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皇家的收益
皇家的产业,可不要太多!
除却固有的皇庄、皇店之外,皇家银行也是属于张凌阳的私人产业。
单银行这一块,每年的收益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更不要,二十四衙门里还有一个商务监,专门从事商业活动,每年赚取的银子也有数百万两之巨。
就凭借着皇家银行和商务监,张凌阳就有着足够的底气不从国库支出一文钱的银子。
更何况,皇家的产业并不仅仅只是皇家银行和商务监呢!
就好比现在的火器司,刚开始创建的时候也是张凌阳的私人产业。
虽然后面归属到了兵部管辖,可皇家在里面还算占有很大一部分股份的。
还有很多的工矿企业,一开始为了避免朝廷的麻烦,也都是张凌阳先开始投资建设的。
如今这些工矿企业,也还都在皇家名下。
特别是那些矿产资源。
虽然随着工业化的推行,朝廷也看到了开办企业的好处,甚至三令五申的禁止私人开矿。
可张凌阳是普通人吗?皇家是普通人吗?
所以久而久之,在矿产行业中,绝大多数都被朝廷直接控制,剩下的一部分,自然就成了张凌阳的私人产业。
不仅如此,张凌阳还在藩国也做了同样的布局。
就好比在三皇子赵旭的封地缅甸,缅甸的一应财政收入,除却上缴给大周朝廷一部分之外,剩下的自然是缅甸藩国自己留用。
不过张凌阳却指定了,缅甸最大的三个翡翠矿区,是属于三皇子赵旭的私人产业,又三皇子的生母曹贵妃直接派人前去管理。
在二皇子赵晗的封地婆罗洲,张凌阳指定给赵晗的私人产业是橡胶产业和几处矿产资源。
毕竟现在橡胶这块的作用还不是太大,只有等内燃诞生以后,橡胶的作用才会被重视起来。
所以,张凌阳必须给赵晗一定的收入来源。
在四皇子的封地吕宋,张凌阳指定给四皇子的私人产业是铜矿和金矿。
至于曾经的太子,如今大安王赵昊,张凌阳指定给他的私人产业则是安洲的铁矿。
并且,张凌阳还下了一道祖训,那就是所有赏赐下去的产业,任何子孙后代均不得变卖。
这样一来,无论以后的局势如何变化,诸位皇子以及他们的子孙,起码不用为银子的事情发愁的。
当然,即便皇子们想要变卖他们中的产业,那首先也要有这个胆子才行。
另外,其他人也得有这个胆子收购,并且还要有充足的资金收购才行!
而张凌阳做的这些举动,朝廷居然都一口应承下来了。
拿内阁首辅郑永基的话来:“陛下确实有一定的私心,可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那就是如此一来,皇家的财政和朝廷的财政就算是泾渭分明了。
以后无论是哪一位继承皇位,都不能再想开口向国库要钱了。
从这一点上来看,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大周百姓,都是有好处的。”
历朝历代的皇帝,无论是圣主还是昏君,在银子用度上通常都是公私不分,甚至一度还将国库的钱视作自己的私人银库,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如今好了,这项制度只要一经定下,以后皇帝们再想从国库拿银子,根本就成了没影的事了。
如果还有哪位大臣敢开这个口子,为天子支取国库的银子,那就是奸臣,那就是佞臣!
就是一向性格比较秉直的左都御史李广泰,对这件事情也是大力支持。
只要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个制度只要落实下来,对朝廷的好处有多大。
当然,这也不是,朝廷以后不再向皇家提供银子了。
银子还是要给的,只是这数量上吗?
皇子领的是俸银,一年下来也不到一千两银子。
就是皇帝本人,经过张凌阳和六部九卿的讨价还价,最后决定每个月向皇帝本人支出三万两白银,就算是朝廷给皇帝发的薪水吧!
一个月三万两白银,一年就是三十六万两白银了。
如果换做是泰安初年那会儿,足够皇宫里的一应开销了。
可这会儿已经不是泰安初年那会儿了。
那会儿朝廷一年的税赋不过四五百万两银子,所以无论是皇家还是下面的黎民百姓,生活都很拮据。
可这会儿呢?
这会儿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已经超过三万万两白银了。
而皇家的开销,也随着国势的增强与日俱增。
现在,皇宫里每个月的开销都要超过十万两白银。
吃食上都是些珍馐,皇妃们的穿着也都一个比一个的华丽,首饰、寝宫里的摆件,一件比一件名贵,花出去的银子自然而然也就多了起来。
不过好在,张凌阳虽然没有什么经商头脑,可毕竟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上,自然也就知道很多赚钱的行当。
要不然,后宫这些花银子如流水的嫔妃们,张凌阳还真养不起。
对于嫔妃们如今花银子如流水一般,张凌阳也并未苛责什么。
都是自己的女人,而张凌阳现在本身又不却那点银子,要是在这一点上还苛责什么,那也太家子气了。
现在皇家经营的所有行当,没个月给张凌阳带来的纯利润超过两百万两白银,所以自己的女人们,每个月耗费这么点银子,也就不算什么了。
没有人做过详细的统计,不过据内阁首辅郑永基和户部尚书朱开山两人私底下讨论,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现如今,天子内帑的存银已经超过一万万两白银了。
是不是很惊人?
是不是很意外?
其实一点都不意外。
原本,张凌阳刚刚上位那会儿,内帑就有三千万两白银的家底。
而皇家银行一年带给张凌阳的纯收益,就不下五百万两银子。
十多年时间过去了,皇家银行带给张凌阳的收益至少要超过五千万两银子。
这只是一个保守数字。
毕竟随着时间的发展,皇家银行开拓的业务也与日俱增。
如果再加上商务监每年的收益,那内帑的存银超过一万万两,自然也就不是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