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辩才

A+A-

    殿外响起内侍尖细的通传之声,皇后娘娘携崇华公主到了。皇后一身礼服,庄重威严。

    众人都起身恭迎。

    皇后娘娘在主座坐了下来,开口便道:“圣上近来多次提及闺学闺范之事,还曾想是否设立女学,教授女子读书识字。本宫身为皇后,自当主持此事。古言云,妻贤夫祸少,贤妻乃是家族兴旺的根本。从前有班昭做女则,长孙皇后做闺范,都旨在女子守德。近来江南一带,诗书传家,女诗人、女词人亦是层出不穷,声名远扬,市井传唱。各位夫人家中都设有闺学,家中姑娘德才兼备、知书达理,闺学夫子也都在此,各位对设立女学一事,有何想法?但无妨。”

    众人闻言,夫人们是讶异,武德帝为何会提及闺学的设立?夫子们则是振奋,若是设立女学,她们的地位必定会比现在高,能教授的学生也比现在多。姑娘们的反应就比较不一致,有的迫不及待,觉得能和姐妹们日日玩在一处,有的则是心中郁郁,难不成要每一日都在皇家的监督之下读书?

    夫人们都挑着闺学的好处,与皇后来听。也有称赞和推荐自家夫子的。女夫子的年龄大约在二十多岁至四五十岁都有,谢如冰与郭慕梅是最年轻的了。

    李皇后面带微笑听了一遍,叫女官将各人法一一记下后,却对石夫人问道:“我听你家闺学的两位女夫子,身出名门,才学出众,怎的不见你推荐一番?”

    石夫人笑道:“皇后娘娘见谅。我本想藏起来,给我好生教导这几个皮猴儿。这会儿,可是藏不住了。”

    此时,谢如冰和郭慕梅已经站起身来。

    李皇后招手,道:“近前来,我仔细看看。这人材品貌,大周也没几个了。”

    谢如冰和郭慕梅走近前去,向皇后行了礼。

    “从前太后在时,一再称赞过你的字,道有卫夫人的风骨。”皇后认得郭慕梅,仿佛回忆似地道。

    罢,又看向谢如冰,道:“你便是谢家女儿?如此佳人,怪不得你爹从前总不舍得让你出门。”

    皇后又问了两人几个问题,譬如擅长什么科目,对女学有什么想法等。两人一一答了,皇后笑着叫身旁的女官给了赏赐,二人方退下。

    皇后与众命妇闲叙一会,宴席就摆了上来。

    众人入席,却听太子妃李氏笑盈盈地道:“母后,您宝慈宫今日可算是把京城里的才女都齐聚一堂了。既然如此,不如以文会友,行个酒令助兴。您看可好?”

    皇后也是兴致勃勃,道:“行个文雅些的酒令,谁要是得了头筹,我可是重重有赏。”罢,又看向崇华,道,“你最是跳脱,且好生感受下京城淑女的才情!”

    太子妃的比试规则也简单,乃是“飞花令”。太子妃给出一句诗,下一个人往下接,每句诗必须含有“雪”字。太子妃身边女官持有沙漏计时,若是超时答不出来的,自动淘汰,由再下一人回答。如此循环,直至选出赢家。

    除了好几个年幼的姑娘,其余众人都跃跃欲试。刚开始时,众人都接的极快,诗句词段是一个接着一个,极其精彩。才不过两轮,渐渐有人接不上了,很快就只剩下郭慕梅与现任御史大夫左家的姐。谢如冰虽也读诗背词,但是因最爱的是机关杂学,对于诗词记诵花的时间就少了,不过两三轮也退出了。

    郭慕梅与左姐两人你来我往,又对了五六轮后,左姐终于是接不上话,败在了郭慕梅之下。

    李皇后十分赞赏地看着郭慕梅,连连道:“都你才学冠京城,果真如此。”

    着,招手让女官取了一个匣子来,递给郭慕梅,道:“这是前朝白大家的《冬时帖》,恰你字又是最好,给了你真是最合适不过了。”

    白大家的书法,金钩银划,俊秀飘逸,很得闺中女子喜爱。众人莫不艳羡地看着郭慕梅。

    待午宴完毕,李皇后留下命妇们话,便由太子妃领着众姐与夫子去御花园里赏梅听戏。一行人沿着宫道迤逦而去。

    因着皇后的赏赐,今日上午持观望态度的几个姐,此刻跟在郭慕梅身边,随意聊着书法与诗词。

    郭慕梅的心情终于好转,她喜欢别人围绕在她周围的感觉。

    她正高兴时,却听到旁边传来左姐轻飘飘的一句话:“有什么可得意的,这么多诗词曲赋,五六岁的孩童可是还用不着吧?只能行行酒令罢了。”

    跟在左姐一旁的几位姐拿着帕子掩嘴而笑。有一个还笑道:“五六岁的姐们恐怕筷子还用不利索吧,怎么行酒令呀。”

    郭慕梅一张脸瞬间便涨红了。

    虽然有皇后的赏赐在前,但是,在世家大族眼中,一般都是家道中落的寡妇孤女才为人夫子。郭慕梅又赢了酒令,左姐心中不快,出了宝慈宫便忍不住讽刺。

    郭慕梅深吸一口气,压住怒气,道:“各位难道不是从五六岁的孩童长大的么?读书写字,哪一个不是五六岁就开始了?”

    左姐不愧是御史之女,立刻伶牙俐齿地答道:“当然人人都有五六岁,不过呢,不是人人都去带五六岁的孩子罢了。”

    郭慕梅气得浑身颤抖。她最怕的,就是别人自己是个带孩子的。她,曾经高高在上的枢密使姐,如今在一个北边来的节度使府里带孩子!

    谢如冰见郭慕梅气得不出话来,当下走过来,握住她的手,看向左姐,道:“左姐,敢问你几岁启蒙?”

    左姐更不把谢如冰放在眼里,当下得意道:“四岁。”

    “那敢问谁是左姐的启蒙老师?”谢如冰又问。

    左姐挺挺胸膛,道:“我的启蒙老师乃是曹大家。”

    曹大家乃是宫中女官,曾教导数位公主,出宫后又在好几家高官中任教。她擅书画,如今市面上的字画千金难求。

    “左姐,你前头,给五六岁的孩子教书是带孩子,照你这么,曹大家就是在你家带孩子的?左姐就是这么尊师重道的?若是曹大家听到了,不知道她还会不会认你这么个徒弟!”谢如冰道。

    “你……”这一回轮到左姐语塞。

    谢如冰完,不欲与她争执,拉着郭慕梅的手,便要往前而去。

    左姐却不放过,几步拦在谢如冰面前,道:“曹大家是曹大家,你们是你们。曹大家带我,那是启蒙。你们带孩子,那就是跟奶妈子没差别。”到最后,都有些口不择言了。

    谢如冰从受父母耳濡目染,立志于做女夫子,此时被得如此不堪,当即冷眼看着左姐,义正严辞地道:“想来,曹大家当年教导的,左姐都忘记了。既然如此,我便来给左姐好好一!”

    “子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韩退之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生下来,无知无觉,因此需要学习,刚出生的婴孩,就学着如何讲话、如何走路,两岁讲话、三四岁启蒙、五六岁进学、此后才渐渐懂事,知人情*事故,懂诗词歌赋,进而科举进士、主持中馈。俗语:三岁看老。孩童幼年时,是否得到教导,懂事明理,便至关重要。须知百尺高台,起于毫末。幼年时若不愿向学,长大了又如何向学?在根子上歪曲了的树木,长得再高,终究也不是栋梁之才!”

    “我们给年幼的孩子启蒙,因此也就至关重要!想来左大人也是如此想,才请了曹大家来!”

    左姐还欲再辩,却听到身后传来鼓掌声,一道威严浑厚的声音响起:“得好!得好!”

    众人望过去,只见一人身穿龙袍,面容俊伟,身材高大,负手从拐角处缓步走了过来,一旁还跟着太子、陆安澜等大臣和宫人,正是武德帝一行。

    原来几人站在拐角处,不曾看到武德帝过来的仪仗。

    众人忙下跪行礼,武德帝受了礼,叫几人起来。很是赞赏地看着谢如冰,问道:“你是谁家的女儿?”

    谢如冰忙又下跪,道:“女子乃罪臣谢明时之女。”

    武德帝微微一怔,沉默了半晌,方道:“先起来吧。你得很不错。”

    他仿佛在思索什么,又半晌,对身侧的内侍道:“欧阳海,回头把从前我写的那幅《大学之道》赏给她吧。”

    谢如冰又跪下谢了恩,武德帝不再言语,命步撵往御花园而去。

    此刻,谢如冰脑中万分困惑,众人也是不解。不过,有了皇帝的赏赐,别人就不敢再什么了。

    左姐只能自己生闷气。

    到了御花园的戏台,崇华公主是乘坐步撵的,所以早在此处了,看到她们才来,撇着嘴问道:“你们都是三寸金莲呢?走得这样慢。”

    便有人将途中发生的事情回禀了崇华。

    崇华看向谢如冰,越看越不顺眼。那一身藏青色衣裳,没显得她老气,反倒显得皮肤雪白,莹润夺目。凭什么几句话就得了父皇的赏赐?

    想到自己前几日突然被父皇训斥,禁足不得外出,母后又派了个教养嬷嬷进来,凡事拘着,心中更是不爽。

    她心气不顺,正要训斥几句,却听外头传来通报声,李皇后也过来了。原来武德帝稍迟也要带群臣过来听戏,顺便见见几位德高望重的女夫子,李皇后便赶了过来。

    作者有话要:

    谢夫子气场全开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