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120
“主子……”暗一的声音从黑暗中传来, “陶公子在偏房和宝贝们吃晚饭。”
戚博翰闻言, 理智瞬间回笼, 一阵风似的冲到偏房, 破门而入。
宝和贝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吓愣住了, 看到是爹爹之后,以为这是什么新游戏, 立即咿咿呀呀地兴奋起来。
陶笉然只看了戚博翰一眼,并不想理会他,继续吃饭。
“然然。”戚博翰上前,将陶笉然从背后搂了上去,把脸埋在陶笉然的发间, “然然。”
“叫魂呢?让开我要吃饭!”陶笉然恶声恶气,一点好脸色也不给。这个禽兽!竟然在外面把他给弄晕了, 罪无可赦!
戚博翰不肯放松,就趴在陶笉然的背上。
宝和贝见状, 也爬了过来,扒拉在戚博翰的背上, 玩得十分开心。
陶笉然听到孩子们的笑声, 不自觉地心软了一些,没好气地问道:“你吃晚饭了么?”
“没有, 然然喂我。”戚博翰得寸进尺地凑到陶笉然嘴边。
“滚滚滚!快去吃饭!”陶笉然一把推开戚博翰的俊脸, 坚决要将冷战进行到底!
“然然,戚靖琪算用姑姑威胁我,我必须要去京城。”戚博翰抱着陶笉然的手倏地收紧, “你等我回来好不好?”
陶笉然闻言,握着筷子的手微微一抖:“随便你,爱怎样就怎样。”
戚博翰哪里听不出陶笉然是在赌气,却不知该如何把爱人哄好,屋内气氛逐渐冷了下来。孩子对情绪最为敏感,突然齐齐地哇的一声开始嚎啕大哭。陶笉然不得不放下高冷的伪装,连忙过来哄孩子。
五日之后,一切准备妥当,戚博翰带上五千精兵,准备赴京。
陶笉然跟戚博翰冷战了五日,事到临头,却再也装不了高冷了。抱着两个孩子来送行时,瞬间红了眼眶。
戚博翰看着陶笉然脆弱的模样,心中一紧,上前一把将人抱在怀中,低声道:“然然,等我回来。”
陶笉然抬起头,不让眼泪掉出眼眶:“你要是敢不回来,我就,我就……”话还没完,两行热泪突然滑落。
两个宝宝还不知道发什么了什么事情,迷茫地看着两位父亲。
戚博翰没有话,伸手抚过陶笉然的眼泪,随后便决绝地转身,骑上马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他怕再多看一眼,自己会再也没有离开的勇气。
陶笉然傻傻地站在原地,一直到连军队扬起的灰尘都看不见的时候,才一脸坚毅地回王府。他不能沉浸在悲伤之中,他还要帮戚博翰理好宁安,让宁安成为戚博翰最大的倚仗!
又过了几日,藩王们陆续启程上京。陶笉然正在和王君浩、翁元基等人商量着届时直接攻京城的布局时,突然一名暗卫来报。
“公子,暗十一截取到勤王的信件,发现勤王与勾结匈奴二皇子有联系。”
“勤王?”陶笉然楞了几秒,才想起这个人。勤王的封地在瑞朝西北部寒苦之地,跟匈奴的领地相接壤,可见当时的皇帝对这位王爷有多不喜。
听现任是个胆怕事的主,如今竟敢勾结匈奴?而且那匈奴的二皇子不是快要斗败了吗,怎么有空来瑞朝插一脚?
陶笉然将暗卫呈上来的密信一目十行地看完,并没有发现任何伪造的迹象。勤王勾结的匈奴的动作没有丝毫的掩饰,就跟戚靖良一样嚣张。但他有一个比戚靖良强大的优势:距离匈奴近,距离京城也更近。
而且现任勤王是第三代了,近百年的经营,领地内的军队规模必定不。他如果要造反,比戚靖良成功的几率还高一些。
“继续查,另外告诉博翰,让他在京城心勤王。”陶笉然不知道自己此时的神态,像极了戚博翰发号施令的模样,等暗卫退下之后,陶笉然转而对王君浩道:“如果匈奴也来插一脚,博翰在京城的属性恐怕会更加危险,我们得尽早做准备。”
“要继续征兵?”王君浩眉头微皱,如今宁安已经没有多少能入伍的汉子了,继续强行征兵的话,田地可能就得荒废。
陶笉然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他摇了摇头,突然眼中露出一丝狡黠的神色:“如今广义是不是没人管了?”
“戚靖良提拔的三个知州都是酒囊饭袋,戚靖琪又迟迟没有派人接管,如今广义已经乱成一窝粥。”翁元基对广义的情况倒是了如指掌,“如果想要做什么的话,如今的时机最好不过。”
戚靖琪估计也已经知道勤王勾结匈奴的消息,肯定忙得焦头烂额。广义这个偏远的地方,不管发生什么他都没精力管了。
“那我们就去广义征兵!”陶笉然一锤定音,“但是不要做得太明目张胆,不要给戚靖琪对博翰发难的机会。”
“这个自然,”翁元基捋了一把自己的山羊胡子,一身仙风道骨,笑容却令人莫名寒颤。
既然都把爪子伸到广义了,那只征一些兵回来多没意思啊……翁元基一肚子的坏水开始咕噜咕噜往外冒。
翁元基和王君浩去广义折腾的时候,陶笉然还是闲不下来。士兵的人数很重要,但质量也很关键。而且宁安将领实在稀缺,万一有一天王君浩也离开的宁安的话,那宁安的军队就群龙无首了!
陶笉然一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忍不住心发慌。宁安缺将领,整个瑞朝都缺。实际上军事学院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将领。
而今军事学院已经扩充到了三千多名学生,其中从行知学转过来的学生,虽然还只是在学二年级的知识,但基本已经扫盲完毕。再加上年纪不,理解能力也要比五六岁的二年级生要强许多。
于是陶笉然一纸令下,直接取消了每月两日的休息日,增设一门兵法课,让戚靖宇上阵教兵法。
戚靖宇身在皇家,虽然不曾带兵仗,但从看过的兵书不知几凡,教这些学生是绰绰有余的。陶笉然看过这时代的兵法之后,只觉得晦涩难懂,于是又跟系统兑换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作为补充教材,顺便填充了学校的藏书阁和图书馆。
做完这个,陶笉然又嫌不足。军事学院的学生们想要成长起来,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如果能直接从现有的士兵中挖掘培养的话,短期收益会更大!
只是士兵以前都是农家汉子,思维收到的限制比较大,想要发掘他们的天赋,首先得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第一步:识字。
于是乎,辛苦训练一整天,以为晚上能睡个好觉的士兵们发现,噩梦来临了。他们被强迫塞进了一个名为“士兵扫盲班”的地方,由岳州府行知学副校长、行知中学正副校长,亲自教授他们识字。
而且启蒙的书也比较奇葩,直接拿着三十六计就上了,简直就是填鸭式教育生动形象的示范。
宁安和广义,因为陶笉然的焦虑,开始变得鸡飞狗跳,于此同时,长公主送出的信件才姗姗来迟。
戚博翰不在,子期直接将信拿给了陶笉然。陶笉然以为是什么急事,结果开一看,整张脸都黑了下来。
长公主信上千叮咛万嘱咐,京城如今危险重重,让戚博翰绝对不能涉嫌。而且她已经成功逃出,让戚博翰没了后顾之忧。
陶笉然想起戚博翰离开之前的话,什么为了救姑姑,分明就是托词!戚博翰是为了皇位才甘愿冒这么大的风险,宁愿让他们这些担心他的人留在宁安担惊受怕!
陶笉然气到差点飙泪,却拿戚博翰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把信交给王灵均,让他好好准备,接待长公主。
八月五日,藩王们已经陆续到了京城。
戚博翰进京之后,并没有住到戚靖琪安排的宅子,而是直接入住安国将军府。宁安的五千精兵全部在城外十里处安营扎寨,俨然一副如果戚博翰不能平安出来,这只军队就要攻进京城的姿态。
对此戚靖琪也十分沉得住气,并没有表示什么异议,只是十分平常地命礼部官员招待藩王,准备祭天仪式。甚至还井井有条地开始处理各种赈灾事宜。京中的形势莫名地稳定了下来,似乎是在酝酿着新的风暴。而龟裂的土地里,也似乎有什么正在破土而出。
此时已经是秋收的季节,北方良田大面积枯竭,只剩下不到一成的田里还有庄稼能存活到现在,这是农民们最后的希望了。
一个已经瘦的皮包骨的老农,看着自家田里干瘪瘪的庄稼,浑浊的眼神盯着远方半响,最后才对旁边的少年道:“再过几日再收吧。”
少年没有回话,只惊恐地盯着另一个方向,嘴唇微微颤抖,想什么却不出口。
老农疑惑地顺着孙子视线望去,却一屁股坐倒在地上,声音颤抖道:“蝗,蝗……”
八月五日,一场铺天盖地的蝗灾席卷了整个瑞朝北部,夺走了农民们最后的希望。