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决战潼关

A+A-

    长安被围,形势吃紧,但是在作为洛阳屏障的潼关,这个时候也是危四伏。

    安禄山下大将蔡希德率领大军包围了这里,哥舒撼从回纥千里回援,暂时稳定住了东京城局势,但是使他十分不恼火的是,皇上一直下的命令就是拒不出战。

    哥舒瀚本是一个勇将,如此憋屈的窝在潼关,依靠天险,颇觉得脸上无光,但是宰相杨国忠就是不顾他的情绪,一再的下令他不要轻易出击,害怕中了别人的埋伏之计。

    就这样,哥舒瀚眼睁睁的看着史思明带领大军将黄河沿线的州县一一收复,粮草堆积如山,渐渐的将自己孤立起来,到了这个时候,潼关虽险,但已经变成一座危城,鼓励待援。

    但是,就在这样的时候,他接到了李隆基从长安发回的命令,速调八万人回西京长安救驾。

    乖乖,潼关守军本来只有十万,后来加上朝廷的支援,也不过十二三万,但是现在一下子要他抽调八万人,则是极端狼狈之事,哪里够用。

    自从被史思明追上,打了败仗之后,他就知道,安禄山的势力庞大,真的可与是无法抵抗,要是中有十多万大军,他心里倒还有底,但是现在一下被抽空,却使他恐慌起来,。

    不过,皇帝的命令不可违,况且,他感于李隆基的知遇之恩,自是以死相报,从来没有想过拒不服从命令的事情,因此,虽然自己十分的不愿,但是还是服从了李隆基的命令,将八万大军交给郭子仪,让他带回长安救急。

    这个时候,早有安禄山军中的奸细将这一消息报告了蔡希烈。

    这是一个厉害得很的人,蔡希烈作为后来五代时候一方藩镇,自有其过人之处,这十余日的围困下来,已经渐渐将潼关形势摸清楚了,知道潼关守军大多是哥舒瀚从边疆带来,多不服水土,再加上原来军队和新军之间磨合未臻完善,因此多有不适,也不进攻,只是刺探军情。

    以蔡希烈的精明,自是不想强攻潼关,毕竟,那样的话,损失太大,而且还极可能丝毫无功,挫动自己锐气。

    但是,蔡希烈一听到郭子仪从潼关带走八万大军的消息后,却是欣喜若狂,认为会来了。

    当天晚上,他即命令下大军准备好云梯等物,俟子夜过后,这才命令攻城。

    他要趁哥军在实力大削的情况下攻城,还有,这段时间,他也已经探听出来,潼关虽然天险,但是从黄河渡口进入腹地,却可以进攻潼关正面,那就容易攻破得多。

    这天晚上,潼关守将哥舒瀚对部下副将刘宝道:“朝廷刚从我这里调集大兵,蔡希烈肯定会趁虚攻击于我,可于潼关正面设重兵,将之击溃,然后再设精兵于潼关险道,必可大败之。”

    当夜三鼓,蔡希烈果然带大军前来袭击,欲以出其不意之法攻取潼关。

    这天晚上,月黑风高,三更的更鼓一敲之后,蔡希烈的一只精锐部队已经悄悄的潜进了潼关西面夹谷之地,带头的军官见进来得这样顺利,心中大为高兴,还以为计策成功。

    但就在这个时候,火把通明,狭窄的山道之中羽箭飞舞,无数的呐喊传来,原来,是哥舒瀚的伏兵。

    蔡家军一见对方早有准备,心中先自慌了,又被杀了一个措不及,顿时溃败。

    就在同一时候,进攻潼关的军队也遇到了哥舒瀚大军的进袭,被杀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还幸亏蔡希烈早有算计,这才只损失了先锋兵力,所有大队人马均未受波及。但就是那是这样,已经是安禄山进兵以来受到的最大的挫折。

    远在河北掠地的史思明听到这个消息,亲自回到军中,主持攻城事宜。

    到了这个时候,潼关已经可是一座孤城,连徐州都已经被田承嗣占领,洛阳北部一片空虚。

    当时洛阳留守李忠国是一个无能之辈,上虽有数万大军,但是不会筹划,都指望着哥舒瀚能抵挡住安军的进攻。

    而且,洛阳虽有河洛之险,但是毕竟不是唐朝正式的国都,只能算是一个陪都的性质,所以并没有多么坚固的城防,潼关一破,比长安在阳平关被破之后还不如。

    经此一战之后,安禄山军心震动,而这个时候,安禄山也亲率十万大军到了,加上原有的十五万大军,共是二十五万,浩浩荡荡逼近潼关,更渡过黄河,形成了铁桶阵势。

    以潼关现在的兵力,只有不足五万人,且多是老弱之兵,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住安禄山,拒战死守几乎是唯一的出路了。

    接下来的十余日之间,双方大战了三场,战却是数十场,但是使安禄山失望的是,潼关居然还未能攻下。

    潼关地势,的确是千古兵家必争之地,扼守要塞,居然将安禄山的数十万大军阻挡住了近一月的时间,这使得安禄山心急如焚,他知道,拖的时间越长,对自己越是不利,其他书友正在看:。

    可是,潼关艰险不,城中更有无数的粮草军器,都是数十年之前就已经准备充足,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以一当十,却是十分正常之事。

    却安禄山在军中议事,对潼关深为烦恼,颇想弃了潼关直取洛阳。

    这话刚一出口,军师刘文孺赶紧摇:“不妥!潼关遏险要,和洛阳遥相呼应,构成犄角之势,我军一旦深入洛阳,则必腹背受敌,使得我等进退两难。要是攻占洛阳,倒还有安身之所,但是一旦久刻不下,则是非常的危险,此乃兵家之大忌,我等不可不防之。”

    史思明也劝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乃是将自己陷入绝境却未有利益,不如遣一军遥取长安,则潼关军队必定沿路拦截,到时候哥舒瀚必被我等所擒。”

    华明庆一听也道:“皇上,史将军此计甚妙,想李隆基对哥舒瀚恩重如山,一旦长安再次告急,则必须要请求哥舒瀚支援,那时候,潼关即使再派出两万守军,我等攻之也是成算极高,而且,哥舒瀚匹夫之勇,一旦我等撤大军西进,不定会保险和我等叫,到时候,我们的会就来了。”

    田承嗣接道:“华客卿之言甚当,想那哥舒瀚只知道逞强,在西北的时候多是一马当先作战,现在龟缩在城中近月不出,心中定然憋闷,我等何不设下埋伏,等这家伙自己前来落?”

    安禄山虽然心中焦躁,但他毕竟是个化境的高,这点冷静还是有的,心想,强攻潼关,实为不智,这一着倒的确可以威慑李隆基,况且,探马报,唐朝现在攻打长安甚急,各处勤王之兵虽然在招募,但是远没有战斗力,可是自己进兵的绝好时,不定,却是自己抢先拿下长安。

    在安禄山的心中,只有拿下长安才是最要的。他现在的心中,已经对唐朝深深怀恨:老子在潼关吸引住唐军主力,你却在背后拣现成便宜,今番大军回长安,内外夹攻,看你如何自保,我却可以趁攻占长安,到时候,长安一破,哥舒瀚旧三还坚守潼关,但也已经失去意义。

    主意一定,安禄山随即吩咐史思明带十万大军围困潼关,自己却亲率精锐十五万大军西渡黄河,从郑州、徐州一线深入陕西,沿途掠夺,四处抓丁拉夫,军队渐渐壮大到二十万人,诈称五十万,浩浩荡荡开赴阳平关。

    阳平关守将专信早已经得到消息,先已经将附近州县的粮草搜刮一空,深沟高垒,专等安禄山的大军到来。

    专信早已经得了唐朝的吩咐,不方安军兵一卒过关。

    安禄山大军二十万,昼夜兼程,不十数日之间,已经到达了阳平关前三十里之地,哨探到阳平关竟然已经被唐朝抢先占领,当下派遣下大将高悦携带大燕国书一封,来到阳平关外叫门。

    专信见是信使,当即开城将之放入。

    此时,安禄山虽然还没有自立为帝,但是军队之中,却早已经皇上相称,安禄山竟然也居之不疑,谋反之心已经是人尽皆知。

    高悦明来意,将国书呈上。书略曰:大燕皇帝安禄山,致书于威武平判大将军唐朝,念有同盟之谊,今贤弟攻取长安不利,皇兄愿助一臂之力,合围长安,以解危难,今已带大军五十万狩猎于阳平,奈何不开关犒劳。却拒不放行?国书到日,望念同盟之谊,开关放行。

    专信看罢,心想,如此大事,我怎么能够作主,还是派一人去长安问唐大帅,再做定夺。当下好言抚慰高悦,款待之于宾馆,只半日之间就可讨到唐朝的回话。

    唐朝久困长安,将细作密布于城中,想和李玉等人联系,但是一时之间不能成功,又探听到郭子仪从潼关带回八万大军,欲和城内神策军内外夹攻,以解长安之围,想到郭军不日就将到达,心中十分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