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生意

A+A-

    王韶思维敏捷,尝了一口酒后道:“如此芬香浓郁的烈酒闻所未闻,莫非你想以此酒买卖?”

    王梓起身问道:“此酒可卖否?”

    苗授毫不犹豫的道:“此酒当卖,就是一万钱一坛我也要买!”

    王韶凝眉道:“此酒甚好,可是熙河路甚至整个陕西都缺粮,想要做酒恐怕不易呀!”

    王梓对此早已想过,当即道:“陕西缺粮,可蜀中不缺,中原也不缺。

    我们可以拿酒换粮食,酒还可以售往青唐,销往西域,甚至草原。西北素来苦寒,若得一杯烈酒,无异于当一会神仙。

    苗将军都此酒当一万钱,那么以此酒的价值,必然让一些大商闻风而来。

    商人们带着粮食过来,到时候就可以救济伤员,甚至可以照顾伤残。

    每次大战都留下了这么多伤残,朝廷的抚恤根本养活不了这些伤残的兄弟一辈子。

    但若是有了这批专用财款,那么伤残的兄弟后半辈子就有了保障。”

    此时外面突然传来了扑通扑通的声音,几名将军顿时按刀而起,王梓也是吓了一跳,若是王韶等人出了问题,那自己可就万死莫辞了。

    “怎么回事?”

    周侗进门来道:“是那些伤员!”

    王韶等人出门来,但见裹着白布的伤员跪了一地,为首的是已无大碍的赵隆,断了胳膊的张苍和瘸了腿的李山。

    赵隆含着泪道:“王大人对我等有再造之恩,如今又闻王大人还欲求经略保我等后半生,我等岂可受如此大恩。

    相处多日,我等皆知王大人爱兵如子,敢于为我等将死之人奉献一切。

    可我等大多残废,岂能因无用之人而耽误了王大人的前程。若王大人为难了经略大人,请经略大人原谅王大人,我等现在已经大好,我可以马上去军中效力!”

    张苍和李山流着泪同声道:“我等愿解甲归田,马上离开医护营!”

    古人虽然识字不多,但大多颇识忠义二字。王梓没有想到这些将士竟然如此感恩,猛然上前同样扑通跪在地上泣不成声的道:“诸位袍泽,我等并肩战斗,自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不诸位大人,就是我在此次熙河之战中连升数阶。这非是我一人之功,而是诸多战死的同袍和受伤的你们的功劳。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活的好好的,岂能看到你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牵连家人!”

    张苍和李山等人已是泣不成声,唯有以头点地。王韶田琼苗授王君万等人也禁不住落泪,王厚此时带着仰慕道:“自从第一次见面我就知王大郎是大丈夫,今日更知王大郎乃是真丈夫也!”

    王韶轻擦了一把泪,道:“王大郎与诸位之义本官铭感五内,区区的一点酒算什么。

    王梓,本官支持你酿酒补贴医护营。此酒为王大郎所造,当名为梓酒!”

    王韶一言就将梓酒变成了官酒,王梓对此十分由衷的感谢道:“多谢学生厚德!”

    接着王韶拿酒道:“今日所见比收复熙河更畅快,比功成学士还畅快,借此我当敬医护营三杯酒。

    这第一杯酒敬医护营的将士们为了大宋的武功增砖添瓦,出生入死。之前我对医护营不够重视,还望诸位同袍海涵。”

    赵隆等人连忙口称“不敢”。

    “这第二杯酒我要敬王提举,王提举敢于担当,勇于任事,主动接管医护营,并为了医护营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王提举,辛苦你了。”

    王韶亲自为王梓倒了一杯酒,王梓连忙称着“不敢”,随即一口喝下。

    “这第三杯酒敬我大宋,有我大宋在,必然不会让将士们受委屈!”

    王韶敬过三杯酒之后,便带着一众大将龙行虎步般离开,留下了王梓独自感慨。

    王梓谢过了赵隆等人之后,便开始寻摸着扩大梓酒作坊的规模,打开梓酒销售的路子。

    熙河路虽是一路,但消化能力有限。现在董毡与大宋交恶,大宋与青唐乃至西域的联系就暂且中断。

    是以扩大梓酒作坊规模不是问题,问题是要找来实力雄厚的投资者。

    王梓对大宋是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谁有这个实力往熙河运粮酿酒。

    如今王梓能够信任的人不多,为了推销梓酒,特意将王厚留了下来。

    除了王厚之外,还留下了周侗张九章赵隆张苍李山一起商议梓酒。

    王厚看着王梓叹了又叹,道:“王兄,为何你能这么优秀呢?为将在熙河路已是名震一方,提举医护营可生死人活白骨,现在又酿出了新酒,还有什么你不能的吗?”

    王梓道:“当然有,比如生孩子!”

    众人哄然大笑,大笑过后,王梓道:“学士刚才虽然答应了我们可以酿酒,但是大宋对酒的管理向来严格,想要将酒销售出去怕是不容易。

    我们都是一群武夫,对经商上的事情可谓是一窍不通。王兄,你有什么建议?”

    王厚笑道:“我也不会经商,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我能想到的就是酿酒需要粮食,而粮食大都在官宦人家中。

    想要酿酒就必须和一些中有粮食的大族合作,陕西诸路产粮有限,甚至不够军备。想要得粮,当从外求!”

    王梓道:“还请王兄指点迷津!”

    王厚笑道:“大郎可知灵寿韩家?”

    王梓理所当然的点头道:“天下谁不知道灵寿韩氏八子的名头!”

    灵寿韩亿为宰执王旦女婿,官至参知政事。韩亿有八子,纲、综、绛、绎、维、缜、纬、缅。

    三子韩绛在神宗继位后为枢密副使,因欲谋取横山出陕西宣抚使拜参知政事。

    使种谔为鄜延钤辖筑啰兀城,啰兀城修成后遇庆州士兵叛乱,韩绛因此知大名府。

    韩绛虽然走了,但韩绛的儿子韩宗师却留在了陕西为秦凤路为成纪知县。

    王梓沉吟道:“可我们不认识韩宗师,而且以韩宗师的家世,会看上梓酒吗?”

    王厚笑道:“越是大家族越是需要财富,而且韩相公是唯一支持变法的韩家人。若不能从家中得到臂助,怎么能够养活诸多的家人门客呢!

    至于我们不认识不要紧,你不是认识种谊吗?种家和韩家的关系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