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

A+A-

    *

    这段日子, 夏明扬也没闲着。

    廖教官抓住他不放, 把集训任务交给了他,还:“夏明扬同志,你是理论和实践的高手, 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把学员们都带出来!”

    “是, 保证完成任务!”

    夏明扬硬着头皮接下来。

    好在去年留下的手稿, 基本上弄明白了, 给学员们讲解也不是什么难事。虽然,他心里还存有疑问, 可自身能力提高却是显而易见的。

    夏明扬暗自庆幸, 希望那灵光再闪一闪, 挖掘出更大的潜力。

    工作之余,夏明扬坚持着脑域锻炼。

    针灸从未停过,脑子也越发清醒。

    他想, 早晚有一天会把那些疑团解开的。

    柳樱参加射击比赛,夏明扬也听了。

    这是夏明言透露的。

    那天, 夏明言来飞行大队采访,一见到夏明扬就一脸兴奋地:“欧呦,文工团的柳樱可了不得, 竟然被严铭相中了?这会儿正在靶场上练习呢!”

    还自己想去采访,严教官怕走漏消息,就毫不客气地拒绝了。

    夏明扬知道严铭,著名的神枪手, 单兵训练的佼佼者,在一辈中名气很大。严铭能相中樱,可见樱不凡。

    到这个,夏明言有点眼热。

    他听,文工团的女队员都跑去围观,热闹得不行。就连金月蓉见了严铭,也是一副心驰神往的架势。

    这就是文官和武官的待遇差别吧?

    要,严铭那子不也转成了半文半武,有啥好神气的?

    夏明扬听着,就忍着笑。

    他知道大哥和严铭一起长大,在院里都是拔尖的,可选择的道路不同,成就也就不同。要,文职升得更快一些,大哥都挂到营级了,比严铭还高半级呢,有啥不服气的?

    送走了大哥,夏明扬不禁想起了樱。

    在南山村的那段日子,他跟樱一起猎,抓野鸡逮野兔,那干脆利落的动作,还历历在目,樱参加射击训练,也是学有所长吧?

    夏明扬对训练关注起来,恨不得立刻过去瞧瞧。

    可他有任务在身,哪有空档?

    只好把牵挂藏在心底,默默地关注着。

    *

    夏明言是做宣传工作的,比赛期间一直奔跑在第一线。

    他自然注意到了柳樱。

    柳樱作为女兵参赛,成绩很突出。夏明言写了一篇通讯报道——《活跃在赛场上的女兵们》,还配了几幅照片,有射击的,有拳的,栩栩如生,其中就包括柳樱。

    报道出来后,反响很热烈。

    那些参赛女兵们备受瞩目。尤其是柳樱,竟然是从文工团出来的?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啊。

    团领导把柳樱叫过去,表扬了一番。

    柳樱很谦虚,要继续努力,为团里争光!

    团领导对柳樱印象很好,觉得这个同志思想进步,业务过硬,很有出息。就把金教官喊过去,:“樱同志是个好苗子,得好好培养一下!”

    金教官也很开心。

    柳樱是她一手挖掘出来的,有了成绩,她脸上也有光啊。

    柳樱回到宿舍,美滋滋的。

    队友们都下基层了,就她一个人留守着,可高兴起来也不觉得冷清了。

    第二天,柳樱找了一份军报,把那篇报道剪辑下来,夹在书里。

    这很有纪念意义,是她人生历程的重要一步。

    晚上临睡之前,还跟宝宝们:“虎娃,你娘上报纸了,还拍了照片呢!”

    这一晚睡得格外踏实,就连梦都是甜甜的。

    远在飞行大队的夏明扬,也看到了那篇采访。

    他为樱感到高兴,就剪辑下来,夹在剪报册子里。

    无意间,跟樱做了同样的事儿,很是默契。

    *

    全军比武结束后,军演筹备组也解散了。

    严教官回到原来的部门。

    他是作战训练部的,下面有几个培训中心,主要面向基层进行技战术培训。

    赶在秋季,培训中心开班了。

    有战术演练、基层练兵指导、情报分析、装备训练等等。教官都是请来的,是各部门的精英,也有基层骨干,阵容很强大。

    柳樱听后,就想报名参加。

    她去培训中心找严教官,严教官很热情,做了简要介绍。

    “樱同志,本期培训分为专业班和业余班,学期三个月到半年,考核通过了,就发结业证……”

    “严教官,有没有跟飞行相关的?”

    “唔,飞行大队那边有专门的培训中心,这边就不再开设了……”

    柳樱想学跟飞行有关的,可惜没这类专业。她权衡了一下,算学情报分析和装备训练,就询问报名情况。

    “樱同志,专业班都是各营区推荐的,涉及到食宿安排;业余班可以自愿参加,不过,要有单位介绍信,不能影响正常工作……”

    柳樱有些为难。

    像她这样跨专业报名,会不会遇到阻力?

    严教官也想到了这一点,就:“樱同志,我去跟金教官个招呼……”

    “严教官,谢谢您!”

    柳樱心知严教官是一片好意,很是感激。

    回来后,柳樱就去找金教官,想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金教官知道樱志向远大,就答应跟团里汇报一下,能不能批下来,要看团里的意见。毕竟,舞蹈专业和情报分析是两码事。

    第二天,严教官也来情。

    金教官就笑着:“严教官,你是不是想从我这里挖人啊?”

    “金教官,你火眼金睛的,我哪敢啊?”

    严教官嘿嘿笑着,不肯承认。

    金教官考虑了一下,就去团里帮樱开介绍信。

    团领导对柳樱印象很深,就开了绿灯。

    “金教官,学习归学习,排练不能耽误了,其他的,你就看着把握吧!”

    金教官松了一口气。

    也亏得樱资历浅,不是台柱子,不然还真不好办。

    柳樱拿到了介绍信,去培训中心报名。

    她报了业余班,学习情报分析。

    这是面向机关人员开设的,主要利用晚上和星期天上课。

    半年时间不长,对她却是一个跳板。

    学装备训练,纯属好玩。

    她不想生疏了,就要找个机会练习一下。

    *

    到了九月下旬,巡回演出告一段落。

    下基层的队员们都回来了,宿舍里又热闹起来。

    徐青松听柳樱上了军报,很是羡慕,就专门跑来祝贺。

    “樱同志,你进步可真大啊!”

    “青松同志,你进步也不啊!”

    柳樱很开心,嘴上谦虚着,心里美滋滋的

    她跟徐青松不同,徐青松很喜欢音乐,一门心思地扎在这个上面,还搞起了创作。听,徐青松写了一支曲子,颇受好评。

    俩人相互祝贺着,道路却有了不同。

    休息了几天,金教官布置了任务,准备“国庆”汇演。

    这是团体表演,各机关单位都有参加。

    因为是群体节目,一到下班时间,大院里到处都是唱歌的,很是热闹。演出队负责开场和压轴,节目不多,就把精力放在了冬季巡演上。

    排练之余,柳樱忙着学习。

    每天吃了晚饭,就去培训中心上课。

    情报分析课程对她来并不复杂,她有着后世的基础,理解能力很强。

    早锻炼又恢复了,不然手脚会生疏的。

    赶在星期天,柳樱就参加装备训练。

    这是把的好机会,每次都碰到严教官。严教官觉得以樱同志的水平,当个教练都绰绰有余。

    樱缺乏的只是历练。

    她太过年轻,还难以服众,等拿到了资格证书,就响当当的。

    *

    “国庆节”,热热闹闹地过去了。

    节后,柳樱收到大哥的来信。

    大哥出任务立了功,团里特批了三天假,就想回家探望。

    柳樱看着信,想着大哥。

    分开一年多了,大哥变化很大吧?

    柳根发和冯玉兰听到消息,就盼望着。

    这一等,就到了十月中旬。

    柳志江搭乘运输车,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这时,秋收已经结束了,村民们正忙着庆丰收呢。

    要,今年收成不错,不管是夏粮还是秋粮都获得了丰收。缴纳了公粮之后,家家户户都分了口粮,库房里满当起来,心里就格外踏实。

    柳志江到了县里,换乘着马车赶往村里。

    一路上,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到了村口,就有娃娃跑到柳家报信。

    “婶子,志江哥回来了!”

    冯玉兰一听,就推着娃娃车出了门。

    远远地,见志江穿着军服、戴着军帽,神采飞扬,就激动得难以自已。

    柳志江也看到了母亲,就提着旅行包迎上去,大声喊着:“娘,我回来了!”

    冯玉兰眼眶一热,眼泪就落了下来。

    “志江,你可回来了!”

    “娘……”

    柳志江也很激动。

    “虎娃,这是大伯,快喊大伯!”

    “大伯!”

    虎娃喊了起来,声音很响亮。

    柳志江听着,咧着嘴直笑。

    “娘,我来推着……”

    “你手占着,还是我来吧!”

    冯玉兰摆了摆手。

    进了院子,柳志江洗了一把脸,就把虎娃们一个一个抱起来。

    虎娃很好奇,睁着大眼睛看着。

    “娘,虎娃长这么大了?”

    “是啊,再过几个月就两岁了!”

    冯玉兰很欣慰。

    娃娃们健健康康地长大了,樱也很开心吧?

    志远和志广放学回来,见了大哥就扑上去,问长问短。

    柳志江问了弟弟们的学习,就讲起部队上的生活。

    到了收工点,柳根发也回来了。

    见了志江,格外欢喜。

    冯玉兰宰了一只公鸡,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

    “哎,要是樱子在家就好了!”

    柳根发想樱了。

    柳志江就:“爹,娘,樱在部队上可进步了,还上了军报,登了照片呢!”

    如果不是保密需要,柳志江就把报纸带回来了。可部队上有纪律,涉及到军事方面的内容,一律不能往外泄露。

    第二天,冯玉兰就忙乎起来,想给志江个对象。

    柳志江就劝道:“娘,我才十九,不着急……”

    “志江,早点定下来,娘也安心……”

    “娘,现在不兴结婚这么早,再,我在部队上又不能成亲,不是白白耽误人家姑娘嘛……”

    柳志江摇着头,态度很坚决。

    冯玉兰只好作罢。

    她听到一个消息,蒋木匠要成亲了,怕志江难受才张罗着对象。

    果然,当天消息就传开了。

    蒋玉山和宋文秀去公社领了结婚证,操办了一场。本来,两家早就想成亲了,因为宋文秀年龄不够,就一直等到了十八岁。

    柳志江听到消息,却很释然。

    他走出了南山村,眼界开阔了不少,不会再纠结着那段往事了。

    冯玉兰见儿子坦坦荡荡的,也放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