门会友一会儿还要看戏,是不是太没人品了?

    古代对生前身后事,看得很重的好么。

    “我只几句话就走。”张三少爷快速的道:“此次出题,本人压的题是‘穆穆文王’,上一句压“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供尔等参考。”

    完,他就起身告辞了。

    四个人听的有些一头雾水,但是丁田却看到这位张三少爷,又去了楼下大厅的茶座那里,跟几个少年学子了两句,才离开了茶楼。

    他一走,戏台上就开锣了。

    因为要考试了嘛,戏班子为了讨个好彩头,唱的是满床笏,正合适。

    其中的“醉打金枝“一幕最为热闹,倒也惹了满堂彩,丁田趁着舅舅在看戏的时候,溜下了楼,坐在大堂里不断的换座位,终于换到了几个学子的身边,还没等换到他们那个桌子上,他看好的那个位置,就被人给占了,那人大概是嫌弃戏台上的声音太大,他大声的跟那几个学子聊天,竞然的也是此次府试的考题内容!

    丁田想到了一个可能,打了个激灵!倒是后来戏曲结束之后,胡家舅舅回到原来的雅座,丁田早已经回来了。

    “已经中午了,不如去对面的酒楼吃点?”丁田拉着舅舅站起来:“他们家的酒糟鹤鹑,最是特色!”

    “是吗?”胡家舅舅没多想:“那就去尝一尝。”

    俩人去了酒楼,也是要的雅座,结果隔壁的一群少年人,讨论的还是考试的内容。

    丁田再次皱眉。

    只是不久,饭菜就上来了,他们俩吃了饭之后,胡家舅舅喝了点酒:“这菜不错,尤其是酒糟鹤鹑,风味独特。”“就知道您会喜欢。”丁田里头拎了好长一串的纸包:&qt;我特意买了三十只回去,给大家都尝一尝,嗯,再给王爷送去两只。”

    最后一句话,他是声的。

    “事无不可对人言,你这么声干什么?”胡家舅舅见不得自家外甥有什么鬼祟的行为,认为君子坦荡荡才对。尤其是外甥都是个爵爷了,不能跟老百姓一样畏畏缩缩。

    “这个您回去就知道了。”俩人晃荡回了家里,丁田分完了带回来的酒糟鹤鹑,才跟舅舅了王佐的一些顾忌:“他也是个可怜人。”

    “天哪!”胡家舅舅却像是被雷劈了一样:“他能长大真不容易!都一入侯门深似海,这王府的大门,可比侯门的要高多了。”

    作为普通人,胡家舅舅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就想若老婆孩子热炕头,再有点本事不被人欺负,就行了。

    “所以啊,舅舅,以后在外头就算是要买给王爷的东西,也不能多。”丁田拎着东西道:“这两只,我去送给王爷,顺便一公事,您在家用完餐吧,跟他们一起,今天有一道炖四白,味道不错。”

    “行,你去吧!”胡家舅舅第一次觉得高门大户也不是什么福地。

    丁田一溜烟儿的跑去了总督府,在王佐那里用了一顿丰言的晚饭。

    顺便住在了那里,反正舅舅无事不会大晚上的跑出来找他,大不了就,有“公务&qt;。

    转天便是离考试还有两天的时间,府衙里忙得不可开交,正好牢房里也没什么事情,连狱卒都被借调了出去。

    “我就不去了吧?”丁田在书房里跟杜知府道:“我两个堂弟,一个妹夫,都考试,我得避嫌啊!”

    “就是让你去外头看一看而已,又不是让你进去。“杜知府笑了:“考场内,你是一步也不能迈进去的,最多就是指挥人帮忙搬个考卷什么的,哦,还有凉白开,记得准备好。”

    俩人聊了一会儿府试,丁田才发现,府试忙的大家都快要顾不上春耕了,不过杜知府,府试过后立刻春耕。而杜师爷则是在俩人的正起劲的时候,回来了:“大人,已经送孔学政回到了他的住处。”

    孔学政,新任学政,以前的那位告老还乡了。

    这位今年刚上任,是个中年人,一身书生气,据是山东曲阜孔府的旁支族人,四书五经,经史子集,是无所不通而且为官清廉,又关爱学子,是从京中新调过来的,曾经在翰林院待了十年之久,担任翰林期间,最喜欢的地方,就是翰林院的藏书阁。

    到了这里之后,第一件事情,也是展开教育工作,不然,杜知府还真想不起来,还要府试他是太忙了。北地文风不如南方盛行,所以这里出猛将,文人倒是没几个。

    丁田中午被留下吃了一顿便饭,吃过了饭之后,因为明天就要府试了,杜知府最后召集人分派任务,等的差不多了,人也都走了。

    而丁田晚上是住在府衙里的,没回去。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吃早饭,丁田地位特殊,便跟杜知府一起用了早点,用过了早饭之后,品茶的时候,丁田想起旧楼里的“押题”,问杜知府:“不知道,这次考题是什么?”

    杜知府指着桌子上的纸张道:“这就是考题了。&qt;题:“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

    丁田一听,顿时出了一身的冷汗:“这题是谁出的?”

    “这题目是前两天,本府与孔学政一起议定的题目。“杜知府摸了摸胡子:“此题出的非常精巧。前半句出自大学

    ,后半句出自诗经。”

    这种两截捏在一起的题目,可是很难破解的,有些时候,必须要熟读四书五经,还得能背诵出来,才能将这道题答出。

    且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的是文王的为人,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他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乃是品德非常高尚的古人。

    “精巧什么呀?”丁田急了,打断杜知府的陶醉:“这题目,在两天前,酒楼里就有人在谈论了!”

    “什么?”杜知府一个激动,差点将胡子给扯下来:“这不可能!&q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