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殿试(二)

A+A-

    一众贡士过了端门继续往里走,便是能看到午门了。

    来到午门前,一众贡士又是按照名次单双数分开。

    单数走东侧的左掖门,双数走的西侧的右掖门,这两个掖门只有在殿试以及大朝之时才会开启,而正常情况下,王公大臣进宫时走的是午门正中门洞两侧的门洞。

    这个正门洞除了是皇上出入专用外,迎娶皇后的时候,皇后也是可以走这个门,然后就是殿试过后,状元,榜眼,探花出宫时也是可以从此门离开,除此之外那可就不能瞎走了,一旦走错了门那可就是杀身之祸了。

    孙毅涵前几次进宫的时候,都是在午门门口下的轿子,然后跟太子步行进去的,也是走的正门洞旁边的门进去的,这次也是终于给他换了个门走。

    进了午门便是到了紫禁城最大的宫门奉门,这条路上东边有会极门,联系着文华殿以及内阁,西边则是有归极门,联系着武英殿,这可都是朝廷大员的所在地啊,孙毅涵虽是一次都没有去过,不过这两个地方那可是如雷贯耳的。

    来到大门前,色还没有亮,众人也是在这门前排队等候。

    孙毅涵走了这一路,身子倒是也走暖和了一些,不像刚才似的,只觉得脚冷,冷,浑身冷,身体直打摆子,要不是怕施礼,孙毅涵都要跳脚蹦哒了。

    一众贡士要在这里等着亮一些才能继续往里走,由于是殿试,所以这次众人也是穿着统一的衣服,里面虽是也絮着棉花,不过毕竟不如自己平时穿的,在如此寒冷的气下,不少贡士也是感觉到越来越凉了。

    孙毅涵心里现在可是叫苦不迭,刚暖和了一些身子,现在又凉了,这么一冷一热的,他还真怕自己一不留神感冒了,这要是流个鼻涕,咳嗽两声,岂不是就是殿前失仪了吗。

    就在一干贡士快要被冻僵撩时候,却是从四周响起了一阵鼓乐声,大门也是随之大开,一众考生这才随着李刚的步子跨过了奉门,紧跟着就来到了太和殿前。

    而此时以潘宏逸为首的读卷官和受卷官以及数十名执事则立于丹陛上。

    一众考生参拜了这些官员后,便又站在这里等着皇上了。

    在等候皇上的时候,自是有人又把这考场纪律了一遍,其实在孙毅涵看来,不的也就那样,这可是进殿考试,在皇上眼皮子底下考,谁还敢作弊啊,不吓晕就已经很不错了。

    辰时一刻,宣佑帝在千呼万唤中走了过来,所有人这才是一起进入了大殿,跪拜在地,行三叩五拜之礼。

    免礼之后,内阁首辅潘宏逸便是开始宣读圣旨,而这次的策问题目也是在这旨意里面。

    不出意外,这次的策题就是关于这北方各族挥军南下的。

    读完圣旨之后,众人便是开始依次入座,考试用的案桌在前一的时候就已经被光禄寺的官员摆放好了。

    坐好之后,这执事官便是开始发放这次的策题以及答卷纸。

    孙毅涵坐在案桌前左右看了看,见众人都是一副便秘的神情,心里有些的好笑。

    这次殿试之前不少人都是押题来着,而这题押的基本上都是关于这次旱情的,完全没有人考虑到鞑靼挥师南下的事情,这就导致现场不少缺场懵逼了。

    不是他们答不出来,而是这战事确实不是他们的强项,这就有些的为难了。

    孙毅涵扭头瞧了一眼裴文成,姜远鹏见他们二人脸色红润,嘴角挂着笑意,心中也是踏实不少。

    此前孙毅涵也押题来着,并且将这所押的题也跟裴文成他们了,看来这二人还真是做了准备了。

    从辰时开始,宣佑帝便是就一直的坐在金殿上瞅着,时不时的还要下来走上一圈四下看看,这搞得下面的一众学子也是一阵的紧张。

    这殿试的策问要写一千字以上,除了写出这抵御外敌的策略外,还得写出这平定外番的方法来,可以随便的写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不过这考生也不能太放飞自我,随意指责朝政。

    不过这里面也是有道的,这答题讲究的就是以歌功颂德为主,这提出的建议,见解都是次要的,因为你若是写的太实在了,估计到读卷官这关便会败下阵来,根本就到不了皇上那。

    一晃到了午时,这时候也是有不少的考生开始交卷了。

    孙毅涵在看了两遍自己的卷子之后,便也是交了卷,一直到日暮西山的时候,便是开始强制收卷了。

    这殿试的时候是不允许上厕所的,会被认为是对皇上的大不敬,毕竟也就两三个时辰,这殿上虽是允许吃饭,不过带着食物来的考生也是凤毛麟角。

    孙毅涵交了卷,宣佑帝还特意的看了他一眼,孙毅涵不动声色的点点头,随即便是出令。

    一路出了太和殿,奉门,出午门,端门,承门后,便是过了最后的金水桥,至此,这殿试也是彻底的结束了。

    三日之后便是要进行传胪大典了。

    殿试当晚,文华殿里那可是灯火通明,受卷官将收上来的三百四十一份考卷交给弥封官,弥封官盖上弥封关防印送掌卷官,而由于时间匆忙,殿试墨卷不须誊录成朱卷,就直接的送到了东阁读卷官处,等待第二早上读卷。

    由于没有眷录,读卷官若有遇到自己熟悉的字迹且赏识时,这位考生可以便是比其他考生多零优势。

    孙毅涵的字迹那是出类拔萃的,而且也非常的好辨认,所以虽是封着名字,但是这读卷官一眼就瞧出来是谁的了。

    第二卯时,十七位读卷官入东阁开始评审试卷,由于阅卷时间只有一日,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每篇殿试文章一一评头论足,分出高低好坏,实在是强人所难,更何况这些贡士皆是通过了严厉的会试筛选,其自身水平相差其实不算太远,因此,殿试阅卷往往存在着许多无奈的“潜规则”出现。

    这受卷官往往会先把会试前十的试卷挑出来,先进一步提前呈交给阁老,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前三名就在这十份卷子里诞生了。

    孙毅涵这次会试在前五,所以这十份卷子里肯定也是有他的。

    潘宏逸是倒数第二道关,也是这先一个定名次的人。

    这前十里有韩秉辰的卷子,所以理所应当的,这个老家伙,也是定的他为头名,这其实也是定王的意思。

    而孙毅涵的卷子则是直接的就被他给忽视掉了,这也可以是以权谋私的典范了。

    潘宏逸挑出来十二份卷子,用以明日给宣佑帝一看,而剩下的卷子则是让其他的读卷官评卷,分类。

    评卷官则是会在卷子上留下圈和叉的标记,这圈的标记越多,则最后的名次也是会更高,而这也就是评判一甲和二甲的依据。

    第三辰时,宣佑帝来到了文华殿,这读卷官代表便会将这些卷子放至御案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