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

A+A-

    知道徐清漪没事,顾淮之心里不由松了口气。想着范婷今日这场落水意外怕是接下来范郑两家还有的扯皮,顾淮之和赵铭对视一眼,默契地提出了告辞。郑文襄来不及换衣服,衣裳还在滴滴答答地掉水,也不方便多留顾淮之他们,这让郑文襄实在憋屈得慌。原本想用这次宴会的成功高调向众人宣布,郑氏又回来了。万万没想到竟然出了岔子。虽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次的落水事件有猫腻,问题是作为主家,郑氏确实要负一部分责任。女子名誉大过天,这一负责,那郑文襄就必须把范婷娶回家来了。范婷已经趋近崩溃的边缘,这辈子她每一次出似乎都坑了她自己,所以造成了现在这个局面。上辈子郑文襄在同她翻脸前至少还和她有过一段温暖的时光。这辈子他们相看两厌,要是两家再议亲,范婷这辈子怕是还过得不如悲惨的上辈子。另一边,顾淮之找到徐清漪后,先仔细打量了她一番确定她没事,这才低声问道:“发生了何事?为何会突然有人落水?”一旁的徐晖同样好奇不已,尤其是他和顾淮之都听到好几个仆人都在徐姑娘落水了,这其中分明有问题。徐清漪微微蹙眉,尽量把事情得婉转,“今日范婷一直跟在我身边,去湖边赏花的建议也是她提出来的。至于为何她落水后有人误以为是我落水,跑去找你们报信,许是婢女们一时惊慌看错了也不一定。”顾淮之和徐晖听懂了徐清漪的言外之意——范婷并不无辜。后来郑家奴婢以为落水的人是徐清漪这事,更是有猫腻。女子参加宴会,头面首饰和衣裳都是提前准备的,和别人撞衫都算是概率事件。撞衫又撞发型和首饰,那得是其中一方在另一方家里埋了钉子,专门告诉她另一方的衣裳头面搭配。否则的话,想撞个一模一样,那基本不可能。顾淮之这种从来没谈过恋爱的直男都能看出落水之人的发型和徐清漪今日的发型不一样,一向擅长察言观色记住各位主子喜好的婢女们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对于范婷,顾淮之是彻底烦了。这货接二连三针对徐清漪,断狠辣,还疑似重生。这样潜在的敌人,要不是上辈子的法律和道德底线还在,顾淮之真的想琢磨点办法弄死她。至于郑文襄顾淮之直觉这人或许知道徐清漪的身世。刚才它听见落水之人是徐清漪时,那瞬间的在意并不像是假的。后来更是因为自己没有果断下水救人,还挨了他一顿骂。徐清漪在今天才第一次同郑文襄见面,两个人就是彻彻底底的陌生人。郑文襄又不是热心助人的人,他毫不犹豫跳下水,这事儿本身本来就有问题。顾淮之看了看身边的徐清漪一眼,默默思索着,要是自己猜测的没错,郑文襄确实是拿徐清漪当妹妹疼,更是在暗中护着她。或许在范婷的上一世,郑文襄正是因为发现她对范婷心怀不轨这才同她翻了脸?导致范婷和郑文襄的婚姻不幸福,所以含怨冲重生了?这逻辑真没毛病。基本上猜中了七八成。要是让范婷听见了,别再打顾淮之的主意了,怕是连出现在顾淮之面前的胆量都没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范婷这件事上,顾淮之觉得自己和郑文襄绝对能达成一致,共同守护徐清漪。若是两人联,足够控制住范婷这个不定时炸弹。只是顾淮之想要从范婷嘴里套点话,比如接下家国家的发展,有没有哪里出现过重大灾情之类的。防患于未然,一举数得。然而,顾淮之这边好不容易跟郑文襄达成共识,那头范婷寻死觅活闹着不嫁郑文襄,宁愿去庙里出家,彻底断了红尘。更让范氏家主愤怒的是,范婷让范家对郑文襄的态度要客气一点,还要把这些年的不正当收入告诉皇帝知晓。有一一,范婷这个思路还算正确。问题是,她又不是从就开始故意给自己刷神童名声的顾淮之,一路走来光环无数,成功在家里拿到了话语权。而范婷?重生前就是个典型的只关心琴棋书画的才女。问题是这个“才”放在朝堂副本,那完全没一点用。现在范婷一张嘴就让范父把已经吃进嘴里的肉吐出来,还要在皇帝面前把自己的脸面扒下来多踩几遍,请求从轻处理。官场老油条范父会听范婷的才怪!更何况范婷还因为婚事的事情上蹿下跳搞事情,范父怒了:想出家?那就去庙里待着吧!顾淮之得知这一消息,只能一句恶人自有恶人磨,范婷这完全是罪有应得。不过范婷的金指十分强大,顾淮之觉着自己想要从范婷嘴里打听点重要消息,那必须得早点下,免得这货又搞出什么幺蛾子来。只是范婷哪怕要出家,也是进了范家的家庙,顾淮之想把伸进范家家庙中,难度还真不。这时候,皇帝又有新动作了。之前决定开科举时,众人商量过许多次,最终才勉强达成一致,科举可以开,举荐制也不能立马取消掉。这是为了防止野有遗贤的情况,同样也防止科举录了一批有才无德的人,把官场搞得乌烟瘴气,还找不到人顶替他们的位置。等到日后确定科举选拔出的人才确实有才又有德,才慢慢取消掉举荐制。所以,在这个背景下,皇帝一拍脑门儿,刚进京的郑氏子好像不错,只可惜错过了这次科举。不如把让人举荐他,朕再赏他一个官职?世家们一听,这大概是皇帝在安抚世家,也算是他们这边占了好处,立即闭嘴。寒门那边,绝大部分都是刚刚才通过科举才踏进官场,正是两眼一抹黑当鹌鹑的时候,那还敢有意见?于是,郑文襄就这么轻轻松松地被皇帝扔了个官职,跑来翰林院同顾淮之作伴了。不得不,有的人,运气那是真的好。郑文襄这情况,重度洁癖这辈子都不能参加科举了,结果人家反就拿到一个保送名额,这滋味可真酸爽。当然,在顾淮之看来,这是皇帝想要分化世家的趋势。不过,这皇帝眼光也够呛,一选就选了个不大可能按照他剧本走的好青年。虽然和郑文襄接触不多,但顾淮之依旧敏锐地从郑文襄身上察觉到了某种和顾玦相似的气质。不是中二,而是他俩都有一种“老子就是任性你讲什么老子都不听”的劲儿。皇帝想收服郑文襄这匹烈马,肯定还要多费精力。至于顾淮之,当然是趁这段时间把人拉到自己这边来啊!按徐清漪的血缘关系算下来,顾淮之还得连郑文襄一声舅子呢。这不比皇帝更有优势?作者有话要:  顾淮之:就算是和皇帝抢人。我也没再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