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诗会

A+A-

    接连几场大雪之后,唯有松树不畏严寒,依然苍葱地站在白皑皑的雪地里,随着凛冽的西北风,摇晃着身子,发出尖刻刺耳的呼啸,象是有意在蔑视冬天。

    慕锦漓坐在马车里,轻轻掀了车帘子,一股寒风吹了进来,她急忙把帘子给落下。

    “这大冷天的,路上都没有几个人,也不知道那侍郎千金是怎么想的?竟然要办个诗会?”七姐慕锦沛嘀咕着。

    “七姐,就当是个乐子吧!在我出嫁前,你我姐妹也难得再出府玩耍。”慕锦漓嘴角挂着笑意。

    她自然知道那位侍郎千金办这个不算正式的诗会的目的何在,他的父亲和丞相李瀚颐一个鼻孔出气,与其这个诗会是侍郎千金办的,倒不如是李韵兮办的。

    李韵兮素有大渊国第一才女的美名,她挨了南宫烈风一顿打,颜面尽失,她这是要利用诗会给她自己找回面子。至于慕锦泠来邀请她,想必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即便是有矛盾,也能暂时放下。

    果真是应了上辈子三国里那句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两个长了七窍玲珑心的女人,如意算盘打的妙啊!

    “漓儿妹妹,我不通诗文,只能粗背几篇,到时候若是吟诗作对”慕锦沛一脸的担心,“这才女们的聚会,真的很不适合我。”

    慕锦漓拍了拍慕锦沛的,“七姐不必担心,到时候,她们那些才女争相斗艺,咱们吃喝玩乐便好。而且,有我在,如果真有人找你茬儿,我帮你!妹妹我现在顶着准六王妃的名头,没人敢惹。”

    慕锦沛也是被慕锦泠邀请的,今日除了慕锦涵,侯府所有姐都会过去。在慕锦泠眼里,这些姐妹去诗会,都是衬托她的才华。其实在她的认知里,若是论起诗词造诣,她不输给李韵兮。她才是大渊国第一才女。只是,李韵兮出身显赫,是相府的嫡女,所以才会美名在外。

    今日慕锦泠去诗会,就是去抢这个大渊国第一才女的名号。所以,李韵兮给她好处,让她帮忙把慕锦漓请去,她自然会答应。慕锦漓丢丑,她这个侯府四姐长脸,此消彼长,大有益处。

    到了地方,慕锦漓和慕锦沛都傻眼了,好的只有女眷参加的诗会,竟然来了不少的男宾。慕锦沛心翼翼地,唯恐出什么差错,但又有些莫名的激动,因为她的婚事未定,虽然大夫人已经给她和刘姨娘一些暗示,表示会在慕锦漓出嫁后,帮七姐张罗,但若是能自己相看一位,那才是最好的。

    “我们被骗了。”慕锦漓声道。

    而因为诗会有男宾的缘故,慕锦漓也知道,今日这个陷阱可能比她想象的更深,她必须打起精神来,仔细应对。当然,有男宾也好,正好助力她的七姐。

    慕锦泠倒是装出一副什么都不知道样子,“这是怎么回事儿?不是女眷诗会吗?为什么有这么多男客?”

    慕锦漓冷笑,“四姐姐都不知晓的事情,我们几个妹妹,又怎么会知晓呢?”

    “有男宾也无妨。”慕锦湘脑袋伸着,她想偷偷相看适龄的贵公子,她不认为被骗了,反而觉得这是好事情。

    侍郎千金董月儿过来招呼,一身的艳丽打扮,发髻也梳的夸张,头饰更是花哨。她不是不知道这样打扮太俗气,但李韵兮非要她如此,她也只能不甘愿的充当李韵兮身边的绿叶。

    反观李韵兮,一身的素色衣裳,简洁低调的配饰,显得整个人淡雅、恬静,颇有才女的风范。只是她脸颊上被南宫烈风抽打的伤痕未愈,只能以薄纱遮面,露出一双灵动的眼睛,却也让人觉得是个难得的美人儿。

    董月儿和李韵兮对侯府几位姐非常热络,一行人穿过回廊,去了侍郎府邸的竹林,慕锦漓倒是感叹,“长公主府赏梅,侍郎府赏竹,不知道下回去哪家府邸赏松?那样的话,岁寒三友倒是凑齐了。”

    “没想到漓儿姐自在庄户长大,竟也知晓这岁寒三友?”董月儿有些讶异,但这话却带着丝丝的打压之意,因为她故意强调了慕锦漓是庄户丫头。

    而这句话一出,李韵兮和几个姐都拿着巾,掩面而笑。

    慕锦漓听出这句话的讥讽,她不紧不慢地道:“我虽是在庄户长大,却从未觉得知晓‘岁寒三友’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我倒是奇怪了,堂堂一个京里长大的侍郎千金,竟然会言词之间竟然会觉得懂的‘岁寒三友’就是了不得的事情?我一直以为京里的千金姐都应该是才华出众,四书五经、诗词曲赋,都可信拈来。看来,我是高估了。”

    董月儿只觉得脸颊发红,她以为她可以不动声色地贬损两句,没想到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李韵兮倒是借着这个话茬儿,用她温婉的声音道:“如此来,在漓儿姐眼里,四书五经、诗词曲赋,应该都是雕虫技。不如,漓儿姐以这‘雪竹’为题,即兴赋诗一首,让我等姐妹学习。”

    李韵兮决不相信慕锦漓会作诗,她这是要让她露怯丢脸,让所有人知道这位准六王妃胸无点墨、徒有其表,如此便可衬托她这个大渊国第一才女的学识渊博。

    慕锦漓胸有成竹,不就是作诗吗?上辈子从到大,语文课背了不少呢!单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随便背几首,都能碾压这些自视甚高的千金姐。而且,她还有‘秘密武器’,昨晚‘精心准备’的大笔,一旦拿出来,绝对够那李韵兮喝一壶的。

    “李姐素有大渊国第一才女的美名,果然名不虚传啊!这诗会还没有开始,就迫不及待地让我作诗了。”慕锦漓调侃,面带笑容,如今她不必戴面纱,而李韵兮却被迫戴面纱,这感觉特别好。

    慕锦漓没有表态,没有要作诗,也没有不作诗。一行的几位姐都抱着看好戏的心思,毕竟慕锦漓从庄户回来,没有人会看好她的才艺。

    慕锦沛心急如焚,如果做不出来诗,那就要丢大面子。可她偏偏也作不出诗来,根本当不了慕锦漓的帮,只能干着急。

    李韵兮装出体谅的模样,“漓儿妹妹若是一时半会儿做不出来,倒也无妨。不如先思量片刻,就由韵兮抛砖引玉。”

    而此时,慕锦漓悠悠地道:“谁我做不出来?我这就即兴做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