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就职陕西
将章惇接到内堂后,王梓笑道:“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和章相又见面了!”
章惇也是哈哈一笑,道:“君生没有想到,我也没有想到,由此可见陛下对君生是多么的重视啊!
十万雄兵可灭夏,陕西诸路足有二十万大军,我很快就可以看到君生凯旋了。到时候君生再归来,怕是正儿八经的枢相喽!”
王梓微微一笑,道:“章相太抬举我了,孙枢相深得圣宠,他的位置做的很稳的。”
章惇不屑道:“一介腐儒而已!其实这次伐夏兵败,孙允中就该下台了。
怎么也是折了陛下的面子,只不过吕公著算是替孙允中背锅了。
不过等到君生伐夏归来,孙允中若是识相的话就该下去了。
汴京这风云战场,还是需要你我这样的人物才能主导。
不瞒君生,其实我对新政是非常支持的。从这几年来看,新法虽然有效,但确实有失偏颇了。
而蔡确等人不过后起之秀,才能平平,根本无法当新法重任。”
章惇的表态让王梓大喜,王梓道:“看来章相果然独具慧眼呐!”
章惇嘿嘿一笑,道:“如今我章家在新政下收获颇丰,年入甚至可有百万。是以我章家不支持新政,那还有天理吗?”
王梓和章家吕家的合作都是比较早的,前几年吕家骄傲自满,是以王梓渐渐舍了吕家的生意,以至于吕家的生意多为章家接受。
两家无论是马队还是船队,都在南北贸易中红红火火。
而且王梓这几年有意朝海外发展,章家及时跟进,是以才有了收入百万贯的结果。
有了章惇的支持,王梓在陕西打仗才有底气。否则自己再善将兵,但没有粮草兵备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除却章惇等文官来访,武将们也忍不住凑了上来。如苗授林广等禁军将领都想着王梓能不能带上自己,对此王梓是爱莫能助的。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邢恕周侗张九章也从家里赶了回来。
一行人收拾后行囊,王梓告别了眼泪汪汪的家人,就再次踏上了陕西的道路。
因为宣抚使并不常设,是以宣抚使司的位置也不确定。
这次王梓的主要责任是灭夏,从地缘上讲,灭夏之战从泾原或者环庆出兵是比较直接的。
是以泾原环庆路甚至熙河路的将官都写信问王梓宣抚使司设在哪里,王梓考虑了一番后,将宣抚使司设在了泾原路。
当泾原路得知王梓将在泾原路设宣抚使司的时候,本来在伐夏之战中丢失的士气迅速提升了起来。
五路伐夏之战中,其中最亏的就是泾原路。本来泾原路是可以立下不世之功的,在刘昌祚的带领下,泾原路从鸣沙州得到了几十万石军粮,确保了士卒们的后顾之忧。
在灵州之战中差一点就可以先登,但却碰上了高遵裕。高遵裕为了抢功,强命刘昌祚停止攻城,等着与自己汇合。
结果高遵裕连攻灵州十五日也没有拿下,在这十五天里,刘昌祚不止一次的请求率部攻城。
而且环庆军粮草不足,刘昌祚还主动将得来的粮食分给环庆军。
就这样,高遵裕还是不满意。结果夏军放水,水淹三军,连刚刚赶到的熙河路军马都无功而返。
所以环庆路兵马是最憋屈的,当然,刘昌祚是更憋屈的。
高遵裕想将罪责推给刘昌祚,不过高遵裕明显不能为一遮天。
在这个月里,刘昌祚已经重新起为泾原路副总管,种谊也起为熙河路副总管。
王梓很快到达了泾原路,泾原路的上下官员一同前来迎接王梓。
看到刘昌祚姚麟等人一脸的凝重,王梓微微一笑,道:“怎么了?你们是来奔丧还是来迎我?”
刘昌祚的一把老泪流了出来,跪地哭道:“末将有负大帅信任,灵州一战损兵折将,请大帅责罚!”
王梓看着刘昌祚道:“罚?罚不是已经罚完了?现在我要的是整顿军马,准备一雪前耻,你可能做到?”
刘昌祚在地上狠狠的磕了三个响头,泣道:“刘某今生能得大帅信任,实乃三生有幸!大帅放心,若大军再出战,末将当为先锋,不破兴庆终不还!”
王梓扶起了刘昌祚,环视着众将道:“上次五路伐夏,罪不在诸位。陛下命我宣抚陕西,未尝没有再次反攻的会。
本帅希望接下来的时间,诸位好生操练军马,等到时一到,再次伐夏!”
众将轰然领命。
王梓以前在泾原路时曾用李正将西夏的间谍连根拔起,现在过去了许久,西夏又粗浅的安排了些间谍,最起码王梓到任这么大的事,谍子还是能够知道的。
西夏对王梓已经产生了天然的畏惧心理,当王梓到任泾原的时候,西夏谍子就以最快的速度将消息传回了韦州。
韦州静塞监军司的梁永能接到消息后,心中一颤,亲自赶回了兴庆府。
当梁永能赶到兴庆府的时候,兴庆府已经是一片肃然。
当梁永能进宫的时候,梁永能可以清楚的感到宫中的气氛是那么压抑。
看到梁永能进来,梁乙埋打破了殿中的沉闷,道:“来了!”
梁永能点了点头。
梁乙埋问道:“兄弟,你以为王梓所来泾原为何?”
梁永能摇了摇头道:“我们如今对东朝所知甚少,末将也不敢妄自猜测王梓的意图。
只是王梓向来喜欢在防御中进攻,这次恐怕也不例外。若是王梓领军,那我们就很难战胜东朝了”
王梓的阴影笼罩在梁氏众人的心头,沉默了许久,梁太后道:“向东朝投降吧!”
梁乙埋有些不甘心的道:“王梓一来,我们就请降,这也太让人不甘了吧。而且就是请降,我怕王梓也会为难我们呀!”
梁氏无奈的道:“那我们能怎么办?打又打不过!”
梁永能建议道:“我们还应该马上知会契丹,请契丹牵制东朝!”
梁乙埋叹道:“莫非大夏要在我梁氏中成为两姓家奴吗?”
梁永能看了不甘的梁乙埋一眼,心里想的是大夏或许还会在梁氏中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