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四岳荐能

A+A-

    “大酋长!”善卷继续道,“据属下查明,鲧在与她交好的部落筑起高堤,其它部落则堤坝矮,并且在自己的部落筑起高墙。所以大水来临的时候,一些部落毫发无损,一些部落损伤惨重。”

    “哦?”唐尧眼瞳一缩,“鲧,可有此事?”

    “回大酋长!”鲧仓皇跪在殿中,“属下深知水患一日不除,天下一日不定。又怎会做出此等昏聩之事?有的部落抗拒我的命令,不提供人力与土壤。属下只能派自己的族人挖周边的硬土,建出来的堤坝当然会矮一点。”

    “你血口喷人!我们部落全听你的调遣,为何堤坝也不高?”左侧某个声音道。

    “那是因为软土不够了,你们又不愿让出田土。光靠硬土如何筑高堤?”鲧侧头道。

    “若我们把仅剩的田土给了你,那我们吃什么?”那个声音继续道。

    “你们留着田土,便没有高堤!”鲧紧着道。

    “你在自己部落筑起高墙,分明是要谋反。”

    “我夏后氏紧临三苗,防范一下何错之有?”

    她嚣张的气焰激怒了许多人,登时谩骂不断。

    “都住口!”唐尧喝止喧腾,接着降低声音道,“念在水患已平,我决定不追究鲧的责任,但也不作奖赏。鲧,你给我听着!”

    “属下在。”她将额头贴着木制地板,浑身不住颤抖。

    “回去后,速速修补矮堤。若是再遭水患,本酋长定不饶你!”唐尧声如霹雳。

    “是!”鲧笃笃点地。

    唐尧转向伯叔,“她是你推荐的人,倘若治水不成,你也脱不了干系。”

    “属下明白!”伯叔赶忙跪在鲧的旁边,诺诺道,“若是不成,属下会亲自将其捉拿,送予大酋长治罪。”

    “好了,水患的事情到此为止。现在继续讨论继承人的事情。”唐尧顿了一下,继续道,“既然公子朱和鲧都有许多人反对,那就暂不考虑此二人。不知还有没有别的人选?”完,他徐徐扫视。

    人们面面相觑,一时无语。

    突地,坐在唐尧正下方的四位老人立起,然后齐齐侧身拱道:“我们四岳有个人选。”

    闻言,众人无不紧张。

    “哦?”唐尧撸须道,“四岳推荐的人,必是大贤。快快请讲!”

    “有虞氏,重华。”西岳伯夷道,其人须发浑白,仙风鹤骨。

    登时,所有目光齐聚重华,没人吭声。

    “我?”重华愣住了。

    鼓叟闻言,跳出来道,“不可不可,重华当不了大酋长,还是另寻他人吧。”

    “你住口!这事你了不算。”唐尧瞪了鼓叟一眼,后者赶紧称是。唐尧接着望向伯夷,“可否告知原因?”

    “天下大德,孝字当先,忠字随后,能字第三!”伯夷道。

    “先孝字!重华待继母犹如生母,对同父异母之弟百般忍让。试问,天下有几人可以做到?另外,重华事事谨遵父亲教诲。父亲让他去干旱的历山开田,他便去。让他去水患泛滥的首山耕地,他也去。让他在兵荒之际从事交易,他就走南闯北毫无怨言。回来后,父母弟三人数次谋害,他却对三人依然如故。敢问,以上所言不是孝又是什么?”

    鼓叟脸刷的白到耳朵根,默默低下了头。

    “再忠字。”伯夷顿了一下,继续道,“平阳缺粮,重华便献出历山的五千袋稷。当时诸位有目共睹,他是唯一上供的。平阳缺水,他将皋陶借给平阳挖井。平阳缺盐,他便用首山的稻谷高价换了盐,亲自送往平阳。这些不是忠,又是什么?”

    “最后能字。”伯夷清了清嗓子,“天下大旱,他在最缺水的地方丰收。天下发大水,他在水淹之地丰收。天下兵荒,他深入北方胡人之地,带回大量牛羊。连续数载,他的供品都是第一。如今来到平阳,接人待物井井有条,恭敬顺达。诸位有目共睹,毋庸赘言。这样的能人,世间又有几个?”

    一席话听得众人频频颔首,啧啧称赞。

    “得好!”唐尧拍案而起,目光炯炯。

    鲧刚想点什么,就被伯叔瞪住了。

    “可是重华婚娶都未告诉父亲,而且无视父亲的禁令离开蒲阪。这些也是孝顺吗?”某个尖锐的声音道。

    众人望着伯夷,神采不一。后者寻思一番,道:“他也是服从大酋长的命令,体现了他的忠心。”

    “可是你刚才孝字当先,难道不该先听父母的意见吗?”尖锐的声音继续道。

    众人眼神变得狐疑,唐尧稍显紧张,连空气也迟滞了。

    伯夷稍是思忖,娓娓道来:“他离开蒲阪时,大酋长也是他的父亲,当然先听大酋长的。至于婚娶之事。。。。。。”伯夷转向鼓叟,“你,重华婚娶有没有征得你的同意?”

    鼓叟见唐尧狠狠盯着自己,便诺诺道:“是我同意的。”

    屏气凝神的众人顿时松了口气,空气顺畅起来。

    “好了,既然各位没有问题了。我们就照以前的规矩来。”唐尧顿了两息,接着道,“反对重华的,吼一声。”完,他屏息环视。

    等了片刻,仅有两个声音。

    “同意重华的,吼一声。”话音刚落,吼声震天。

    重华愣在原地,不知所措。鼓叟摊在地上,面如死灰。一阵肃杀掠过伯叔与鲧的脸,转瞬即逝。

    冬去春来,大地复苏。风和日丽,营涛猎猎。鲧带着族人登上羽山,整装待发。

    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先巩固盐池与平阳的堤坝,再去别的地方。鲧披蓑戴笠脚踩木屐,跋山涉水亲力亲为。

    她的三个孩子紧随其后,稍有差池便遭其怒斥。于是女修和蛟表面上服服帖帖,私底下叫苦连天。

    只有禹表里如一,遇到险阻总是抢在前面。桥断了,他与族人一齐砍树修补。路塌了,他亲抬石头填埋。物事跌入山谷,他在腰间栓上麻绳,与别人一起取回。

    此外,禹还充当起调节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