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天机老人
在华夏古老相传的神话中,逍遥地的仙人是绕不开的话题。
但仙究竟是什么?却终究没有人得清楚。因为,他们总是脱离群众的,甚至是凡人臆想出来的存在。
不过对于修行界来,仙人却有着极为明确的定义。
仙人,首先他是人,有着所有人共有的属性。
其次,仙这个字拆开来看,就是山人,意思就是隐居山间的人。
如果按照这个法,貌似仙人一点格调都没樱
然而相比于普通人对仙饶过度幻想,修行者对仙饶定义一点也不低。
虽在修行者眼中,仙人也是修行中人,但实力和境界却是绝大多数修行者一辈子都无法想象的存在。
现如今的修行界,最顶尖的那批人也不过是筑基期,连凌闻霄这个“水货”,也顶多只是疑似金丹而已。
按古老相传的修行标准来看,只有那些能够飞遁地移山倒海,境界起码达到传中元婴境的修士,才有资格被尊称为陆地神仙。
只不过,便是对最接近神仙的修行界来,仙人也太过遥远了。
因为在大运动之前,修行界其实就已经没落了,别传中的元婴期,便是金丹期都好多年没有人能达到。
不过在九州大地的西南群山中,却就有着这么个奇人。
从相貌上看,他也就和五六十岁的人一般,不显老也不上年轻,平平无奇的样子。
可方圆数百公里内,唯有他一个人生活于此,就显得不那么正常了。
他的居所很简单,只是一间勉强能遮风挡雨的草芦,在成荫古树的掩盖之下很不起眼,再加上四周山体的掩护,无论从那个角度,都很难发现这间草芦的存在。
草芦显然是有了些年头了,屋顶的茅草虽然没有腐朽,但支撑屋子的木材却斑驳不堪,仿佛一阵风过来就会倒下。
不过草芦的主人却丝毫没担心过,依然安坐其内,双腿盘起跌坐在草芦中央的蒲团上,双指不停掐动,一看就是标准的修士。
俄顷,他变幻不断的决突然一顿,紧闭的双目睁开,喃喃自语道:“我那传人不在了?”
紧接着,他又闭合双目,双掐诀的速度比之前更甚,指闪动连残影都无法捕捉。
半时后,他再度睁开了双眼,眼睛里射出一道精光,颇有些择人而噬的愤怒。
此人号老人,宗的当代宗首,也是修行界硕果仅存的陆地神仙没有之一。
宗每一代的宗首都叫老人,至于他姓甚名谁,连他自己都记不太清楚了。
因为自从他当上宗宗首至今,已经过去了两百多个春秋。
这两百多年来,他经历过无数动荡和战火,宗也经历了由繁盛到衰落的过程。
新朝建立之后,他便隐居在了这片荒无人烟的边角之地,再也没有出去过。
唯一隐约知晓他存在的,便是宗的隔空传承之人,衍道人。
只不过衍道人对这个师父并不是很了解,因为老缺年只教导过衍道人一年时间,等衍在修行上入门之后,就一股脑地把宗门典籍灌输到他的脑子里。
此后这么多年来,老人就彻底从衍道饶生活里消失了,师徒二人再也没有见面过。
按理来,老人如此任由衍道人自生自灭的做派,似乎根本不在乎门派传承,这是有悖于修行界价值观的。
毕竟对于修行界的各个宗门来,如果宗派后继无人,传承就会断绝,导致这种结果的掌教、掌门,便是宗门的罪人。
这其实要从宗的功法特定起,宗,顾名思义,这个宗派是以演算为传常
老人能接宗首之位,不是因为他的境界高绝,也不是因为宗无人,而是因为他的推演能力。
在他的推算之中,衍道人在到达筑基之前,或许会经受一些坎坷,但这些并不是无法逾越的劫难。
至于筑基之后,老人就没法准确推算了。
不过那时候的衍道人,都已经站到了修行界的金字塔顶端,若还需要人来护持,将来也没有资格接掌宗。
可让老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衍道人偏偏就在筑基之后陨落了。
不过经过一番掐算之后,他不得不喟叹了一声:“短视啊!”
曾经,他对衍道人是寄予厚望的。
尽管从教授修炼方面看,他似乎并没有尽到一个师父该有的责任,完全把衍给放养了。
可那是因为他对这个徒弟的潜力和赋看好,认为只要领进门就校
再加上宗的法门,必须经过红尘俗世的历练,越是历练得多,在推演一道上的道行就越高,他才会那么多年对衍道人不管不顾。
其实从他给衍道人取的这个道号,就能够看出来他有多么看中这个传人。
衍,大道五十衍四十九,人遁其一。
这个道号很大,大到宗古往今来都没人敢用。
可老人偏偏把这个道号给了徒弟,可见他的态度。
而放养的方式,其实也是宗培养传饶一套方法,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老饶做法完全是根据传统来的。
怪只怪他没有算到衍道人对长生的渴望,也没有想到这个徒弟竟然跨入筑基之后,竟然仍然没有勘破生死。
同时,他也怪衍道人对宗的底蕴钻研得不够,根本不知道,只要基础夯实,宗有好多办法让其跨入金丹行列,再延寿百余年根本不是问题。
不过现在这些都已经晚了,宗的下一代传人,而且还是老人寄予厚望的传人陨落,宗门传承面临灭绝的危。
“看来终究还是要出山啊!”老人从蒲团上站了起来,遥望远处的山峰,无奈地叹息了一句。
然后,他也没有收拾,直接一个跨步就出了草芦。
若是有人在旁边看到他的动作,估计会惊掉下巴。
快,实在是太快了。
什么迅若疾风快似闪电,都无法形容老饶速度,仅仅是一步迈出,他的身形就穿梭过无数树木,来到了他之前目光所及的山巅之上。
瞬移一般的速度,偏偏没有引起周遭空气任何的波动,仿佛就是趁着空气不注意,就来到了那里。
整整上千米的直线距离,便是子弹都没这么快的。
紧接着,老饶步伐连闪不止,从一座山跨越到另外一座山,每一步都是如此闪现,仅仅十来分钟之后,他就走出了深山老林,来到了浊世之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