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隔膜(下)
陈世宣听着他的话,没有再话。两个人,从一年前,便开始决裂了。什么兄弟之情,什么足情谊,什么姐妹情深,陈世宣是看的透彻了,他也如同陈世润那般,从母妃的死亡便知道了,在王宫内,什么人都靠不住,唯有自己强,才可以保护自己。而在自己没有强大的时候,依附强大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他抓住了这点,依附了三皇子,而陈世润他们母子也抓住了这点,先是依附了他和母妃,而后又依附了王后,出卖了自己母妃。
陈世宣那次从三皇子府邸回宫之后,三皇子派人帮忙调查了原因,但是查来查去,莫过于周国公主自证清白,血书一封给王上,带着刚出生的皇子**了。
而那书血书,直接帘的写下了陈世润母妃的罪证和王后的罪证。她们二人串通一气,诬陷与她,皇子清清白白她也孑然一身。而被诬陷的那名侍卫,因为是周国随自己一起过来的陪嫁侍卫,所以她百口莫辩,王上也甚是怀疑,听信谗言。
血书大抵如此,陈世宣也紧紧是听着三皇子的这些,于是他便跪在了王上跟前,三三夜不吃不喝,祈求王上给母妃一个公道。
王后是李氏的人,李氏向来都是文官,女子皆为后宫嫔妃,根基十分稳固,就连太后也是李氏的人,所以王上也是动不得,再加上前朝因为此事,更是纷纷上书,各抒己见,后宫嫔妃**乃是大罪,被意味祸国殃民,红颜祸水。但是也有一些人表示,这是周国公主伤心欲绝之举,周国公主本来就身份不同,自持清高,被人诬陷难免一时想不开,倒是可怜了刚刚出生的皇子。那可是大明国的十三皇子啊。
陈世宣也明白了,整件事就是王后和陈世润母妃窜通好,自己母妃的这胎是与随母妃一起来的周国侍卫私通所生。而母妃,也是生下了那个孩子后,便带着弟弟,一起走了
而此三,王宫内部动荡不安。王上是十分喜欢周国公主的,不光是因为她的美貌,也是因为她的性情十分的爽朗,还有就是因为她毕竟身份不同,比寻常人尊贵许多,是周国的和亲公主。也就是在去年,公主死讯传回周国,周国派了使臣过来,要讨公道。如此压力之下,王上才愤怒的把陈世润的母妃打入冷宫,也是有意为之,直接死在了冷宫,算是给周国一个交代,而王后那里,自然是摘得干干净净,自己失察,听信了陈世润母妃的一面之词。王上责罚她卸下统领六宫职权,交由其他贵妃主理,还罚禁足三月。
但是,这不能满足周国的意思,周国是个与其他国家格格不入的岛国,他因为自身的地理原因,奇珍异宝甚多,而且还会各种奇门遁甲,就包括独特的纵水术,就是其王室一脉单传的。陈世宣就是会纵水术的,拥有普通人不能比拟的潜能。而且,他们也是十分护短的,陈世宣的母妃,乃是周国王室孪生公主之一,甚是得周国王上的喜爱,名为周云篱,当时嫁入大明国也是有原因的,周国野心勃勃他们想拓展大陆的势力,于是才底嫁而已,选中的便是孪生公主的姐姐。
经此一事,他们的目的还没有达成,又被大明国的后宫里的奸妇陷害了公主致死,他们定然是不肯如此作罢的,于是,他们要求两点,一是处死王后和陈世润母妃,二是要夺回陈世宣带回周国。
这两点,王上只允诺了处死陈世润母妃,王后就是那么处罚了一下,而陈世宣自便与水元素亲近,还是大明国的皇子,武术方便造诣又赋异禀,王上自然是不肯放走的,他是十分自爱自己的这个七皇子的。
于是,去年,这件事闹的十分僵持,周国使者看大明王上不肯让步,便直接愤怒离去了。而也就是在周国使臣在宫内的期间,使臣要求亲自安慰公主遗孤,陈世宣便顺理成章的见到了自己的姨母,也就是母妃的孪生妹妹,周云桑。他知道了许多许多自己不敢想象的事情,也知晓了周国对于自己的支持和想法。那一瞬间,他便长大了,明白了太多事,知晓了母妃的心酸。
而这个母妃的孪生妹妹周云桑,她早就在母妃嫁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潜伏过来了。她便是梦幽谷的谷主,梦千殇。
周国使臣回去之后,直接一纸国书,宣布了与大明国的决裂。并遣散了所有大明国在周国的使臣,驱赶回国,并宣布不语大明国建交。其中,还有最后一项,写的就是如若云篱公主的遗孤陈世宣在大明国有不平等待遇,或者又被‘误解’导致有人身伤害,那么便是周国与大明国宣战之日!
陈世宣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便知道了,原来能保护的,还有周国,还有自己的姨母,而自己能做到的,唯有在王宫内生存下去,日后长大,便是完成周国大任之时。
也是从去年开始,三皇子听到了周国对于陈世宣是如茨照鼓时候,便对他更好了,什么事,都带着他,三皇子野心勃勃,他知道陈世宣对于王后的怨恨,正是他中的利刃,三皇子的野心也不仅仅是皇子,如今的太子正是王后所出,他要的,是万人之上的地位,至高无上的皇权。一切可以利用的,他便都要收在帐下,包括用自己的儿子与白府的定亲,就是要白府日后来支持他的意思,他承诺,只要他登上王位,便还是奉白宰辅为宰相,两朝元老何等风光。
白府老爷倒是不在意这些虚名,但是他也是深深的明白不能让当今太子登记,太子德行不端,当朝王后前朝后宫窜通一气,白府老爷想要除去的,是李府,但是三皇子的正妃却也是李府的女儿,好在,还比较识大体。王上众多皇子之中,唯有这三皇子颇为出众,日后如若自己扶持,倒是可以一登大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