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A+A-

    蜀地, 唐家在为进京做准备了。继祖准备绕道去一趟山东看看岳父大人。古家一走近两年了, 不古静想, 继祖也有点想, 他跟古少爷谈得来,岳父岳母又待他好, 再两老还没见过安姐儿。提前一个月走, 把家里安顿好就是了, 反正媳妇孩子都带走了, 老太太有李嬷嬷老两口和五六姐在,没什么可担心的。

    赵家和冯家得了信,把给徐三夫人的催生礼满月礼和给徐六少爷成亲的礼送了来,让继祖一起带过去。古静也在准备礼物, 孩子都顾不上都给继祖了。继祖看着长长的礼物单子, 嘴角抽抽。

    前世多好啊,甭管什么酒席, 送钱就行了, 看交情看什么酒甚至办酒场地的档次, 决定红包的大。这里可不行。什么事送什么礼,什么关系送什么礼,还得看看往年送了什么。

    麻烦!

    好在麻烦的不是自个儿,继祖只用带孩子就好,带孩子这事, 他是乐在其中的。继祖逗了会孩子, 平哥儿要到外面玩, 继祖就带了平哥儿和安姐儿出去。

    继祖到了花园子的时候,宗哥儿也在,正拿石子儿有一下没一下扔到池里。唐家也附庸一回,在花园子里挖了个池子,不大,两丈大,种些荷花养了几条鱼。太太夏天的时候爱到这里来。继祖不爱,不为别的,蚊子多啊!

    继祖把孩子给奶娘和丫头,让他们带去玩,自己去找宗哥儿。

    “宗哥儿,怎么一个人在这里?行李收拾好了没?”宗哥儿也要去京城。

    宗哥儿见是继祖,声叫了声:“大哥。”又闷着不话了,整个人就是“不开心、有心事”。

    继祖猜了猜:“可是太太跟你了什么?”

    半天宗哥儿才:“大哥和嫂待我极好,我知道。”

    继祖叹气。

    “不管太太了什么,做了什么,她都是一心为你。”完,不再言语,陪着宗哥儿发呆。

    宗哥儿不话,其实他都明白。他不明白的是,太太怎么就这么固执?他读书的时候读到“癔症”,太太不就跟“癔症”一模一样吗?或许家里人就是认为太太得了癔症,所以才由着她?

    宗哥儿不是不知好歹,大哥就待他亲近,听三姐姐,大哥还救过他的命!大嫂虽不如大哥可亲,却也周到和气。太太大哥要霸占家产,他知道这个家是大哥在撑,何来霸占一?大哥不是那种人!

    宗哥儿想和太太,一起头,太太就一副天塌了的样子,让宗哥儿千万不能让继祖骗了!吓得宗哥儿不敢再提了。

    对太太,真的只有顺着她,还要看好了,防着她糊里糊涂的做错事。

    唐家为进京做好了准备,却收到了平安侯府的信,婚礼取消了,没喜酒了!

    继祖吃惊:“这是为何?怎么没了就没了?”难怪继祖吃惊,这年头,都通知亲友婚礼日期了,竟还能取消?

    古静把信给他,让他自己看。继祖看了,更吃惊了,怎么还有四皇子的事?

    史姐不满意平安府不是秘密,至少六少爷和八姐都清楚,可是两人没有解决的办法,只想等史姐进门了熟悉了就好了。可是史姐不想,她不想嫁进去。史姐还真找到了解决方法,给自己另找了户人家。

    平安侯府三房,三夫人在正厅招待史太太,史太太尴尬地把来意了,饶是三夫人稳重的,也吓了一跳,自己不敢做主,派人去请三老爷和老夫人过来。梅姑姑亲自去请老夫人,先把事情给老夫人一,让老夫人有个数。

    史姐在和姐妹们出去赏花时,不心掉湖里去了。万幸正好有人看到给救起来了。不幸的是救人的是一有家有室的男子。按着规矩,史姐除了嫁给那人,就是出家了。可人家有家有室,只能做妾了。史家不乐意,好歹是四品官的嫡女,怎可与人为妾?可人正室又没错,凭什么让人让下堂?史家还没大到在京城横着走的地步,只好跟人商量能否为贵妾?

    那家正室娘家婆家门当户对,正室入门多家早是管家太太,又生了两儿一女,腰杆硬得很,只咬牙不答应,娘家那边也支持姑奶奶。

    也是巧了,这家竟是是四皇子妃的娘家,四皇子兼管着礼部,史老爷求四皇子帮忙,四皇子让王妃回娘家。可那正室硬是不给王妃姑子的面子,还是不答应,只以妾礼进门,贵妾没门,爱进不进!四皇子妃去了两回没成,气得不再管了。没法子,人家正室占理了,还,大不了和离!

    正室也有话,他家姑娘跟史姐和平安侯八姐聚过两回,看得出来,史姐不待见八姐,这在姑娘们的圈子里不是秘密。若是出孝前的唯唯诺诺的八姐便罢了。出孝后的八姐不论是穿衣扮还是谈吐还是坐立行走,都大不同,不是艳丽夺目,而是娴雅端庄,见之可亲,在姑娘们中人缘很好。史姐不喜欢大家都喜欢的八姐,那只能是史姐不满意和平安侯府的婚事了!

    就算这是大家的猜测没凭没据,可是为何当时史姐是孤身一人,大家姐出门哪个不是丫头嬷嬷跟着,史姐孤身一人就奇怪了,不定有什么阴谋。

    正样的人,看在四皇子的面上,让进门就不错了,还想贵妾?作梦!爱进不进!不进,家里还少个祸根!

    史家当然是极力否认,只丫头嬷嬷正好有其他事离开了。史姐定亲的可是侯府嫡少爷,你家不过是普遍官家,不过是出了个王妃,比侯府差远了。

    两家吵吵不休。

    史太太私下问了史姐,史姐竟认了,这事就是她安排的。她偶然见了那人一回,惊为天人,一颗芳心挂人身上了。后来又找机会偷偷瞧了两回,就放不开了。有家室怎么了?凭自己的品貌才情,定了得了那人的心!

    史太太晕了过去,醒了就让史老爷想法子,一定要让史姐嫁进去,不然史姐得做出更可怕的事来。史太太不明白,自己的女儿怎么干出这种事来?

    后来还是四皇子亲自出面找了岳父和舅哥的岳父。几人商定,以良妾入门。为了安抚史家,允史姐带了嫁妆进来。

    当然这些史太太没,只:“我们也没办法了,总不能见着闺女花朵般的年纪青灯古佛吧。只好让嫁去了,只是对不起平安侯府了,对不起我贾姐姐。”

    史太太起贾夫人,又哭了起来:“以后我百年后,我哪有脸见贾姐姐啊!”

    这时门外传来声音:“史太太不必自责,天意弄人,想来我那儿媳不会怪你的。”却是老夫人和三老爷一起来了。

    三夫人和史太太一起起身相迎。老夫人“天意弄人”,史太太却知是自己女儿迷了心窍。史太太只顾伤心低声哭泣!

    三夫人听了老夫人的话,知道如何做了。三夫人低声劝史太太。史太太好一会儿才止住了哭。

    三夫人:“既然二个孩子的亲事不做数了,该做的得做了。”

    史太太忙:“庚帖我带来了,信务也带来了。”跟史太太来的嬷嬷递了个盒子过来,老夫人身边的嬷嬷接了。开来仔细看了,对老夫人和三夫人点点头。

    三夫人:“我们两家的事了,史太太不要多虑,只管忙自己的事去。”

    这是送客了,史太太只好起身告辞,三夫人派人送出去!

    史太太走后,三夫人为难地对老夫人和三老爷:“这事该怎么跟六啊?”

    三老爷:“我跟他去,大丈夫何患无妻!”

    话是这么,可是这事本来就蹊跷,若是史家宁愿让女儿为妾,也不想女儿嫁入侯府,那是多伤人的事!何况这婚事还是贾太太临终前定下的。

    六少爷知道此事后,的确气愤不已,脸青了又白,史家欺人太甚!

    八姐却高兴,她本来就不喜欢史姐。

    “哥哥不要生气,为那种人气坏了自己不值得。那女人本就配不上哥哥,婚事黄了再好不过了。老爷定会为哥哥另寻更好的。”

    六少爷也知道史姐不是良配,只是面子上过不去而已,听八姐一劝,好了些。六少爷急着成亲就是想要回贾夫人嫁妆,如此一来遥遥无期了。却不想没两天,三夫人就把他叫了去,把贾夫人的嫁妆都给了他。

    “你也大了,经此一事也成熟了,你娘的嫁妆你就管着吧。有什么不懂再来问我或问你父亲。管事们你都认识,找个时间你去见见他们。”

    六少爷真是百感交集,或许,三夫人真的对他们兄妹没有坏心?

    继祖知道这事的原委后,暗自猜测。这是史姐追求真爱呢还是入了套了?以妾礼入门,却让带嫁妆?继祖可是听了史姐的舅舅生意做得大,史家有份子,史家也有钱。这笔钱会不会最后落到四皇子手中?

    继祖想想就觉得可怕。这中的弯弯绕绕太多了。继祖宁愿相信,这是一个傻姑娘追求真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