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易安当官

A+A-

    “欸,今日抓了很多,咱家吃不了那么多,我留一些就好了。”杜刚见陈月牙关心自己,心里暖烘烘的。

    “那好吧,你家人多,多留一些。”

    “欸。”

    随后苏家最后一棵稻子倒下,杜家村的稻子全部收回了家里,这几日家家户户开始忙着晒稻子,打稻子,最后把稻子收入自家的谷仓里。

    忙完了收稻子,地里的活儿又来了,家家户户开始忙着收花生了,一担担刚从地里拔起来的花生被村民们挑回了家中,这会儿一家老齐上场,坐在家中扯花生。这几日下雨,男娃娃们不能下河游泳了,被大人们关在家里帮忙扯花生。

    嘴馋的娃娃趁着大人不注意,不停地偷吃生花生,吃多了后,肚子拉个不停,大人们变骂边寻来白萝卜幼苗,放在碗里捣碎后,给自家娃娃灌了下去,又苦又涩的幼苗汁,让娃娃们永远刻在了脑子里,哪怕是时隔多年,仍旧会想起当初的这一幕。

    天一放晴,大人们就把扯好的花生挑到河里洗干净后,倒在地上晒着。这几日闷坏了娃娃们,太阳一出来,他们比从前更野了,下田抓泥鳅、黄鳝,去河里摸鱼,连后山的鸟窝也跟着倒霉了,飞出去没多久,窝里的子孙后代就入了那帮熊孩子的肚子。

    这几日下雨,张婆子琢磨出了不少好吃的,苏晓晓教她的一道蒜味花生和多味花生,得了不少人的喜爱,一时上她家铺子里卖蒜味花生的都快把门挤破了,连杜大富和其他两个儿子也过去帮忙了。

    张婆子家的花生卖得好,可她家的花生不够,于是又从杜家村的村民们中收了不少花生,恰好今年的花生收成好,张婆子出的价格也实在,张婆子高兴,村民们也更高兴。

    马县令被押解回京,听候发落了,新上任的县令大人是杜家村的老熟人易安,这回杜家村的人再也不用担心被衙门的人欺负了。易安上任没多久,就把衙门内外全清算了一次,从前那些横行霸道的衙役们,都没落到好下场,得到了不少老百姓的夸赞,接着他又修桥补路,有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把马大人从前贪污的银两拿出来给老百姓买了粮食种子,分给了他们,老百姓更加拥护他了,称他为易青天。

    只是这个易青天有些不自觉,三五两头往杜家村跑,上苏晓晓家蹭饭,不仅连杜英嫌弃他,甚至苏晓晓也开始嫌弃他了。

    “我易青天,你没事老上咱家来干啥哩?衙门是不是太闲了?”苏晓晓见易安跟着自己一块来到了后院的菜地里,十分嫌弃的催他快些回去。

    “晓晓,你也太没良心了,我可是青天大老爷,刚忙完从前堆积的案件,还有一些冤案,这才缓口气。”易安今日穿着便服,一把常年不脱的扇子拿在中把玩着。

    “易大人,您看了看了,坐也坐了,茶水也喝了两杯,是否该回衙门了?”杜用锄头翻着地,把菜地里的野草心翼翼地用锄头连根挖了出来。

    “英哥儿,本大人还年轻,您这个尊称就不用了。”

    易安自从上任后,为了让百姓信服,蓄了一阵子胡子,杜家村的村民也跟着改了称呼,生生让易安升了一个辈分,易安这才不得不把胡子剃了,却也多了不少苦恼,有些人听新上任容貌出色,为了一睹尊容,每逢衙门提审犯人时,衙门口总是聚集不少看热闹的,让易安颇有些不自在。

    “咯咯易安,你看你,好好的一伙儿,当初为啥非要学人家蓄胡子,改口容易,改回来可就难了。”

    “其实这事我不发愁,晓晓,你若是答应出面在衙门当差,,教老百姓种田就好了。”

    易安这阵子没事往苏家跑,就是为了这事,他想让苏晓晓在衙门当差,和他一块为老百姓脱贫致富,苏晓晓不愿意,她并不是想出风头之人,杜英也不乐意,他不想苏晓晓遭人嫉恨。以至于易安往苏家跑了不少次,苏晓晓总是不肯点头。

    “易安,我给你出主意,你出面就好了,再你本就是县令,话更让人信服。我一介弱女子出去的话未必让人信服,再我本就不爱出风头,更不想被人指指点点,你是个好官,只是我只想当一个平头百姓。”

    苏晓晓从黄瓜架上摘了三根嫩嫩的黄瓜,拿到池塘里洗干净后,分别递给了易安和杜英,自己也拿了一根在嘴里吃着。

    “易安,晓晓家好不容易过几日安生日子,可不能再闹是非了,而且她的性子本就不争不抢,这趟浑水她还是不要去趟为好,你有啥事可以上杜家村寻咱们,咱们帮你出主意,再你也帮了咱们不少忙,咱们不需要那个虚名。”杜英十分种类地道。

    苏晓晓点点头,“易安,咱们三人本就是好友,而我跟英哥也不想出风头,若是我想了啥主意,定然会告诉你,你是个好官,一心替老百姓着想,就冲这点,我也愿意帮你。”

    “哎!好吧,我呀,以后就不问你了。”

    易安也觉得这两人的有几分道理,而苏晓晓的确又是不争不抢之人,于是也就同意了。

    “易安,其实水稻可以种两季,咱家村今年把稻子种了两季,八月十五左右还能收一次稻子,那会儿刚过秋分,天不算太冷,稻子不会冻坏,这么一来,百姓比往年又多了一年的收入。集市上也有不少有艺的百姓,却因为没钱租铺子,只能回家种地过日子,你若是往这方面也考虑一下,他们又多了一条生路。”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受教了,受教了。”易安收起扇子,抱作揖,苏晓晓急忙避开。

    “易安,何须客气,咱们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不就是出了你这样的好官,集市上那些做生意的百姓也能安心做生意了,在家种地的老百姓也不用交那么多赋税了,能吃饱肚肚子了,对咱们老百姓而言,就是天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