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A+A-

    史姐后不后悔, 继祖懒得管,他就想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

    三老爷:“再等两天吧。皇上对上下官员调动快完了。然后就论功行赏了。继祖可是立了大功的。可是你这功不好对外, 你又没个一官半职,只好赏你些东西了。”又对三夫人:“岳父那里也是如此,不好明着赏, 只能暗地里赏。”

    三夫人:“怎么着都是君恩,是唐家的福气。”

    继祖问:“能不能让我爹辞官回家啊?”

    三老爷想了想:“一时半会儿的怕是不能。林大人另有安排不日就将离开平安县,章大人得守在那里, 外族若有异动都先传到平安县。是暗的, 比明的好使。县里的公务就顾不上了。我看着点, 要有合适的人选, 就派去换了岳父回来。”

    继祖没法子,就算是换了个皇帝,平安县还是不受待见啊。

    “我们的赏赐都悄悄来吧, 回去了也不实话。家里人,除了我爹和我媳妇,都不知道这事。回去也不, 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过日子。”

    继祖想得明白, 就算这回有功了, 还得夹着尾巴,若是传得人尽皆知, 接下来的纷纷扰扰他就应付不了的。

    其他皇子失败了, 太上皇还在,新皇就不能杀了他们。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三皇子要弄死坏了大事的唐家还是可能的。

    再者,其他族人亲友得了消息找上门来,继祖可应对不了。别人所求应了他也办不了,出去人家也不信,还以为他故意不帮忙。

    算了,还是悄悄的好些。就是不晓得新皇会赏他什么呢?皇宫里出来的东西想必都是精品吧?有听皇宫时出来的东西,上头都有记号的,不能随便用的。要不要提醒一下姐夫,给他的东西就不要有记号了?想想,还是不要了,怪难为情的。

    继祖想事情的时候,脸上带了表情出来,一会高兴一会恼的,不晓得想些什么。三夫人看不下去,轻轻拉了拉继祖的衣裳。

    继祖回过神,不好意思地一笑,想起一事,问三老爷:“姐夫,牛娃怎么安排呢?是留在京城还是跟我回去,还是回平安县?”

    三老爷:“先跟你回去,等你去看岳父再带到平安县。你不是想悄悄的吗?少了人被人问起不好解释。再,那子还嫩了些。之前林大人把他带在身边教了一年多,这回上京还是你功劳大些。让他再跟你学学。”

    继祖得意,还装作谦虚的样子:“他到底还,我比他大多了。”

    三老爷接着:“得也是!”

    继祖噎了一下!我就是谦谦虚虚而已。

    三老爷又想起一事,笑着跟继祖:“你跟章大人合伙做生意的事,皇上知道后一直想把摊子铺开些。只是一来事情多忙不过来,二来不好让章大人太眼,就一直没做。现在好了,可以大做特做了。”

    三夫人也笑着:“那香脂我用着很好,配的药也发用。以前还得等继祖给我送来,若是京城也有卖的,就方便多了。”

    三老爷:“法子是你想的,也算你一股。”

    继祖:“姐夫,快别这么。我就多嘴了两句,研究方子,跑腿卖货都是县尉大人在做。若是平安县穷,我都不好意思要分红。得了分红也多是用在平安县了。这回这分子我是不会再要了的。”

    继祖心痛,章县尉闹的挣的钱都老多了。现在有了新皇的支持,要是做到全国去,那得是多少钱啊?不是女人和孩的钱最好挣了吗?

    三老爷:“这些我都知道,皇上也知道。岳父宅心仁厚!难得继祖如此大方,我去跟皇上讨个赏,回头再赏你宝贝。皇上刚登基,之前几位皇子只顾自己捞钱,给皇上留下多少烂摊子来料理,到处都要用钱。”

    继祖理解,一来赏功臣。二来,比如四皇子以次充好,把石子夹在粮食中充做军粮,这个民、窟窿就得新皇来补。新皇刚上位,不做点实事来,怎能让下头安心,特别是军队乃重中之重。

    几人又闲话几句,差不多到了午饭时间还住了。午饭后继祖回屋让人慢慢收拾行礼,等赏赐下来就走人。余牛娃似乎得了信,没有多问就做事去了,一副正儿八经厮样。

    三老爷没事,继祖走后就在厅闲坐休息。三老爷发了下人,自己拿了个垫子垫在腰后。果然舒服。

    三夫人进来就看到三老爷摊在椅子上的样子。好笑,上午还嫌继祖没个坐相,这会儿就学上了!

    三夫人含笑不语,递了杯茶过去,三老爷接过,顺势拉了三夫人的手:“这些日子辛苦你了,让你跟着担惊受怕。”

    三夫人面上微红,细声:“我在家里有什么辛苦,老爷身处其中还是艰难。”

    三老爷心,可是不难啊!

    那个位子诱惑太大,有可能坐的人都要争一争。想想之前都是一样的身份,却要对某人三拜九叩,不服气啊!皇上身体越来越不好,政事都交给大皇子处理,却不给大皇子一个“名份”,以至于成年皇子们都在搏。

    新皇登基,封太后为太皇太后,上皇为太上皇,皇后为太后,其余太上皇妃嫔为太妃太嫔不等。太上皇带了众妃迁宫,皇上再三挽留,太上皇坚持,皇上只好顺从。

    后新皇皇后带着儿女搬入皇宫。

    因为太上皇还在,皇上对三皇上四皇子没做过多处置,明面上还封了亲王,安了个位高权不重的位置。他们的手下就不能放过了。三皇子和外族勾结,四皇子往军里掺石子儿,外人不知道,太上皇和近臣们的是知道的。为了保全两位皇子,不好明面处置,暗地里慢慢来就是了。太上皇专门交待了新皇,皇子们被下头的人蒙骗了,都是那些人为着自己的私欲撺掇着皇子犯错,着实可恶,不能放过!

    新皇:呵呵。

    然后就是赏了。

    大皇子这皇位看似来得容易,若不是太上皇身体不好了,又似乎三皇子和四皇子出了昏招,这位子还不一定是大皇子的。可大皇子一系的人才知道,这皇位是大皇子费了多少劲才得到的。

    也是因为外人不知道的原因,加上太上皇还在,新皇不好大张旗鼓安排人手,只是安排了几个亲信到重要位置,其他人得了赏赐罢了。

    得了赏赐的人就有继祖和他爹。其他人好歹还有个圣旨口喻什么的,继祖这里,就只有他三姐夫带的话了,皇上铭记他的功劳之类的。继祖心,记得就好,只要您老在位,保我唐家无忧就好。

    继祖收了赏赐,就要回去了。这回三老爷没拦着了,让三夫人帮着收拾,又安排了护卫送人上路了。

    继祖带着两车行礼回家。两车行礼中除自己的行礼外,还有平安侯府送的,邱家送的,最重要的是皇上赏的。虽然皇上赏的是以徐三老爷的名义送的,总归东西是货真价实的。继祖很是财迷地欣赏了一回。后来三夫人跟他,有些东西上面有皇宫标记的,不是拿去换钱的。继祖失落了,不能换钱还得好好保管。好吧,只能当作传家宝一代代传了。好在有记号的东西不多,多是一些实用的,比如布料啊首饰书本之类的。

    回去的路上很顺利,一行人走得也很快。偶尔住宿和吃饭的时候,都会听到别人议论。不晓得是民心所向还是皇上有暗中引导,总的来,向着新皇的居多。新皇居嫡居长,又代太上皇处理政务多年,一直干得不错,所以百姓还是拥护新皇的。

    继祖听着挺开心的,至少太平日子到了。不过,看着恭敬的站在一旁的余牛娃。呵呵,他们还真是心,明明都赢了,还不给余牛娃一个身份,还让继续做地下工作。徐三老爷了,让他下回去平安县的时候把余牛娃带上,找个理由留在平安县,让他跟着章县尉干。不过这些都不关的事,到时候按他们的办就是了。

    想想也是太上皇还在,三皇子四皇子也在,就怕个春风吹又生,多准备些总是对的。大皇子就是靠着心谨慎才得了皇位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