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店宅务
谁都知道王梓身家千万,是可点石成金的财神。凡是跟着王梓的人,个个都赚的盆满钵满。
钱财谁不喜欢,若能从正当渠道得到,不比收取贿赂要保险的多。
王梓微微一笑道:“汴京居大不易,不贫者无立锥之地,就是我等朝官又有几个能够买起宅院?是以我想在汴京收地盖楼房,得广厦千万间,可庇百万官民!”
汴京的房子盖的十分紧密,人称“甲第星罗,比屋鳞次,坊无广巷,市不通骑。”
大臣翁彦国甚至描绘:“京师户口日滋,栋宇密接,略无容隙。纵得价钱,何处买地?”
汴京遍地盖满了房子,而且房价极高,高的让百官都不敢碰。
韩琦曾“自来政府臣僚,在京僦官私舍宇居者,比比皆是。”
别是百官,就是年入数千贯的宰执也有租房子住的。
房屋紧缺,寻常百姓所居要价都在千贯以上,而豪宅动辄数万贯。
为了调控房价,北宋也采取了限购等措施。真宗时不准中央及地方官员购买政府出让的公屋。
仁宗时“第二套房限购”政策:现任高官除了正在居住的房产之外,禁止在京师购置第二套房。
并且设置了房地产管理构——店宅务,监管房地产市场;同时规范宋朝的房地产中介——庄宅牙人,并为牙人发放从业执照等。
一听王梓想打房子的主意,蔡京就觉得很为难,“君生能够时时刻刻为民着想是好的,但想要收地盖房恐怕太困难,没有人会出让自己的房屋来盖房的”
赵挺之倒是支持王梓的想法,“若君生有此想法,我们可以动公租屋。公租屋多年不曾修葺,已破败不堪,其实早就该重新翻修了!”
王梓微微一笑,道:“也罢,可以先拿公租屋练练,让世人知道我王梓想盖的楼房究竟如何。其实我是想直接将开封府衙盖成民居的,只是向来阻力太大”
赵挺之真吓了一跳,道:“君生真是一心为民,不过事情还是要一点一点的干才好!”
王梓的居养院漏泽园和安济院的奏折上到了朝中,顿时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李之仪率先对王梓发出了令人肉麻的称赞,朝中曾有人将李之仪比喻为王梓门下走狗,李之仪却欣然受之。
接着苏颂王韶等人纷纷肯定了王梓的上奏,赵顼高兴之下命权三司使李承之拨下钱粮用于三处。
在朝廷嘉奖再一次下来的时候,王梓将勾当店宅务任弘请了过来。
店宅务是一个油水很大的职务,没有一定的背景是捞不上这个职务的。
任弘就是有所背景的,是宫中朱氏的表兄。宫中朱氏的父亲崔杰本为平民,在她年纪很的时候就去世了。是以
母亲李氏改嫁朱士安,又将她托付给一位姓任的亲戚抚养,因此才有了任弘这个表兄。
朱氏本来在宫中平平无奇,熙宁元年的时候,也就是赵顼正式继位的第二年,通过选秀成为了宫中的一员。
不过朱氏相貌只能是中上,是以赵顼临幸的时候不多,一直算是受人欺负。
一直到了十年后,也就是熙宁十年,朱氏诞下赵顼的第六子赵佣,母凭子贵,朱氏方受到了赵顼的重视。
这也由不得赵顼不重视,赵顼是十分害怕重蹈仁宗覆辙的。
这几年赵顼已经有了不少子女,但多数子女都是早夭,这让赵顼的内心是有些崩溃的。
仁宗虽然为仁,但却是赵顼内心最为讨厌的皇帝。赵顼以为若不是赵顼总是吊着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父亲也不会早亡。
赵佣出生后,现在已经由均国公加封到了延安郡王,日常对赵佣也十分关切。
朱氏性情温顺,不争不抢,赵顼倒也主动提升朱氏的地位,亦将朱氏的家人照顾了个遍。
任家的家教不错,否则任弘也不能安然处在这个位置上没人弹劾。
任弘亦是开封人,对王梓景仰的很。见到王梓,很是诚惶诚恐的道:“下官任弘拜见大帅!”
王梓身上最负盛名的无疑是百战百胜的战绩,北宋虽然以文御武,但哪个男人心中没有一个英雄梦呢!
王梓微微一笑,道:“任大人请起!”
任弘问道:“不知大帅哦不,大尹,召下官来何事?”
王梓笑道:“任大人可听我前番奏请朝廷设居养院以养老弱孤寡,设安济院以治疗疫病,设漏泽园收拢无主尸骨及家贫无葬地者?”
任弘一听,感慨的道:“大尹心念万民,乃是地上的活菩萨。此事一经传出,汴京的老老少少没有不感激大尹的,大尹就是汴京的万家生佛呀!”
王梓微微摇头道:“不过是一点微不足道之事,可当不得乡亲们如此赞赏。设置居养院安济院和漏泽园都需要地方,而这个地方唯有店宅务才有不是?”
任弘一听,当仁不让的道:“回禀大尹,店宅务辖下的公屋有一万四千六百二十六间,宅院有一百六十四所,空地有六百五十四段,大尹可随意挑!”
王梓欣赏的道:“难得任大人如此有心,竟然将店宅务事情记的如此清晰!
不错,这店宅务的潜力巨大,若是用好了,足以再造一个国库呀!”
此时王梓已经想起了那如火如荼房地产的火爆场景,有这么多破房子和地段,开封合该大兴!
很快,王梓的第二道奏折又传到了中书。中书看后仍然没有异议,只是王珪有些担心的道:“本来建立王君生的居养制度就会耗费财政,现在又要还要廉租房,这又是一笔支出。
大宋财政并不宽裕,王君生且不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不顾朝廷的困难呀!”
言下之意就是王梓沽名钓誉,拿朝廷的钱贴补自己的名声。
苏颂当即反驳道:“王相切不可坏了王学士的一片拳拳之心,而且奏折上不是了吗?
只需要朝廷的拨付一部分钱款,剩余的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筹集。只要是利国利民,那我们就应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